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院訊,2018
「活著就是基督」
林國亮院長
【編按:今年學院的主題是「活著就是基督」,經文:「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1:21)。林國亮院長於3月7日的週三Chapel就此主題分享信息。以下是信息摘要。】
教會背景:內憂外患
腓立比教會位於隔開歐亞兩洲之山脈間的一個隘口,是當時貫通歐亞陸路、軍事和商業的要道,也是羅馬帝國的殖民地和駐防城(參徒16:12);當地人的語言、穿著、風俗生活都如同小羅馬一般,他們宣誓效忠羅馬皇帝,高舉國家主義,也因此排斥基督教信仰。腓立比教會是保羅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所建立的,姊妹在腓立比(馬其頓)教會成立的初期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該書信也特別提到姊妹領袖的矛盾、爭端。
整體而言,腓立比教會有外患 (參1:28~30,3:2~21,4:1),包括信奉羅馬皇帝的異教徒和假教師;也有內憂(參1:27~2:4,2:14~15,4:2~3) ,因教會內部傳有嚴重紛爭。從一個角度而言,這個最讓使徒保羅喜樂和滿足的模範教會(1:3,4:1),卻仍免不了有同工紛爭的問題,這非常值得我們警惕。
活著就是基督
保羅當時在監獄中,正面對生死關頭。他說:「因為我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我活著就是基督」,不是說我這個人是基督;而是說我全部的生命,我在地上的人生是以基督為中心、為目標的。「我死了就有益處」,因為「離世與基督同在…這是好得無比的」(1:23)。「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3:20~21)。也就是說,我們期盼當世界結束時,我們還在往前,成為天國的國民,與神同在,一同治理萬有。
我活著、我在地上的人生旅程,完全為基督,以祂為目標和中心,那麼「我」活著就反映出基督的生命。這一點在很多地方是不容易講的,但對神學院的每一個老師、同學、同工而言,都應該有「我活著就是基督」的心志。人看見我,就像看見基督一樣。因為我完全活在基督的旨意裡,完全順服基督;我的肉身完全由基督掌管,我也以基督的心為心,活出基督的生命及美德。
腓1:27~30是保羅寫腓立比書的主要目的:如何活著就是基督,面對外患和內憂。(1)像天上的公民:「你們行事為人(作公民)與基督的福音相稱」(1:27a)。腓立比教會的信徒一方面是羅馬公民,但更是天上公民,而在生活上要反映出這個身份。(2)像軍人一樣:「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 」(1:27b)。「站立得穩」是軍事用語,在面對仇敵的攻擊時,我們要爭戰,如同軍人一樣,堅守陣地,打死不退。(3)像運動員一樣,我們也為福音的信仰「齊心努力」,互相配搭,達成任務。
一樣的心志、一樣的意念
腓4:2具體指出當時腓立比教會內部的矛盾。友阿蝶和循都基這兩個姊妹是在主裡一起奮鬥過的,但兩人之間也出了問題。她們都是基督徒,一同為福音勞苦、受苦,名字在生命冊上,很可能是尊貴的婦女領袖,對初代教會的建立有重大貢獻(參徒16~17章)。然而,這兩人的矛盾也一路從腓立比傳到了羅馬!為何曾經在主裡並肩作戰,如今卻出了問題?矛盾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信中並沒有具體展開。在服事主的過程中,其實任何環節都可能出問題。兩人都是愛主的,都有恩賜、有能力,但是也會發生衝突。反思今日的基督教會領袖和福音機構同工,最令人傷痛的便是彼此間的不和諧、不和睦。腓4:2說:「我勸友阿蝶,也勸循都基」,指出雙方都有責任。保羅在此也不是作為和事佬,因為他是有原則的人,從他曾經在必要時公開面質彼得、巴拿巴即可看出(參加2:11)。
「同心合意phroneó」這個字是本信中保羅最愛用的,一共出現了10次之多。Ralph P. Martin在註釋書上指出,它不單是指頭腦的運作或情緒的反應,也是指「滿富同情的關注,既出於理智,也出於內心」。它是從思想敦促動機,再由動機帶出整個人的行為。腓立比書很看重思想和價值觀。(聖徒)在和好、相愛時,所需要共有的「心思」為:把教會的好處放在個人利益之上,並以道成肉身之主的謙卑為激勵,照祂對祂子民的期望去行(2:3、5;參3:15,4:8)。
腓2:1的「所以」乃延續1:27~30的思路,接著指出「齊心努力/同心合意」的具體途徑(2:1~4)和典範(2:5~11)。 而「若有」不是「萬一」有,而是「必然會有,而一旦它發生的時候…」。保羅在此提出信徒生命中四個必然會有的屬靈經歷和事實,作為他對腓立比信徒呼籲的基礎。四句所指的分別是:(1)信徒在基督裡(與基督聯合、相交)的生命使他們得到鼓勵而堅強起來。(2)他們對基督的愛的體驗帶給他們安慰。(3)他們一同有份於聖靈,聖靈在他們身上的工作是真實的。(4)他們對上帝在基督裡的慈愛和憐憫亦有所經歷。馮蔭坤博士指出,這些屬靈的事實一方面為信徒提供了合一的最高的倫理動機,另一方面也提醒他們,在基督裡他們有足夠的屬靈的資源可以使合一成為事實。
在此前提下,保羅勉勵腓立比的聖徒們要「意念/思想相同」,指信徒要彼此「同心合意」。「愛心相同」,指彼此相愛。「有一樣的心志,有一樣的意念」,指「齊心地思念那同一件事」,也就是藉著團結一致去從事上帝交付他們的工作,推展基督的福音事工(腓2:2,參1:27)(馮蔭坤)。
不但如此,聖徒們更要消極地避免「結黨」(或譯「自私自利」)和「虛浮的榮耀」——過度高估自己,沒有真材實料,卻想贏得別人誇耀。自私與虛榮,極可能是腓立比教會內部紛爭的主因(腓2:3)。讓我們反思,自己是否也只專顧自己而不顧別人,只看重位份而不看重內涵。其實,位份更多是代表著責任。
相對的,「只要」在原文表示轉折,是「但是」的意思。
「存心謙卑」與虛浮榮耀相對,是基督的榜樣(2:8)。而謙卑的正面意義是一個高貴的人,甘心自我犧牲與給予,做低微的工作。只有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卑微和對祂的全然依靠,才能促使一個人「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彼前5:5~6)。葛理翰牧師牧師於日前被主接去,他每一次佈道大會都以詩歌「照我本像」來結束,就是這樣一個人,一無可誇,到主面前,活著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主而活。在神面前,沒有人可以驕傲。
「謙卑」的意義是:(1)看別人比自己強/重要(對同工、對下屬);(2)每一個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3)也要顧別人的事。以基督的心為心,效法像主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榜樣。甘心走第二里路,不只做份內的事,也幫忙其他部門和同工。在實踐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小心本位主義(silo mentality),同時也要小心過猶不及,避免越俎代庖,撈過界。
