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長論壇
 

復活節跟我有甚麼關係?


陳愛光牧師/教務長、系統神學副教授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復活節與聖誕節一樣,是基督徒生活中的「例行公事」。較多深思的基督徒可能會在每年受難節,對基督的死作一些反思和記念。有關我們的救恩,大部份人都會注目在十字架上,而復活好像只是給了我們一種類似在比賽中反敗為勝、吐氣揚眉的心理。

基督的復活跟我們的生活有實際的關係嗎?您知道我們不只是每一年,而是每一週都在慶祝主的復活嗎?基督徒在星期天聚會的傳統,是因為耶穌是在星期天復活。為甚麼耶穌的復活是那麼重要?基督的復活並不只是基督徒需要相信的其中一個項目,聖經告訴我們最少有兩方面實際的關係。

基督的復活給我們新造的生命

保羅為信徒禱告,求神照明他們心中的眼睛,使他們知道神向我們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裡復活(參弗1:18~20)。原來神在我們身上所運行的能力,就是使基督復活的能力!他又說:「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他同活……這樣,你們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穌裡,卻當看自己是活的」(羅6:8、11)。我們在基督裡的新生命,是主從死裡復活的生命,這樣,我們就不能再說,聖經中所形容的生命只是一個理想,我們沒有可能活出這個理想 。

我們是已經與基督同復活的人,這不只是一個口號,也不只是一個空泛的神學概念,而是實實在在活在我們具體生活中的。基督徒的生活不是「自然」的生活,是「超自然」的生活,因為復活的生命是超自然的生命。

基督的復活給我們復活的盼望

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15:14)。原來當時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保羅指出,基督明顯復活了,因為很多人看見過復活的主顯現。如果基督復活了,我們也會像他一樣復活。基督成了「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到了末日,我們在基督裡的人都要從死裡復活。這就是我們的盼望。也許有些人會以為,我們的盼望是靈魂得永生。這是不正確的觀念。永生不只是靈魂的事,是全人的事,包括靈魂與身體。因此,身體的復活是我們永生的盼望,也表示死亡的權勢不能再逞強,我們基督徒可以勇敢地正視死亡。基於這復活的盼望,保羅勉勵信徒說:「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 師長論壇
 

國度的事奉


黃鴻興牧師 / 新約教授

事奉神是一個信徒生命中最崇高的工作,也是帶來最大滿足感的投資,這是因為至高神並沒有嫌棄我們,反而呼召我們與祂同工,落實祂在世界救贖的計劃。可是現實卻不如理想。很多事奉神的人都沒有這種感覺,他們不但沒有一種榮耀感,反而常常經歷挫敗,從一個工場轉到另外一個工場,就算留下來,也是每天面對事工停滯不前的無奈感。好幾年前一個北美的機構調查過不少的教會長老和執事事奉的滿足感,大部分的答案都是負面的。

記得我在1979年剛出來傳道不久,一個來自俄亥俄州的義大利裔的奮興家對我說:「神不會和我開玩笑的,祂呼召我,也會使用我。」這句話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神會使用我們在事奉上來榮耀祂。

如果事奉要有成果,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事工的本質。真正蒙神喜悅,被神使用的事工是效法耶穌基督的事工——「國度的事奉」(kingdom ministry)。「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太4:17;可1:17;路8:1)。同樣的,門徒首次奉差遣出去傳道就宣告說:「天國近了!」(太10:7)故此,事奉神的人要清楚事工的本質是神的國已經來臨,並且在世界彰顯它的能力,擴張其境界,使世人經歷到國度帶來的福音,進入神的國度。Stephen Nicholls 說:「當每個世代的教會問甚麼是神的國,並且它怎樣推動我們所做的一切——甚至我們如何禱告——教會就問對問題了。」[1]

神國和教會

神的國首先指神的王權(the kingship of God),就是神在世界作王,彰顯祂的能力,藉著福音的傳講拯救罪人(參賽52:7),並且隨著國度的臨在,有醫病趕鬼的神蹟奇事。昔日神藉著耶穌基督的來臨彰顯國度的權能,今日神藉著聖靈在教會的運行同樣彰顯祂國度的權能。

賴德教授(George Ladd)指出,教會並不是神的國,她是因著神國的來臨而產生的群體,她是國度的群體(community of the kingdom),她為神國作見證,她也是神國的「託管者」(custodian),是神彰顯祂權能的所在和媒介。[2] 杜克大學的海斯教授(Richard Hays)認為,教會是一個為神的國受訓的群體(a community trained for the kingdom)。[3] 教會需要接受神話語的教導並被塑造成為一個神在其中掌王權,基督居首位,且聖靈隨意運行的群體。這樣,教會就會以神國為動力,以神國為使命,也就能充分地彰顯國度的能力。

