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餅二魚的聯想——準備便當的人
(編按:彭淑鈴博士任教於正道神學院家庭事工系,也是和平台福教會師母,委身實踐與教導強化婚姻家庭與親子關係,隨牧師夫婿在台灣、中國及美國明尼蘇達州及加州服事共二十餘年,所育兩位女兒均已成年,大女兒並已結婚。)
「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约翰福音6:9)。
歷世歷代的基督徒被這個小孩單純地獻出自己所有而感動,認為他是故事中的小英雄: 因他的這一點擺上,主竟倍增供應數千人食用並有餘。對於教授親職教育(parenting)的我來說,想像力卻飆向為孩子預備五餅二魚的人,她一定在平日家庭教育中灌輸敬神愛人的原則,致力培育孩子成為一位身心靈成熟的人。對,很有可能,一大早起身的母親為兒子今天的field trip 預備食物,期盼他會從耶穌的戶外教學中得到收穫。當然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個愛的行動,竟然能夠有份於耶穌所成就震古鑠今的大神蹟。我深信這個家庭的父母平日就教導並傳遞一種超越自我的信仰價值觀!
回顧全家隨著外子在台灣、中國及美國中西部牧會或宣教,我們最感恩的資產莫過於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開放家庭、與人分享的無數機會: 與不同家庭與鄰舍孩童的各種慶祝會,招待客旅、留學生、同學等,這些大大小小的聚會不僅讓我們家笑聲、歌聲不斷,孩子的眼界也隨著與不同背景年齡層的人交流被拓展。如今我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仍舊很喜歡接待客人。今年西洋情人節,兩個女兒都到所在城市的養老院去陪伴長輩們唱歌聊天,她們一連幾年都這麼做。我看到從她們身上流露出對主豐富恩典的感恩,她們樂於與人分享自己的恩賜,單純地讓主倍增她們所有的,成為神國的祝福。
以家庭為導向的教會事工不在於教父母如何做出美味營養的便當,卻本於福音的原則,在聖經神學的基礎上,整合以社會科學的方法,支持每個不同生命階段、不同結構的家庭,使之發揮良好功能,培育健全的下一代以貢獻社會群體。
有人說當今的年輕一代堪稱唯我獨尊的 “Me Me Me Generation”,我給父母一個建議——從孩子幼小時開始,父母以身作則,在家庭生活中融入「關懷」與「分享」的觸外服事元素,親子一同經歷何為聖經所說的:「因為神的國不在於吃喝,而在於公義、和睦,以及聖靈裡的喜樂」(羅馬書14:17, 聖經新譯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