結語
保羅在監獄中,對他所愛的腓立比教會語重心長地勸勉和教導,一方面讓他們對外抵擋仇敵,另一方面對內要同心合一。保羅不僅說了大的原則,而且指名道姓:「我勸友阿蝶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要幫助這兩個女人…」 (腓4:2)。今天,我們也要將保羅對腓立比教會的教導用在自己的生活和服事中,在主內同心服事。

跨界同行的門徒
董家驊 牧師
【編按:洛杉磯台福基督教會英文堂董家驊牧師受邀於2月7日正道週三chapel分享信息—「跨界同行的門徒」。】
「 跨界同行」,聽上去似乎很抽象,然而透過使徒行傳 17:16~34這段經文,我們看到:上帝把我們每個人都放在一個地方,安置在某種邊界內,然而上帝也呼召我們,跨越原本所在的邊界,與他人同行,這個是門徒生活的真諦。
今天我們將聚焦在這整大段經文的頭一節,徒17:16——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的時候,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心靈十分忿激(新譯本)。
一、在「等待」中「看見」
保羅在雅典避難、等待同工的時候,看到滿城的偶像,心裡激動,於是進入到猶太人的會堂,並進入當時的公共空間與人辯論,接著受邀到亞略.巴古(當時市民討論公共議題的地方),並在那裡講道。
我們的文化講求速度,不喜歡等待。上網時手機若是慢了一秒,就覺得該換計劃了。我們習慣於速食文化,因為時間實在太重要了,甚麼都要快。對許多人來說,讀神學院是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然而,保羅正是在「等待」中「看見」一些事物。上帝透過保羅的「等待」,拉出時間和空間,使他「看見」。我們的生命有時被打斷,或許是上帝給我們拉出了時間和空間,好讓我們「看見」。
今天我們常常視而不見,可能是出於習慣(麻木),過度認同(同化),或對外界漠不關心(冷漠)。許多基督徒認為外面世界太黑暗,寧可關起教會大門,過著自以為聖潔的生活。然而,上帝可能正透過「等待」,幫助我們「看見」祂在這「等待」中要我們「看見」的事物。
保羅看見了滿城偶像。雅典人可能看不見這些偶像,認為是藝術、文化以及生活的方式。神學家 James K. A. Smith 指出,如同新約的雅典,今日的北美社會也充滿了偶像,到處充斥著各樣信息,告訴我們甚麼是成功的人生、該羨慕的體態、值得追逐的夢想。有的人在生活中向美國夢屈膝,有的人沒有意識到自己正敬拜著消費主義的偶像。
保羅不只看到偶像,更看到人們的真實情況。他在雅典人的生活中,看見他們因為不認識的神,而活在恐懼中(17:23)。保羅向他們陳明福音的好消息,宣告說:「過去那無知的時代,神不加以追究;現在,他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17:30)。
保羅不只看到滿城的偶像和人類的困境,更看到上帝的臨在。上帝沒有離棄他們,而是在他們當中行動,維繫著這世界的存在。
二、跨界的動力
保羅在「等待中」,因著「看見」,而忿激,產生動力。事工的起點不是策略、方法,而是看見上帝的行動和人類的困境,並回應上帝的作為。若上帝沒有行動,一切都是徒然。
今天許多基督徒把人生的呼召和自我實現劃上等號。然而在整本聖經的見證中,卻讓我們看到呼召的弔詭性。許多舊約先知在回應上帝的呼召時,既是不情不願,卻又是心甘情願。上帝呼召他們走的路,未必是他們起初所計畫的,但是在回應呼召的過程中,卻非常踏實滿足。
保羅服事的動力,不是過度浪漫化現實的熱情,而是洗鍊的熱情,這種熱情讓我們在艱難中前行,而且帶著真實的盼望以面對真實的艱難。保羅因為「看見」,因而產生這樣的動力。
三、跨界的行動:與時代對話
當保羅在亞略・巴古與雅典人分享福音時,展現了與時代對話的典範。他首先肯定了雅典人的文化,肯定他們對超越界的敬畏(敬畏鬼神)。接著保羅在肯定中尋找切入點,繼而挑戰雅典人的文化。保羅指出,他們所敬拜的「未識之神」正是這世界的造物主。這位造物主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也不出於缺乏而需要受人的服事。這位創造主是豐富的,不缺乏甚麼,且是慷慨的給予者。因著這位創造主,人無分貴賤,都是出於上帝的創造,生活在上帝所設立的界線中,我們因祂而存在。最後,保羅邀請人們透過悔改,認識創造者和救贖者上帝。
四、策略的限制
我們生活在一個追求策略和果效的時代,凡事追求策略和最佳實踐。然而策略有其限制,抽離了處境,策略是扁平和空洞的,甚至成為人們自我救贖的工具。在保羅佈道策略的背後,是他因著「看見」人類困境和上帝心意而產生的動力,他因「看見」滿城的偶像,而心靈忿激,進而展開行動!
今天上帝把我們安置在這裡,在這段等待的時間,是要讓你我「看見」甚麼?有甚麼使你心碎,激動你的心,以至於我們能像保羅一樣奮勇向前?這樣的服事不是出於對策略的執著, 而是出於對上帝的回應和對鄰舍的愛。

母親,請別棄養我!
黃雲英 師母
【編按:本文作者黃雲英師母現為非洲內地會宣教輔導,與夫婿黃成培牧師和一雙兒女在非洲宣教十年。】
今天若上帝賜給教會一個宣教的胎兒,教會會期待嗎?會孕育他嗎?或者視他為畸形胎,將他墮掉?或是不供給他成長的養分,讓他胎死腹中?筆者幾次在宣教年會中協談蒙召者,不乏有人交代:切勿讓他的教會知道他蒙召去宣教,因為反對的力量會讓他招架不住。
過去每年在北美洲約有幾百個華人接受作宣教士的呼召,但是少於2%的人真正能夠被孕育和培養出來,走上宣教工場。教會應該是孕育和培養這些宣教嬰孩的母親,奈何因她的軟弱和保全自己的想法,或視他為畸形胎。所以,她沒有意願使這個宣教嬰孩能夠順產。
2017年底,基督使者協會在加州洛杉磯地區舉辦了宣教差傳大會,約有3400個人參加,回應宣教呼召的有145個人。為了使這些宣教胎兒不致「滑胎」,正道神學院和基督使者協會聯手「保胎」的工作,於2月2至3日在正道校園舉辦講中、英文獻身者的跟進退修會,各有五十多位和二十多位來參加;大多數是姐妹,充分反映宣教工場男女宣教士的比例是1:5。這樣的比例顯出一個事實,就是女單身宣教士比男單身宣教士更容易在工場適應並存活下來做事工 。此外,在穆斯林文化或者非洲的部落文化中,是不允許外來男人接近他們的女眷的,祇有女宣教士才能得著他們的女人歸信耶穌,得著女人就得著她們的孩子;祇有女人天生弱勢的外表,才有機會向女人傳福音。
一直以來,神學院的男同學常向女同學半開玩笑的說:大多數的華人教會不會聘用妳們作傳道人,妳們只好去宣教!言下之意,反映華人教會文化的盲點。事實是:祇有精兵才能上宣教工場打仗;弱兵很快會被撒旦吞吃,並且破壞別人辛勞所耕耘的田。所以,在宣教事工上,男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祇有男人才能帶領男人歸信基督,才能使福音在男尊女卑的工場中生根建造,也祇有男人才能示範身為屬靈的頭,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和擔當的責任。求神興起更多的弟兄走向宣教工場!