從天國的比喻看國度事工

神在世界的計畫是祂的王權如何在世界彰顯,信徒在世界的責任是如何與神同工,促進國度的擴張。由於篇幅的限制,筆者主要從馬太福音13章及馬可福音平行經文之天國的比喻來看國度擴張的原則。

1、國度的事奉具有成長的潛力

耶穌基督說:「神的國如同人把種撒在地上。黑夜睡覺,白日起來,這種就發芽漸長,那人卻不曉得如何這樣。地生五榖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 榖既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可4:26~29)。國度的擴張像種子發芽、長穗、到最後結果子的過程。這比喻所強調的是種子本身賦有成長的能力。意思是國度的事工既是出於神的,就有成長的潛力。這是事奉神的人要問的問題:我們所做的是否國度的事奉?是否以神為中心、以福音為信息、以聖靈為能力?按照神的旨意的服事,必定有神的同在和賜福,也一定會增長。

不過國度的事奉並非沒有困難。回顧主耶穌的事奉,對祂來說,國度的事奉含有十字架的苦難。有一次筆者在宣道會的同工退修會中聽滕近輝牧師講道,他提醒我們說:「神還沒有賜福,我們已經走了。」服事神是流淚撒種的工作,我們不可遇見困難而離職,這不是僕人的精神,是雇工的態度(參約10:11~13)。求神給我們堅忍的心,相信神國的事奉必定有成果,可是需要工人付上代價。

2、國度的事奉開始是渺小的

主耶穌又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太13:31~32)。除了芥菜種之外,馬太又用了麵酵來比喻神國和其事工的成長(參太13:33)。在這裡我們看見一幅圖畫——國度的事奉開始是渺小的,不被人看重的,但將來是最大的。回顧教會開始時不過是寥寥幾十人,經過2000年,現在的信徒已經到達幾十億。歷代的邦國興起又衰敗了,但神的國卻是永恆的。我們不可小看今日事工微小的開始。讓我們努力耕耘,期待神擴張我們的境界,開展我們的工作。我們需要忠心服事,神就給我們看見一個有偉大又榮耀的將來。

3、國度的事奉要扎根在神的話語上

在撒種的比喻中,我們看見國度的事奉在於神話語的傳講。只有神的話語才有能力帶來真正的成長和生命的改變。在整個過程中撒種的人固然會遇見不同的土壤(參太13:3~9、18~23),但我們不應灰心,我們的責任是「要把神的道理傳得全備……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1:25、28)。從筆者有限的經驗,在今日北美華人教會的信徒對傳道人的要求極高,牧者不但要有美好的靈命,更要有卓越的知識、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有效的技巧。除此之外,他們還要流淚撒種並長期耕耘,才會得到會友的恭聽且促成生命的改變。「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那帶種流淚出去的, 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詩126:5~6)

4、國度的事奉需要信徒毫無保留的委身

「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太13:44~46)。這兩個比喻表明神國需要一個人完全地委身。使徒保羅也說:「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8)。神的國勝過世上的一切,它也要求它子民毫無保留地擺上,完全地委身。事奉神的人不可計算自己的利益,他要完全為了神的榮耀,為了國度的擴張而付上一切代價。這樣的精神是富有感染力的,他會使得周遭的人也同樣地擺上事奉,一起為神國努力。

5、國度的事奉會遇見撒旦的破壞

「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太13:24~25)。麥子和稗子的比喻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神在建造,撒旦在破壞。當我們還活在人類墮落後的世界的時候,罪惡和人性的軟弱是不可避免的。在這比喻中,主人和僕人都知道稗子的存在。同樣的,教會中有不少魚目混珠的人。關鍵是怎樣處理這些「稗子」。由於麥子和稗子起初成長的時候很相似,要等到長穗時才可以看出來,並且它們的根已經糾纏在一起。所以主人吩咐僕人不要動這些稗子,恐怕連麥子也受到傷害。這裡的教導是要服事的人專注在積極的事工,就如灌溉、施肥等事情。他們要知道審判的工作是屬於主的,時候到了,審判就會臨到作惡的人。保羅給了提摩太處理「稗子」的良方:「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地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提後2:24~26)。

