
這 代 要 對 那 代 頌 讚 祢 的 作 為 , 也 要 傳 揚 祢 的 大 能 。
詩145:4
首先以大衛的讚美詩作為開場,讓我們頌讚神在各個世代中繼續彰顯祂的公義與憐憫,祈願我們能以敬畏的心來面對這個世代的挑戰,並以神的恩典與真理來建立和堅固屬祂的子民。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幫助和支持,讓祂的愛和恩典在我們之間流露出來,願祂的名在我們的世世代代間被尊崇,願我們成為祂大能的見證人,引領更多軟弱、心靈受創的人來歸入基督,經歷祂的醫治與復原。
一、研究者視角:當今處境
處於所謂的後基督教世界(Post-Christian World), 1 年輕世代對信仰群體的認同與歸屬感日益減弱。基督徒家庭第二代信仰流失,引起了當代基督教學者以及教會領袖的關注,並引發討論。根據巴拿研究中心的調查,美國基督徒父母對兒女信仰或靈命培育方面,是在所有親職責任中最薄弱的一環。 2 之後的研究也證實這樣的現象,就是: 即便大多數的基督徒父母都希望下一代長大之後能夠延續自己的信仰,卻有超過2/3 的青少年牧者認為教會裡的父母並沒有看重孩子靈命的成長。 3 這反映了美國基督信仰群體的現狀。
至於與我們更為切身相關的華人移民基督徒社群處境又是如何? 移民家庭由於兩代之間的涵化差異(acculturation difference) , 4 跨代信仰延續變得更加複雜和困難。因此,當今華人教會所面臨第二代流失的挑戰也更為艱鉅,極需更多深入探討。筆者所執行的一個有關家庭事工的研究,從一些在華人移民教會英語部牧者的服事經驗裡,強調信仰傳承在華人家庭中是一個亟需關注的議題。他們建議華人父母在孩子的信仰與靈命的發展中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 。 5
父母肩負著培育下一代信仰和靈命的重要責任,已逐漸成為基督徒群體的共識。然而,在實際履行這一責任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仍有許多成長的空間。對華人教會與基督徒家庭而言,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神託付,祂也供應
身處美國的正道福音神學院,有鑑於如此迫切的需要,自2015年家庭事工碩士科成立以來,正視華人移民教會在裝備父母、並與之合作培育子女靈命的責任。學院在「塑造神國使命僕人, 轉化全球基督教會」的異象與使命的前提下,及家庭事工領域裡,逐漸確立我們的定位—即在學術研究和家庭事工實踐的雙重層面,掌握並因應當今家庭信仰傳承、及教會所面臨的第二代流失的挑戰。透過持續努力和深入探索,我們致力於提供更有效的支援和指導,以確保下一代能夠在信仰上茁壯成長,並保持與教會的連結,合作實現跨代門徒訓練的信仰之目標使命。
神對正道福音神學院推動家庭事工的心意日趨顯明;祂的託付也伴隨資源的供應。2023年初,Lilly Endowment Inc.來函邀請本院申請一項符合我們家庭事工異象的專案贊助: Christian Parenting and Caregiving Initiative (筆者暫譯: 「基督化親職與信仰培育計畫」) 。相應這個計畫正道成立了 Christian Family Resource Center(基督化家庭資源中心),由事工經驗豐富的家庭事工碩士科畢業生李懿恬傳道 (Timmy Ong) 擔任執行主任。在Lilly基金會經費支持下,這個專案將聚焦在提供資源與工具予教會事工領袖,以裝備父母來培育下一代的信仰與促進他們的靈命成長。有鑑於美國移民華人教會面臨的獨特挑戰,神學院致力於為他們提供學習資源,在家庭和教會生活中培養基督信仰價值觀,同時鼓勵父母身體力行,並能和孩子就一些敏感的議題進行坦誠對話。
容我在此簡單介紹與基督化家庭資源中心相關的三個策略,在2023-2028至少五年當中,本中心所開展的活動據此三策略為主軸開展。
策略1 – 家庭事工培訓(FMT, Family Ministry Training):本中心為華人移民教會提供實用的家庭事工培訓計劃。由經驗豐富的培訓者與教會事工領袖密切合作,協商 「量身定製」 的計劃,為參與的會眾建立或加強家庭事工的觀念與實踐。關於這個策略,我必須提到黃成培院長的初衷:他期許這個策略也能夠讓有興趣操練家庭事工實務的同學學以致用,在前輩手把手的帶領下累積經驗,造福教會。
策略 2 – 基督化親職培訓 (CPT, Christian Parenting Training):本家庭中心提供一系列以福音為中心的親職培訓,教導父母如何在家庭生活和親職中應用聖經原則和基督信仰價值觀。通過親子互動工作坊、讀書俱樂部和家庭退修會,父母得以與孩子就信仰和生活問題進行雙向對話,探討包括性教育、處理衝突的策略、同儕壓力和人際關係等在內的實用議題。在當今價值觀混淆的時代裡,賦能父母或家長實踐跨代門徒訓練,讓全家活出主的真理,實在是迫在眉睫。