這次參加退修會的人特別進入狀況,週五晚上快到十點才下課,還有人說:「真捨不得走」,因為在小組裡掏心掏肺的分享經歷神的喜樂和將面臨的挑戰,建立了相知相屬的生命共同體和代禱支持圈。一位姐妹說:「神差我去哪兒,我就去哪兒!」她的信心可比亞伯拉罕,鼓舞了整個小組的人。但是她的母親(教會)會孕育、培育她嗎?祈求神打開華人教會屬靈的視野,真正關切神所關切的事。有一對夫婦,太太是華人、參加中文組,先生是白人、參加英文組。先生在四點鐘結束後,雖然聽不懂中文卻一直陪著太太上課到晚上九點鐘。他們夫妻一起蒙召,又很同心,衹要他們的母親(教會)願意付代價成全他們,沒有甚麼困難可以攔阻他們。
告別的時刻大家離情依依,看到他們充滿信心,準備迎向未來的挑戰。我們所有參與事奉的人特別感恩,能在孕育宣教士的聖工上有份。筆者在這些已跨出第一步的蒙召者臉上,似乎看到一個福音未得之民的代言人,就站在神和他們當中,準備去履行天國大使的任務,多麼榮耀的一個職份!正道神學院立志成為一個宣教的神學院,期盼與那些懷著宣教嬰兒的教會,一起培育未來的天國大使,完成神在他們身上的呼召。因為他們將成為我們朝見神時的喜樂與榮耀,使我們能在主耶穌面前站立得住。
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
李道基牧師 / 芝加哥校區主任
撒母耳記上七章12節提到「以便以謝」。聖經這個詞的意思是「幫助之石」——「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我們芝加哥校區也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上領受神的恩典和幫助,榮耀歸給神。
我們感謝神幫助我們順利舉行了「體驗營」,讓有興趣成為學生的弟兄姊妹們參加。感謝主,當天有四個人在現場,另有十二個人用同步視訊的方式一同參與;而且有一對夫妻已經決定成為道學碩士科學生。
今年我們也已經開設了兩門培育中心的課程,一門是在米城(Milwaukee)的「 屬靈爭戰二」(李道基牧師授課);另一門是「新約神學和信息」(吳維和牧師授課)。 此外,在聖誕節到新年的節日期間,我們也在兩個退修會上擺設展位,推廣芝加哥正道。在大會中,一共有76人表示對學院有興趣,並留下聯絡方式;我們也已經向所有人跟進,請為他們繼續領受神的帶領和呼召來禱告。
2019年的招生目標是二十位,到目前為止已有三位學生入學,還需要十七位加入芝加哥正道的大家庭,求神帶領預備。
既然神能幫助祂所揀選的子民到如今,祂也一定能幫助他們到底。希伯來書十三章5節告許我們「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求神幫助神學院:
- 供應學生們的需要;
- 安排學生們需要的課程;
- 幫學生們達到他們畢業的目標;
- 保守學生們有健康的靈魂體;
- 使用學院和學生們,為主多結果子。
芝加哥校區活動預告
- 正道芝加哥分校將於5月19日(星期六)下午2時30分,在中華基督徒國語教會舉行第六屆畢業典禮。歡迎芝加哥地區眾教會的牧者、同工和弟兄姐妹光臨,同頌主恩。中華基督徒國語教會地址如下: 565 Clarendon Hills Road, Willowbrook, IL 60527。
與神同行
王奇恩 / 道學碩士科學生
【學生見證(一)】
婚姻中的掙扎
我和太太的婚姻有神清楚的帶領,交往沒有多久就決定進入婚姻;在婚姻初期,時常發生爭執,我們經歷了許多價值觀方面的磨合。我一方面四處教音樂,一方面四處表演,並且經營立案工作室,生活很緊湊。這段期間太太也懷孕,心情各方面都面對了很大的挑戰,我們的關係盪到谷底,這讓我在婚姻初期深感痛苦。
蒙召
在最痛苦的時候,我讀到以賽亞書二十五章9~10節「到那日,人必說:『看哪,這是我們的神;我們素來等候祂,祂必拯救我們。這是耶和華,我們素來等候祂,我們必因祂的救恩歡喜快樂。』耶和華的手,必按在這山上…」原來,我被神按著卻是為了那之後的歡喜快樂,同一時間我也讀到周淑慧牧師「恩典改變一切」一書,我讀到她哥哥在過世前問她母親的一句話:「我這一生都沒有為主做甚麼,神會接納我嗎?」我突然大大哭泣,哭到最難過的時候,我自己居然手舉起往自己額頭一拍,如同昏倒一般,倒了下去。
醒來之後,我清楚知道了,我不要再走自己的路了,上帝!我要悔改,呼召已臨到我,我要快快地順服。我跟神求三個印證,後來神總共給了我四個印證,關於要來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讀神學的事情,都陸續實現。我因此知道,我的神是活神,祂所帶領的路已展現在我面前,並且超過我所求所想。
如果沒有神
如果沒有神,或許我賺得了全世界,我賺得了名聲,但是我賺不到我的家,我的家庭可能在初期就結束了;我的生命可能仍在血氣裡打轉,我依然故我,依然自恃;我想我不會真的快樂,以其他取代了神,當然也就無法走上神的命定之路了。感謝神,因祂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我們只要存心謙卑,就可以經歷水火,與祂同行。
全然擺上
張以諾 / 家庭碩士科學生
【學生見證(二)】
生命中最美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識主耶穌,並接受祂成為自己的救主,且全然擺上、為祂所用。
迷茫
我是在基督信仰的家庭中長大的,父母是傳道人。我的家庭也因此經歷過各樣的艱難困苦,但神施恩的手一直未曾離開。在我8歲的時候,我的父母因著福音的緣故,舉家搬到北京。我從小就很乖巧,對神有單純的認識,且同父母一起聚會、禱告,並在假期參加營會。但隨著年齡增長,「青春的叛逆」開始在心中滋生,我也沒少令父母操心。父親經常為服事忙碌奔波,多半由母親照顧我和哥哥。後因籍貫的緣故我回到家鄉就讀高中並寄宿在親戚家中。那時我猶如被放出籠子的小鳥一般,期待著新的生活。然而,現實的落差以及那個年齡的徬徨,使我一下子失去了飛的方向,我也找不到真正可以棲息的地方,我心裡非常的孤單。也是在那個時候,我開始真正去思考和探索我的信仰。我發現那一位在父母身上行大能的神,似乎總是向我緘默。由於內心的叛逆和當時通訊的不便利,我也很少和父母溝通。就這樣,我的高中生活在課業的壓力和人生的迷茫中度過了。
轉變
直到進入大學,我渴望自己的生命能夠真實地經歷這位神。於是我花許多時間讀經、禱告、尋求神,並且在學生團契參與服事。神就使用這些時間,與我個人的生命產生連結。祂讓我認識到我實在是個罪人,我需要祂。神解開了我對信仰的許多疑惑,我也得著了「因信稱義」的喜樂。藉著我的轉變,神也轉變了我與父母的關係。我能更多地理解他們身為傳道人的艱辛;他們為我作了跟隨主的榜樣,讓我知道這位我們所信的神,是值得我去擺上一生來服事祂的。
裝備
隨後我開始尋找關於我生命的呼召。大學畢業後神帶領我到青年使命團(YWAM)接受宣教的裝備和實踐,使我看見宣教的需要,我也看到許多主內外的家庭經歷破碎,很希望自己能夠幫助他們,給他們帶來福音的盼望。我知道我很微小,但我願意為主使用!如今我來到正道神學院接受裝備,相信神早已預備。感謝神,生命的經歷都不是徒然,我要歌頌祂的慈愛與信實直到永遠。
正道夥伴 相聚在達拉斯
2月24日,正道行政暨拓展主任吳錫安及夫人在德州達拉斯與部分正道夥伴聚餐。雖然當地已連下一個禮拜的傾盆大雨,依然有10位夥伴前來瞭解學校的狀況以及新發展。他們對校園整建工程尤其關注,學院也誠摯邀請所有人來參觀我們的新校園。我們向所有關心學院的夥伴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期待彼此增強連結。2016年的同一時間,我們曾與達拉斯的夥伴見面,希望今後有更多相聚的機會。