6、國度的事奉必定經得起神的審判

麥子和稗子的比喻和撒網的比喻都以末日的審判結束,那時神就會將義人和惡人分辨出來。「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太13:49~50;參太13:39~43)。很多事情我們在今世還看不見,可是服事神的人要以神將來怎樣看我們為標準。到審判的日子,一切都清楚了。保羅警告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們說:「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林前3:13~15)。求主幫助我們,叫我們的服事是一種國度的服事,像金、銀、寶石一樣,經得起火的試驗,蒙神喜悅,能存到永遠(參林前3:12)。

 

神的國度隨著耶穌基督的來臨進入世界,這國度肯定會在世界擴張。但教會要投身於國度的事奉,按照聖經的教導,做出神所喜悅的事奉,促進國度的擴張,等候神的國早日完全降臨。

 


[1] Stephen Nicholls, “The Kingdoms of God,” in ed. Morgan, Christopher W.; Peterson, Robert A. The Kingdom of God (Kindle Locations 632-634). Wheaton: Crossway. 2012. Kindle Edition.
[2] George Eldon Ladd, A The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ed. Donald A. Hagner, Rev. ed.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93), 115.
[3] Richard Hays, The Moral Vision of the New Testament. San Francisco: Harper One, 1995, p. 96-97.


🔙 師長論壇
 

在金魚缸裡優游自在—牧家的挑戰與祝福


彭淑鈴 / 家庭事工助理教授

【編按:1月28日下午4 時(洛杉磯時間)舉行的webinar網絡研討會中,彭淑鈴教授分享了主題為「在金魚缸裡優游自在—牧家的挑戰與祝福」的信息。】

 

定這個題目我自問:身為牧師配偶二十多年的我,歷經孩子年幼、青少年、成年的階段,已經達到優游自在了嗎?似乎鴨子划水更為貼切。可以確定的是:牧會生涯中的挑戰與祝福不斷交織,成為神在我家的恩典記號。

壓力鍋與金魚缸的比喻:

對牧者家庭的描述,最常見的兩種比喻是:壓力鍋(pressure cooker)以及玻璃屋或金魚缸(glass house,fishbowl),都適切地說明了牧家生活緊湊高壓,倍受矚目——成員的一舉一動盡收他人眼底。有關牧家生活壓力的文獻大致包括幾方面:教會服事與家庭生活界線模糊,教會對牧者及其家人的期待高,牧者經濟壓力大。

然而,對比一般人的統計更能客觀地看待牧家是否真的困難至極,還是挑戰中有祝福?Barna 1有關牧者的家庭研究發現: 牧者儘管收入偏低,但配偶及親子關係滿意度優良的比例比一般人高許多。這些發現似乎給教會大家庭裡的小家庭(牧家)打了一劑強心針。或許牧家在高期望、重壓力下隱然出現一股奇妙的回復力(resilience)?

牧者的家庭定位:

我建議牧家不妨將自己視為與教會大家庭一同成長的「第一家庭」。

相信許多人和自己以往一樣:將提前三章5節「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 這段經文視為牧家必須成為教會其他家庭榜樣的依據。倘若牧者婚姻亮起紅燈,或孩子出現偏差行為,牧者自己或會友就覺得他不配當一個傳道人。會友也往往期待牧者及其家人更能吃得苦中苦。我們初牧會時孩子尚小,家裡每週接待聚會,常常結束時大人一呼:「回家囉!」留下滿室玩具,孩子問為甚麼大家玩後總是她收拾。當時請教年長傳道人,她要我這樣告訴孩子:「因為你的爸爸是牧師。」還有一次,某姊妹要求當時七八歲的女兒清理社區小孩在會堂裡造成的髒亂,女兒回覆說又不是她弄的,該姊妹堅持她有責任因為家住這裡(樓上牧師館)。外子適時介入說:「我是孩子的父母,讓我來教她。」現今的牧者擁有較多資源管道,更有智慧判斷與處理他人加諸在牧家成員過高期待的問題。

牧者應表態是與弟兄姊妹一起成長,便不會被自己或他人所加諸的高期望所壓垮。牧者夫婦須認知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同樣,有成長階段的各種需要。而牧者受託照顧群羊,牧家在第一線,往往得到人們最大的信任,進入他們生命的難處中與他們一同經歷神。這是第一家庭的何等特權!