策略 3 – 研究與創新 (Research and Innovation):北美亞裔教會第二代的出走潮,亦即所謂的 「沉默出埃及」 6 至今仍為華人移民教會的一個巨大挑戰。儘管第一代移民父母期許下一代能夠繼續留在父母所參加的華人教會,然而,常常是事與願違。他們的ABC (American-born Chinese) 子女若繼續在基督信仰裡追求,他們更傾向參與泛亞裔英語教會或多族裔教會,更不用說根本就離開基督教會的一群。本家庭中心領受託付,持續致力研究以能更敏銳瞭解第二代文化認同過程中的掙扎,同時也從這些發現中研發方法途徑增進兩代的相互理解,幫助促進兩代和好共融的關係。同時藉著在各地所開展的互動性工作坊,我們能進一步瞭解基督徒父母與下一代分享信仰價值觀的障礙。本家庭資源中心期盼能持續研發、制定與評估應對這些挑戰和障礙的創新策略。
三、當走的路甚遠,需要您用禱告來托住
我們作為神榮耀的器皿,承載著祂的使命和恩典。祂豐富的供應使得正道福音神學院能夠成為祂恩典流通的渠道,將神的愛和真理傳遞給更多人。基督化家庭資源中心還有一段漫長的旅程在前方等待著。若蒙神的恩典和許可,願這個專案能夠永續經營下去,成為連結教會和家庭的重要橋樑,以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讓我們在祈禱中尋求神的帶領和智慧,讓祂的旨意在這個事工中得以彰顯,並成就祂美好的計畫。願我們在每一步的前行中都能深刻感受到神的同在和引導,讓祂的名在這項工作中得到榮耀。
以下為來自李懿恬主任的代禱事項:
- 願正道基督化家庭資源中心得以遵循神的旨意,與教會、各機構及Lilly基金會在神的國度內實現無縫的合作。
- 願神呼召更多華人教會積極參與家庭事工的裝備與培訓,從而在其教會內建立家庭事工。
- 願神賜予智慧,鼓勵更多正道學生積極參加家庭事工的培訓,實現擴大培訓師資 (Train the Trainers) 計劃的目標。
參考書目:
- 可參: White, James Emery. Meet Generation Z. Baker Publishing Group. Kindle Edition, 2017. (中文譯本:擁抱z世代:後基督世代的牧養思考, 道聲出版,古志薇譯。2019)
- 可參: George Barna. Revolutionary Parenting (Carol Stream, IL: Tyndale House, 2007), 10.
- 對於孩子成年後持續在基督信仰裡, 82% 的基督徒父母認為很重要; 15% 認為有些重要。68% 基督徒青少年牧者認為父母並沒有將青少年孩子屬靈生命的成長視為優先。這兩個研究結果都出自: https://www.barna.com/research/parents-and-pastors-partners-in-gen-z-discipleship/ (2024年3月6日下載) 。
- Acculturation difference 的現象出現在移民家庭中親子兩代對移入地主流文化接受程度不同下產生, 此現象在有青少年及大學生的家庭尤為顯著, 可以參考: Portes, A., & Rumbaut, R. G. (2001). Legacies: The story of the immigrant second generation.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以及拙作:Peng, S. Hmong American college women’s experiences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Doctoral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Family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MN.
- 見彭淑鈴與張江光麗所著:(2020). 「教會似家」 與 「家如教會」: 華人教會對家庭事工的認知與實務, 《建道學刊》, 53, 109-130。
- 出自: Lee, Helen. (1996). “Silent exodus: Can the East Asian church in America reverse the flight of its next generation?”, Christianity Today, 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