校友網絡
李開穠 / 正道校友會秘書
正道福音神學院至今已培育超過650名畢業生,投入世界各地30多個國家,委身於牧養、宣教、文字事工、福音機構、校園服事、傳播媒體及神學教育等。但不是每位校友的資料都在校友會的DATABASE裡,而部分DATABASE中的校友資料並非完全正確。目前,章勝中弟兄負責做更新和修正的工作,昐校友們在改換地址或服事工場時,提供資料給章勝中弟兄:shengchung@les.edu 配合明年正道神學院三十週年校慶,我們希望及時收齊每位校友的正確資料。校長室特別邀校友會參與筹備校慶活動,盼校友集思廣益。
校友會也定期通過電子郵件發佈最新消息,包括服事機會、事奉工場資訊、諮詢及協助的資源。學院也為校友提供福利,包括免費旁聽課程、終身享用圖書館資源、購書優惠等。在正道週四禁食禱告會中,學院亦會為有需要的校友代禱。代禱事項請聯絡顏惠玲:estherchen@les.edu。同時,我們也希望更多校友加入校友會社群:LINE「美國正道校友會」,目前有85位。WECHAT「全球正道人」,目前有140位。
校友會設有九名執行委員席位,共同策劃並推動年度計劃;但目前只有四位執行委員,非常辛苦。希望能有五位新人加入執委行列,若有興趣請聯絡:李開穠 (Georgia Cha):georgiac@les.edu。每年年初按分區校友人數編列各區活動經費和預算,供各區校友聚會活動之用。2018將推動兩個項目:一、成立「正道福音神學院校友基金會」;二、為校友在不同地點舉辦小型的「靈命塑造」退修會。
三合一晚會 師生同工歡聚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2018年度三合一晚會於2月18日(週日)在正道校園學生廣場拉開序幕。三合一晚會是每年年初正道大家庭的大團圓活動,內容包括歡度農曆年、迎接新同學及慶祝情人節。當晚,師生同工們歡聚一堂,享受美食,並欣賞各組同學們帶來的精彩表演,同頌主恩。
培育中心快報
正道培育中心春季課程速覽,詳細課訊請至les.edu/LTI,或電洽: (626)571-5111,lti@les.edu。
- 校本部課訊:逾越節中的基督/蔡嘉師牧師主領 (3/29晚,地點:聖迦谷靈糧之家)。但以理書生命研經/鍾李英老師(4/9-7/2 週一晚)。發聲法與聖樂/吳白芳老師 (4/10-6/12 週二晚)。 語言表達的藝術/慎廣蘭老師 (4/20-21密集班)。從儀式到真誠:基督徒敬拜理論與實務/蔡玉玲博士 (4/20-22密集班,地點:爾灣愛恩台福基督教會)。福音神學 (上)/傅立德牧師(6/8-6/10密集班)。e-Campus: e-教會歷史總論、e-教牧學、e-歸納法查經、e-協輔III-心意更新而變化、e-舊約神學與信息,以上課程一律自 4/16開課。
- 今年的 LTI Day 將於 4/21在校本部舉行,邀請國寶級影劇藝術家慎媽媽主講 “語言表達的藝術”,並為應屆畢業生祝福差派。報名請洽:LTI@les.edu 。
- 芝加哥分校課訊:靈命塑造與操練/劉富理牧師 (3/16-18 & 4/13-15 密集班)。屬靈爭戰 II /李道基牧師 (4/27-4/29 密集班)。新約神學與信息II /吳維和牧師(5/4-5/6密集班)。報名請洽:(630)991-0431,reichiung@les.edu 。
- FOCCUS《輔開思》婚前協談導引員培訓,5/1-6/1線上教學,5/30由林國亮牧師live chat 問題解答。一律線上報名:les.edu/FOCCUS
- Kairos《把握時機》宣教生命門訓,本季共開三梯次:北加灣區4/6-8&4/13-15在基督之家五家舉行。南加州4/13-15 & 4/27-29在洛杉磯台福舉行;6/1-3 & 6/8-10在國際大使命教會舉行。詳細課訊請上網查閱:les.edu/kairos
學院動態
師長行蹤
林國亮院長:
劉富理榮譽院長:
陳愛光牧師:
林慈敏教授:
彭淑鈴教授:
蘇文隆牧師:
謝挺教授:
蔡玉玲教授:
教務處
- 今年第二十八屆畢業典禮將於5月12日(週六)上午10時在洛杉磯台福基督教會舉行,請預留時間參加。
- 今年第二十八屆畢業典禮將於5月12日(週六)上午10時在洛杉磯台福基督教會舉行,請預留時間參加。
- 教牧博士科冬季課程於1月15日開始,開課4門,註冊人數共33人。
- 碩士科春季課程於1月22日開始,開課33門(包括網路課程4門,同步教學課程8門,芝加哥課程3門),註冊人數166人。
- 有興趣於今年秋季學期(8月份開學)入學的進修者,神學碩士、道學碩士、基督教研究碩士、家庭事工碩士、跨文化研究碩士科的申請截止日分別為7月15日(美國公民或居民),5 月15日(國際學生)。哲學博士科的申請截止日為5月15日。
學務處
- 1月11~12日(週四、五)舉行2018年春季學期新生訓練,有6位新生參加。
- 1月11~12日(週四、五)舉行2018年春季學期新生訓練,有6位新生參加。
- 1月24日是2018年春季學期第一次週三崇拜,講員為李道基牧師。
- 1月31日是博士班新舊生2018年夏季學期助學金申請截止日;3月1日是碩士班舊生2018年秋季學期助學金申請截止日。
- 2月18日,「三合一晚會」於學生廣場隆重舉行,全校師生同工一起迎新生、賀新春並歡度情人節。
- 學院自2月19日開始啟動「四十日受難節連鎖禁食禱告」,參與人次為47人。3月30日為受難節全校默想禱告日。
- 2月26日至3月9日,學務處與申請參加2018年5月12日畢業典禮的15位道學碩士科(M. Div.)以及8位基督教研究和家庭事工碩士科(M.A.C.S. & M.A.F.A.)畢業生候選人,分別進行畢業約談(Exit Interview)。
拓展處
- 2018年度的「獻身裝備體驗營」於3月10日舉行,已有參與者回應呼召,開始申請入學,接受神學裝備。求神繼續帶領指引。
- 2018年度的「獻身裝備體驗營」於3月10日舉行,已有參與者回應呼召,開始申請入學,接受神學裝備。求神繼續帶領指引。
- 4月6至7日(週五至週六)舉行2018年度核心夥伴退修會。此次「知性與靈性之旅」,內容包括聖塔芭芭拉觀光、培靈、見證以及團契交通。盼望藉著此次退修會,不但夥伴們彼此間與學院增加連結,更多瞭解學院發展;學院師長同工也願意為夥伴的各方面需要禱告。
行政服務處
- 第二期校園整建工程(A棟樓)預計5月份開工。行政、拓展處同工將於4月底開始搬遷至B棟和C棟大樓。工期預估約一年。
芝加哥校區活動
芝加哥校區活動預告
正道芝加哥分校將於5月19日(星期六)下午2時30分,在中華基督徒國語教會舉行第六屆畢業典禮。歡迎芝加哥地區眾教會的牧者、同工和弟兄姐妹光臨,同頌主恩。中華基督徒國語教會地址如下: 565 Clarendon Hills Road, Willowbrook, IL 60527。
人事消息
- 宿舍經理高季台弟兄因罹患急性白血病,於2月13日蒙主恩召,令正道師生同工感念惋惜不已。追思禮拜已於2月25日在柑縣台福基督教會舉行,正道良牧之家宿舍的學生們獻詩「主是我力量」。
- 正道福音神學院現徵求IT Engineer,拓展處經理/副理,及舊約師資各一位。詳情請見網站 徵求同工 (Employment)
財務報告
2018 年度奉獻目標 200萬
實際奉獻$427,000 達21.35% (02/28/2018 資料)
2018年 1-2月 財務報告
洛杉磯校本部 經常費
Expense: 632,478
Balance: -79,496
芝加哥校區
Expense: 41,147
Balance: -41,087
林院長年度主題分享
「活著就是基督」
林國亮院長
【編按:今年學院的主題是「活著就是基督」,經文:「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1:21)。林國亮院長於3月7日的週三Chapel就此主題分享信息。以下是信息摘要。】
教會背景:內憂外患
腓立比教會位於隔開歐亞兩洲之山脈間的一個隘口,是當時貫通歐亞陸路、軍事和商業的要道,也是羅馬帝國的殖民地和駐防城(參徒16:12);當地人的語言、穿著、風俗生活都如同小羅馬一般,他們宣誓效忠羅馬皇帝,高舉國家主義,也因此排斥基督教信仰。腓立比教會是保羅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所建立的,姊妹在腓立比(馬其頓)教會成立的初期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該書信也特別提到姊妹領袖的矛盾、爭端。
整體而言,腓立比教會有外患 (參1:28~30,3:2~21,4:1),包括信奉羅馬皇帝的異教徒和假教師;也有內憂(參1:27~2:4,2:14~15,4:2~3) ,因教會內部傳有嚴重紛爭。從一個角度而言,這個最讓使徒保羅喜樂和滿足的模範教會(1:3,4:1),卻仍免不了有同工紛爭的問題,這非常值得我們警惕。
活著就是基督
保羅當時在監獄中,正面對生死關頭。他說:「因為我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我活著就是基督」,不是說我這個人是基督;而是說我全部的生命,我在地上的人生是以基督為中心、為目標的。「我死了就有益處」,因為「離世與基督同在…這是好得無比的」(1:23)。「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3:20~21)。也就是說,我們期盼當世界結束時,我們還在往前,成為天國的國民,與神同在,一同治理萬有。
我活著、我在地上的人生旅程,完全為基督,以祂為目標和中心,那麼「我」活著就反映出基督的生命。這一點在很多地方是不容易講的,但對神學院的每一個老師、同學、同工而言,都應該有「我活著就是基督」的心志。人看見我,就像看見基督一樣。因為我完全活在基督的旨意裡,完全順服基督;我的肉身完全由基督掌管,我也以基督的心為心,活出基督的生命及美德。
腓1:27~30是保羅寫腓立比書的主要目的:如何活著就是基督,面對外患和內憂。(1)像天上的公民:「你們行事為人(作公民)與基督的福音相稱」(1:27a)。腓立比教會的信徒一方面是羅馬公民,但更是天上公民,而在生活上要反映出這個身份。(2)像軍人一樣:「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 」(1:27b)。「站立得穩」是軍事用語,在面對仇敵的攻擊時,我們要爭戰,如同軍人一樣,堅守陣地,打死不退。(3)像運動員一樣,我們也為福音的信仰「齊心努力」,互相配搭,達成任務。
一樣的心志、一樣的意念
腓4:2具體指出當時腓立比教會內部的矛盾。友阿蝶和循都基這兩個姊妹是在主裡一起奮鬥過的,但兩人之間也出了問題。她們都是基督徒,一同為福音勞苦、受苦,名字在生命冊上,很可能是尊貴的婦女領袖,對初代教會的建立有重大貢獻(參徒16~17章)。然而,這兩人的矛盾也一路從腓立比傳到了羅馬!為何曾經在主裡並肩作戰,如今卻出了問題?矛盾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信中並沒有具體展開。在服事主的過程中,其實任何環節都可能出問題。兩人都是愛主的,都有恩賜、有能力,但是也會發生衝突。反思今日的基督教會領袖和福音機構同工,最令人傷痛的便是彼此間的不和諧、不和睦。腓4:2說:「我勸友阿蝶,也勸循都基」,指出雙方都有責任。保羅在此也不是作為和事佬,因為他是有原則的人,從他曾經在必要時公開面質彼得、巴拿巴即可看出(參加2:11)。
「同心合意phroneó」這個字是本信中保羅最愛用的,一共出現了10次之多。Ralph P. Martin在註釋書上指出,它不單是指頭腦的運作或情緒的反應,也是指「滿富同情的關注,既出於理智,也出於內心」。它是從思想敦促動機,再由動機帶出整個人的行為。腓立比書很看重思想和價值觀。(聖徒)在和好、相愛時,所需要共有的「心思」為:把教會的好處放在個人利益之上,並以道成肉身之主的謙卑為激勵,照祂對祂子民的期望去行(2:3、5;參3:15,4:8)。
腓2:1的「所以」乃延續1:27~30的思路,接著指出「齊心努力/同心合意」的具體途徑(2:1~4)和典範(2:5~11)。 而「若有」不是「萬一」有,而是「必然會有,而一旦它發生的時候…」。保羅在此提出信徒生命中四個必然會有的屬靈經歷和事實,作為他對腓立比信徒呼籲的基礎。四句所指的分別是:(1)信徒在基督裡(與基督聯合、相交)的生命使他們得到鼓勵而堅強起來。(2)他們對基督的愛的體驗帶給他們安慰。(3)他們一同有份於聖靈,聖靈在他們身上的工作是真實的。(4)他們對上帝在基督裡的慈愛和憐憫亦有所經歷。馮蔭坤博士指出,這些屬靈的事實一方面為信徒提供了合一的最高的倫理動機,另一方面也提醒他們,在基督裡他們有足夠的屬靈的資源可以使合一成為事實。
在此前提下,保羅勉勵腓立比的聖徒們要「意念/思想相同」,指信徒要彼此「同心合意」。「愛心相同」,指彼此相愛。「有一樣的心志,有一樣的意念」,指「齊心地思念那同一件事」,也就是藉著團結一致去從事上帝交付他們的工作,推展基督的福音事工(腓2:2,參1:27)(馮蔭坤)。
不但如此,聖徒們更要消極地避免「結黨」(或譯「自私自利」)和「虛浮的榮耀」——過度高估自己,沒有真材實料,卻想贏得別人誇耀。自私與虛榮,極可能是腓立比教會內部紛爭的主因(腓2:3)。讓我們反思,自己是否也只專顧自己而不顧別人,只看重位份而不看重內涵。其實,位份更多是代表著責任。
相對的,「只要」在原文表示轉折,是「但是」的意思。
「存心謙卑」與虛浮榮耀相對,是基督的榜樣(2:8)。而謙卑的正面意義是一個高貴的人,甘心自我犧牲與給予,做低微的工作。只有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卑微和對祂的全然依靠,才能促使一個人「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彼前5:5~6)。葛理翰牧師牧師於日前被主接去,他每一次佈道大會都以詩歌「照我本像」來結束,就是這樣一個人,一無可誇,到主面前,活著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主而活。在神面前,沒有人可以驕傲。
「謙卑」的意義是:(1)看別人比自己強/重要(對同工、對下屬);(2)每一個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3)也要顧別人的事。以基督的心為心,效法像主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榜樣。甘心走第二里路,不只做份內的事,也幫忙其他部門和同工。在實踐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小心本位主義(silo mentality),同時也要小心過猶不及,避免越俎代庖,撈過界。
結語
保羅在監獄中,對他所愛的腓立比教會語重心長地勸勉和教導,一方面讓他們對外抵擋仇敵,另一方面對內要同心合一。保羅不僅說了大的原則,而且指名道姓:「我勸友阿蝶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要幫助這兩個女人…」 (腓4:2)。今天,我們也要將保羅對腓立比教會的教導用在自己的生活和服事中,在主內同心服事。
董家驊牧師分享信息

跨界同行的門徒
董家驊 牧師
【編按:洛杉磯台福基督教會英文堂董家驊牧師受邀於2月7日正道週三chapel分享信息—「跨界同行的門徒」。】
「 跨界同行」,聽上去似乎很抽象,然而透過使徒行傳 17:16~34這段經文,我們看到:上帝把我們每個人都放在一個地方,安置在某種邊界內,然而上帝也呼召我們,跨越原本所在的邊界,與他人同行,這個是門徒生活的真諦。
今天我們將聚焦在這整大段經文的頭一節,徒17:16——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的時候,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心靈十分忿激(新譯本)。
一、在「等待」中「看見」
保羅在雅典避難、等待同工的時候,看到滿城的偶像,心裡激動,於是進入到猶太人的會堂,並進入當時的公共空間與人辯論,接著受邀到亞略.巴古(當時市民討論公共議題的地方),並在那裡講道。
我們的文化講求速度,不喜歡等待。上網時手機若是慢了一秒,就覺得該換計劃了。我們習慣於速食文化,因為時間實在太重要了,甚麼都要快。對許多人來說,讀神學院是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然而,保羅正是在「等待」中「看見」一些事物。上帝透過保羅的「等待」,拉出時間和空間,使他「看見」。我們的生命有時被打斷,或許是上帝給我們拉出了時間和空間,好讓我們「看見」。
今天我們常常視而不見,可能是出於習慣(麻木),過度認同(同化),或對外界漠不關心(冷漠)。許多基督徒認為外面世界太黑暗,寧可關起教會大門,過著自以為聖潔的生活。然而,上帝可能正透過「等待」,幫助我們「看見」祂在這「等待」中要我們「看見」的事物。
保羅看見了滿城偶像。雅典人可能看不見這些偶像,認為是藝術、文化以及生活的方式。神學家 James K. A. Smith 指出,如同新約的雅典,今日的北美社會也充滿了偶像,到處充斥著各樣信息,告訴我們甚麼是成功的人生、該羨慕的體態、值得追逐的夢想。有的人在生活中向美國夢屈膝,有的人沒有意識到自己正敬拜著消費主義的偶像。
保羅不只看到偶像,更看到人們的真實情況。他在雅典人的生活中,看見他們因為不認識的神,而活在恐懼中(17:23)。保羅向他們陳明福音的好消息,宣告說:「過去那無知的時代,神不加以追究;現在,他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17:30)。
保羅不只看到滿城的偶像和人類的困境,更看到上帝的臨在。上帝沒有離棄他們,而是在他們當中行動,維繫著這世界的存在。
二、跨界的動力
保羅在「等待中」,因著「看見」,而忿激,產生動力。事工的起點不是策略、方法,而是看見上帝的行動和人類的困境,並回應上帝的作為。若上帝沒有行動,一切都是徒然。
今天許多基督徒把人生的呼召和自我實現劃上等號。然而在整本聖經的見證中,卻讓我們看到呼召的弔詭性。許多舊約先知在回應上帝的呼召時,既是不情不願,卻又是心甘情願。上帝呼召他們走的路,未必是他們起初所計畫的,但是在回應呼召的過程中,卻非常踏實滿足。
保羅服事的動力,不是過度浪漫化現實的熱情,而是洗鍊的熱情,這種熱情讓我們在艱難中前行,而且帶著真實的盼望以面對真實的艱難。保羅因為「看見」,因而產生這樣的動力。
三、跨界的行動:與時代對話
當保羅在亞略・巴古與雅典人分享福音時,展現了與時代對話的典範。他首先肯定了雅典人的文化,肯定他們對超越界的敬畏(敬畏鬼神)。接著保羅在肯定中尋找切入點,繼而挑戰雅典人的文化。保羅指出,他們所敬拜的「未識之神」正是這世界的造物主。這位造物主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也不出於缺乏而需要受人的服事。這位創造主是豐富的,不缺乏甚麼,且是慷慨的給予者。因著這位創造主,人無分貴賤,都是出於上帝的創造,生活在上帝所設立的界線中,我們因祂而存在。最後,保羅邀請人們透過悔改,認識創造者和救贖者上帝。
四、策略的限制
我們生活在一個追求策略和果效的時代,凡事追求策略和最佳實踐。然而策略有其限制,抽離了處境,策略是扁平和空洞的,甚至成為人們自我救贖的工具。在保羅佈道策略的背後,是他因著「看見」人類困境和上帝心意而產生的動力,他因「看見」滿城的偶像,而心靈忿激,進而展開行動!
今天上帝把我們安置在這裡,在這段等待的時間,是要讓你我「看見」甚麼?有甚麼使你心碎,激動你的心,以至於我們能像保羅一樣奮勇向前?這樣的服事不是出於對策略的執著, 而是出於對上帝的回應和對鄰舍的愛。
母親,請別棄養我

母親,請別棄養我!
黃雲英 師母
【編按:本文作者黃雲英師母現為非洲內地會宣教輔導,與夫婿黃成培牧師和一雙兒女在非洲宣教十年。】
今天若上帝賜給教會一個宣教的胎兒,教會會期待嗎?會孕育他嗎?或者視他為畸形胎,將他墮掉?或是不供給他成長的養分,讓他胎死腹中?筆者幾次在宣教年會中協談蒙召者,不乏有人交代:切勿讓他的教會知道他蒙召去宣教,因為反對的力量會讓他招架不住。
過去每年在北美洲約有幾百個華人接受作宣教士的呼召,但是少於2%的人真正能夠被孕育和培養出來,走上宣教工場。教會應該是孕育和培養這些宣教嬰孩的母親,奈何因她的軟弱和保全自己的想法,或視他為畸形胎。所以,她沒有意願使這個宣教嬰孩能夠順產。
2017年底,基督使者協會在加州洛杉磯地區舉辦了宣教差傳大會,約有3400個人參加,回應宣教呼召的有145個人。為了使這些宣教胎兒不致「滑胎」,正道神學院和基督使者協會聯手「保胎」的工作,於2月2至3日在正道校園舉辦講中、英文獻身者的跟進退修會,各有五十多位和二十多位來參加;大多數是姐妹,充分反映宣教工場男女宣教士的比例是1:5。這樣的比例顯出一個事實,就是女單身宣教士比男單身宣教士更容易在工場適應並存活下來做事工 。此外,在穆斯林文化或者非洲的部落文化中,是不允許外來男人接近他們的女眷的,祇有女宣教士才能得著他們的女人歸信耶穌,得著女人就得著她們的孩子;祇有女人天生弱勢的外表,才有機會向女人傳福音。
一直以來,神學院的男同學常向女同學半開玩笑的說:大多數的華人教會不會聘用妳們作傳道人,妳們只好去宣教!言下之意,反映華人教會文化的盲點。事實是:祇有精兵才能上宣教工場打仗;弱兵很快會被撒旦吞吃,並且破壞別人辛勞所耕耘的田。所以,在宣教事工上,男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祇有男人才能帶領男人歸信基督,才能使福音在男尊女卑的工場中生根建造,也祇有男人才能示範身為屬靈的頭,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和擔當的責任。求神興起更多的弟兄走向宣教工場!
這次參加退修會的人特別進入狀況,週五晚上快到十點才下課,還有人說:「真捨不得走」,因為在小組裡掏心掏肺的分享經歷神的喜樂和將面臨的挑戰,建立了相知相屬的生命共同體和代禱支持圈。一位姐妹說:「神差我去哪兒,我就去哪兒!」她的信心可比亞伯拉罕,鼓舞了整個小組的人。但是她的母親(教會)會孕育、培育她嗎?祈求神打開華人教會屬靈的視野,真正關切神所關切的事。有一對夫婦,太太是華人、參加中文組,先生是白人、參加英文組。先生在四點鐘結束後,雖然聽不懂中文卻一直陪著太太上課到晚上九點鐘。他們夫妻一起蒙召,又很同心,衹要他們的母親(教會)願意付代價成全他們,沒有甚麼困難可以攔阻他們。
告別的時刻大家離情依依,看到他們充滿信心,準備迎向未來的挑戰。我們所有參與事奉的人特別感恩,能在孕育宣教士的聖工上有份。筆者在這些已跨出第一步的蒙召者臉上,似乎看到一個福音未得之民的代言人,就站在神和他們當中,準備去履行天國大使的任務,多麼榮耀的一個職份!正道神學院立志成為一個宣教的神學院,期盼與那些懷著宣教嬰兒的教會,一起培育未來的天國大使,完成神在他們身上的呼召。因為他們將成為我們朝見神時的喜樂與榮耀,使我們能在主耶穌面前站立得住。
芝加哥校區園地
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
李道基牧師 / 芝加哥校區主任
撒母耳記上七章12節提到「以便以謝」。聖經這個詞的意思是「幫助之石」——「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我們芝加哥校區也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上領受神的恩典和幫助,榮耀歸給神。
我們感謝神幫助我們順利舉行了「體驗營」,讓有興趣成為學生的弟兄姊妹們參加。感謝主,當天有四個人在現場,另有十二個人用同步視訊的方式一同參與;而且有一對夫妻已經決定成為道學碩士科學生。
今年我們也已經開設了兩門培育中心的課程,一門是在米城(Milwaukee)的「 屬靈爭戰二」(李道基牧師授課);另一門是「新約神學和信息」(吳維和牧師授課)。 此外,在聖誕節到新年的節日期間,我們也在兩個退修會上擺設展位,推廣芝加哥正道。在大會中,一共有76人表示對學院有興趣,並留下聯絡方式;我們也已經向所有人跟進,請為他們繼續領受神的帶領和呼召來禱告。
2019年的招生目標是二十位,到目前為止已有三位學生入學,還需要十七位加入芝加哥正道的大家庭,求神帶領預備。
既然神能幫助祂所揀選的子民到如今,祂也一定能幫助他們到底。希伯來書十三章5節告許我們「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求神幫助神學院:
- 供應學生們的需要;
- 安排學生們需要的課程;
- 幫學生們達到他們畢業的目標;
- 保守學生們有健康的靈魂體;
- 使用學院和學生們,為主多結果子。
芝加哥校區活動預告
- 正道芝加哥分校將於5月19日(星期六)下午2時30分,在中華基督徒國語教會舉行第六屆畢業典禮。歡迎芝加哥地區眾教會的牧者、同工和弟兄姐妹光臨,同頌主恩。中華基督徒國語教會地址如下: 565 Clarendon Hills Road, Willowbrook, IL 60527。
學生見證--王奇恩
與神同行
王奇恩 / 道學碩士科學生
【學生見證(一)】
婚姻中的掙扎
我和太太的婚姻有神清楚的帶領,交往沒有多久就決定進入婚姻;在婚姻初期,時常發生爭執,我們經歷了許多價值觀方面的磨合。我一方面四處教音樂,一方面四處表演,並且經營立案工作室,生活很緊湊。這段期間太太也懷孕,心情各方面都面對了很大的挑戰,我們的關係盪到谷底,這讓我在婚姻初期深感痛苦。
蒙召
在最痛苦的時候,我讀到以賽亞書二十五章9~10節「到那日,人必說:『看哪,這是我們的神;我們素來等候祂,祂必拯救我們。這是耶和華,我們素來等候祂,我們必因祂的救恩歡喜快樂。』耶和華的手,必按在這山上…」原來,我被神按著卻是為了那之後的歡喜快樂,同一時間我也讀到周淑慧牧師「恩典改變一切」一書,我讀到她哥哥在過世前問她母親的一句話:「我這一生都沒有為主做甚麼,神會接納我嗎?」我突然大大哭泣,哭到最難過的時候,我自己居然手舉起往自己額頭一拍,如同昏倒一般,倒了下去。
醒來之後,我清楚知道了,我不要再走自己的路了,上帝!我要悔改,呼召已臨到我,我要快快地順服。我跟神求三個印證,後來神總共給了我四個印證,關於要來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讀神學的事情,都陸續實現。我因此知道,我的神是活神,祂所帶領的路已展現在我面前,並且超過我所求所想。
如果沒有神
如果沒有神,或許我賺得了全世界,我賺得了名聲,但是我賺不到我的家,我的家庭可能在初期就結束了;我的生命可能仍在血氣裡打轉,我依然故我,依然自恃;我想我不會真的快樂,以其他取代了神,當然也就無法走上神的命定之路了。感謝神,因祂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我們只要存心謙卑,就可以經歷水火,與祂同行。
學生見證-張以諾
全然擺上
張以諾 / 家庭碩士科學生
【學生見證(二)】
生命中最美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認識主耶穌,並接受祂成為自己的救主,且全然擺上、為祂所用。
迷茫
我是在基督信仰的家庭中長大的,父母是傳道人。我的家庭也因此經歷過各樣的艱難困苦,但神施恩的手一直未曾離開。在我8歲的時候,我的父母因著福音的緣故,舉家搬到北京。我從小就很乖巧,對神有單純的認識,且同父母一起聚會、禱告,並在假期參加營會。但隨著年齡增長,「青春的叛逆」開始在心中滋生,我也沒少令父母操心。父親經常為服事忙碌奔波,多半由母親照顧我和哥哥。後因籍貫的緣故我回到家鄉就讀高中並寄宿在親戚家中。那時我猶如被放出籠子的小鳥一般,期待著新的生活。然而,現實的落差以及那個年齡的徬徨,使我一下子失去了飛的方向,我也找不到真正可以棲息的地方,我心裡非常的孤單。也是在那個時候,我開始真正去思考和探索我的信仰。我發現那一位在父母身上行大能的神,似乎總是向我緘默。由於內心的叛逆和當時通訊的不便利,我也很少和父母溝通。就這樣,我的高中生活在課業的壓力和人生的迷茫中度過了。
轉變
直到進入大學,我渴望自己的生命能夠真實地經歷這位神。於是我花許多時間讀經、禱告、尋求神,並且在學生團契參與服事。神就使用這些時間,與我個人的生命產生連結。祂讓我認識到我實在是個罪人,我需要祂。神解開了我對信仰的許多疑惑,我也得著了「因信稱義」的喜樂。藉著我的轉變,神也轉變了我與父母的關係。我能更多地理解他們身為傳道人的艱辛;他們為我作了跟隨主的榜樣,讓我知道這位我們所信的神,是值得我去擺上一生來服事祂的。
裝備
隨後我開始尋找關於我生命的呼召。大學畢業後神帶領我到青年使命團(YWAM)接受宣教的裝備和實踐,使我看見宣教的需要,我也看到許多主內外的家庭經歷破碎,很希望自己能夠幫助他們,給他們帶來福音的盼望。我知道我很微小,但我願意為主使用!如今我來到正道神學院接受裝備,相信神早已預備。感謝神,生命的經歷都不是徒然,我要歌頌祂的慈愛與信實直到永遠。
正道夥伴消息
正道夥伴 相聚在達拉斯
2月24日,正道行政暨拓展主任吳錫安及夫人在德州達拉斯與部分正道夥伴聚餐。雖然當地已連下一個禮拜的傾盆大雨,依然有10位夥伴前來瞭解學校的狀況以及新發展。他們對校園整建工程尤其關注,學院也誠摯邀請所有人來參觀我們的新校園。我們向所有關心學院的夥伴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期待彼此增強連結。2016年的同一時間,我們曾與達拉斯的夥伴見面,希望今後有更多相聚的機會。
校友網絡
校友網絡
李開穠 / 正道校友會秘書
正道福音神學院至今已培育超過650名畢業生,投入世界各地30多個國家,委身於牧養、宣教、文字事工、福音機構、校園服事、傳播媒體及神學教育等。但不是每位校友的資料都在校友會的DATABASE裡,而部分DATABASE中的校友資料並非完全正確。目前,章勝中弟兄負責做更新和修正的工作,昐校友們在改換地址或服事工場時,提供資料給章勝中弟兄:shengchung@les.edu 配合明年正道神學院三十週年校慶,我們希望及時收齊每位校友的正確資料。校長室特別邀校友會參與筹備校慶活動,盼校友集思廣益。
校友會也定期通過電子郵件發佈最新消息,包括服事機會、事奉工場資訊、諮詢及協助的資源。學院也為校友提供福利,包括免費旁聽課程、終身享用圖書館資源、購書優惠等。在正道週四禁食禱告會中,學院亦會為有需要的校友代禱。代禱事項請聯絡顏惠玲:estherchen@les.edu。同時,我們也希望更多校友加入校友會社群:LINE「美國正道校友會」,目前有85位。WECHAT「全球正道人」,目前有140位。
校友會設有九名執行委員席位,共同策劃並推動年度計劃;但目前只有四位執行委員,非常辛苦。希望能有五位新人加入執委行列,若有興趣請聯絡:李開穠 (Georgia Cha):georgiac@les.edu。每年年初按分區校友人數編列各區活動經費和預算,供各區校友聚會活動之用。2018將推動兩個項目:一、成立「正道福音神學院校友基金會」;二、為校友在不同地點舉辦小型的「靈命塑造」退修會。
三合一晚會活動
三合一晚會 師生同工歡聚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2018年度三合一晚會於2月18日(週日)在正道校園學生廣場拉開序幕。三合一晚會是每年年初正道大家庭的大團圓活動,內容包括歡度農曆年、迎接新同學及慶祝情人節。當晚,師生同工們歡聚一堂,享受美食,並欣賞各組同學們帶來的精彩表演,同頌主恩。
培育中心課程
培育中心快報
正道培育中心春季課程速覽,詳細課訊請至les.edu/LTI,或電洽: (626)571-5111,lti@les.edu。
- 校本部課訊:逾越節中的基督/蔡嘉師牧師主領 (3/29晚,地點:聖迦谷靈糧之家)。但以理書生命研經/鍾李英老師(4/9-7/2 週一晚)。發聲法與聖樂/吳白芳老師 (4/10-6/12 週二晚)。 語言表達的藝術/慎廣蘭老師 (4/20-21密集班)。從儀式到真誠:基督徒敬拜理論與實務/蔡玉玲博士 (4/20-22密集班,地點:爾灣愛恩台福基督教會)。福音神學 (上)/傅立德牧師(6/8-6/10密集班)。e-Campus: e-教會歷史總論、e-教牧學、e-歸納法查經、e-協輔III-心意更新而變化、e-舊約神學與信息,以上課程一律自 4/16開課。
- 今年的 LTI Day 將於 4/21在校本部舉行,邀請國寶級影劇藝術家慎媽媽主講 “語言表達的藝術”,並為應屆畢業生祝福差派。報名請洽:LTI@les.edu 。
- 芝加哥分校課訊:靈命塑造與操練/劉富理牧師 (3/16-18 & 4/13-15 密集班)。屬靈爭戰 II /李道基牧師 (4/27-4/29 密集班)。新約神學與信息II /吳維和牧師(5/4-5/6密集班)。報名請洽:(630)991-0431,reichiung@les.edu 。
- FOCCUS《輔開思》婚前協談導引員培訓,5/1-6/1線上教學,5/30由林國亮牧師live chat 問題解答。一律線上報名:les.edu/FOCCUS
- Kairos《把握時機》宣教生命門訓,本季共開三梯次:北加灣區4/6-8&4/13-15在基督之家五家舉行。南加州4/13-15 & 4/27-29在洛杉磯台福舉行;6/1-3 & 6/8-10在國際大使命教會舉行。詳細課訊請上網查閱:les.edu/kairos
學院動態
學院動態
師長行蹤
林國亮院長:
劉富理榮譽院長:
陳愛光牧師:
林慈敏教授:
彭淑鈴教授:
蘇文隆牧師:
謝挺教授:
蔡玉玲教授:
教務處
- 今年第二十八屆畢業典禮將於5月12日(週六)上午10時在洛杉磯台福基督教會舉行,請預留時間參加。
- 今年第二十八屆畢業典禮將於5月12日(週六)上午10時在洛杉磯台福基督教會舉行,請預留時間參加。
- 教牧博士科冬季課程於1月15日開始,開課4門,註冊人數共33人。
- 碩士科春季課程於1月22日開始,開課33門(包括網路課程4門,同步教學課程8門,芝加哥課程3門),註冊人數166人。
- 有興趣於今年秋季學期(8月份開學)入學的進修者,神學碩士、道學碩士、基督教研究碩士、家庭事工碩士、跨文化研究碩士科的申請截止日分別為7月15日(美國公民或居民),5 月15日(國際學生)。哲學博士科的申請截止日為5月15日。
學務處
- 1月11~12日(週四、五)舉行2018年春季學期新生訓練,有6位新生參加。
- 1月11~12日(週四、五)舉行2018年春季學期新生訓練,有6位新生參加。
- 1月24日是2018年春季學期第一次週三崇拜,講員為李道基牧師。
- 1月31日是博士班新舊生2018年夏季學期助學金申請截止日;3月1日是碩士班舊生2018年秋季學期助學金申請截止日。
- 2月18日,「三合一晚會」於學生廣場隆重舉行,全校師生同工一起迎新生、賀新春並歡度情人節。
- 學院自2月19日開始啟動「四十日受難節連鎖禁食禱告」,參與人次為47人。3月30日為受難節全校默想禱告日。
- 2月26日至3月9日,學務處與申請參加2018年5月12日畢業典禮的15位道學碩士科(M. Div.)以及8位基督教研究和家庭事工碩士科(M.A.C.S. & M.A.F.A.)畢業生候選人,分別進行畢業約談(Exit Interview)。
拓展處
- 2018年度的「獻身裝備體驗營」於3月10日舉行,已有參與者回應呼召,開始申請入學,接受神學裝備。求神繼續帶領指引。
- 2018年度的「獻身裝備體驗營」於3月10日舉行,已有參與者回應呼召,開始申請入學,接受神學裝備。求神繼續帶領指引。
- 4月6至7日(週五至週六)舉行2018年度核心夥伴退修會。此次「知性與靈性之旅」,內容包括聖塔芭芭拉觀光、培靈、見證以及團契交通。盼望藉著此次退修會,不但夥伴們彼此間與學院增加連結,更多瞭解學院發展;學院師長同工也願意為夥伴的各方面需要禱告。
行政服務處
- 第二期校園整建工程(A棟樓)預計5月份開工。行政、拓展處同工將於4月底開始搬遷至B棟和C棟大樓。工期預估約一年。
芝加哥校區活動
芝加哥校區活動
芝加哥校區活動預告
正道芝加哥分校將於5月19日(星期六)下午2時30分,在中華基督徒國語教會舉行第六屆畢業典禮。歡迎芝加哥地區眾教會的牧者、同工和弟兄姐妹光臨,同頌主恩。中華基督徒國語教會地址如下: 565 Clarendon Hills Road, Willowbrook, IL 60527。
人事消息
人事消息
- 宿舍經理高季台弟兄因罹患急性白血病,於2月13日蒙主恩召,令正道師生同工感念惋惜不已。追思禮拜已於2月25日在柑縣台福基督教會舉行,正道良牧之家宿舍的學生們獻詩「主是我力量」。
- 正道福音神學院現徵求IT Engineer,拓展處經理/副理,及舊約師資各一位。詳情請見網站 徵求同工 (Employment)
財務報告
財務報告
2018 年度奉獻目標 200萬
實際奉獻$427,000 達21.35% (02/28/2018 資料)
2018年 1-2月 財務報告
洛杉磯校本部 經常費
Expense: 632,478
Balance: -79,496
芝加哥校區
Expense: 41,147
Balance: -4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