教會即家,家如教會:

牧家最理解這一真義。在前兩所教會牧會,涵蓋孩子從幼兒到大學階段,兩姊妹享受了長輩對她們的疼愛,至今仍為她們所津津樂道。我們第一次購屋有如網購,成交之前完全沒有親臨現場,明州雙城台福教會的弟兄姊妹,盡全力為這毫無購屋經驗的新牧者付上代價,整理、油漆、張羅家具,讓我們一抵達便能立馬入住。已經回天家的王弟兄,在我們明州的第一個冬天,為我們一家訂做了四雙滑雪鞋,希望我們在漫漫寒冬也能享受戶外。這些超過血親的付出,是來自教會大家庭對牧家不求回報的愛。

在台灣牧會住在牧師館的壓力(不時有熱心姐妹「代為管教PK」),這方面我的孩子竟然沒有留下負面印象。牧家與教會的界線儘管模糊,對孩子而言,是過裡外一致的並帶著使命的家庭生活,節慶往往成為全家一同服事、傳福音的機會,對比朋輩在補習班、才藝班、安親班度過童年,兩個女兒的牧家生活是多采多姿充滿意義的,接待聚會的熱誠延續到現在各自居所。

賦予意義與擴展資源,讓壓力成祝福的關鍵:

牧者家庭充實緊湊的生活帶給孩子很多操練能力的機會,沒花錢參加才藝班的她們,家裡充滿美術與音樂方面的學習機會。她們善於聆聽他人心中難處,說是家裡耳濡目染習得的。

當我問已婚的大女兒:「成長於牧家,你覺得牧者家庭好比甚麼?」她回答說是「disaster relief team」,我驚訝她不是引用前述兩個比喻。我再問:「似乎你的經驗很正面?」她回答說:「完全正面!」她目前每週工作70至80小時,還能夠優游在婚姻生活與教會服事中,我想她的確得了在壓力下喜樂生活的秘訣。

我們夫婦如今身處空巢階段,希望能夠成為年輕牧者的扶持,有必要時成為他們與教會大家庭的橋樑,期盼自己的經歷與裝備也成為他們能使用的資源。

 


  1. Barna, 2017, The State of Pastors, https://www.barna.com/research/healthy-pastors-relationships/


🔙 師長論壇
 

發現神學教育的靈性


彭怡珍 / 基督教教育助理教授、助理教務長

今年開始,我正式加入正道福音神學院,和其他的教授一起承擔起教導、栽培、塑造的責任,這個責任是重的,因為目標是遠大的,眾人的期待也是深切的。上一期院訊中,陳愛光教授的文章勾畫出了神學教育之目的,在這裡我想談談神學教育的過程——目的是重要的,過程一樣很關鍵。

Parker J. Palmer主張:「所謂教育,便是創造一方空間,供人們操練對真理的順服。」[1] 他期盼發現教育的靈性,而非以靈性為教育的目標。這是一個偉大的論述,也值得我們深思:神學院的教育不但要有目標,更要在過程中有一個空間,讓學員們探索、反思、享受真理,並與真理互動;這不只停留在理性的層面,更要在感性、還有靈性的層面,讓學員開闊理性的思維,經歷豐富靈性的感受,以至深化對真理的渴慕和真實的領受。不論在聖經、神學、還是實踐課程裡,學員都能夠在學習中發現創造之神、救贖主啟示的奇妙,神與人來往的密切,人與世界的相互關係。每一個科目都不是單獨的,而應當是在學員與真理互動的過程中彼此呼應且能夠整合的;在這個基礎上,奠定學員對世界合宜的認知和學員與世界的關係。因此,神學院的訓練和塑造不是產生一個單一的、理想化的規格,而是引導出一個生命,這樣的生命能夠反映神豐富多樣活潑真理和創造,以至於在各樣的服事裡都可以真實地傳遞真理,可以帶領富有創造力的事奉,也可以為所牧養的羊群創造相同與真理互動的空間。

神學院與其他學術單位最大的不同在於對靈性的強調,靈性成長是非常個人化的過程,可以教育,但更需要引導。Keith R. Anderson和Randy D. Reese在《師徒關係》一書中提到,屬靈引導也是同樣在創造一個空間,一個彼此信任並親近的關係和空間,讓許多關乎活出神聖以及關乎服事和生命的問題可以被談論,甚至可以提出那些穿透面具的問題。[2] 很少有一個學術機構可以幫助學員探討、探索生命中非常深層的內涵,特別是在一個堅實的真理基礎上且在一個很安全的社群環境內。神學院則需要扮演這個獨特角色。神與人的互動,神向人的啟示,人向神的回應,人從神來的感受,這些神與人關係裡深層的靈性建造很難複製,因此需要許多對個人的專注、引導、啟發。課程裡各樣真理的內容對學員的靈性建造做了許多的鋪陳,課堂外師長的真實榜樣,同儕之間的生命碰撞,都帶出非言語的貢獻和影響。神學院無法產生完美的、理想的屬靈人,但是神學院一定要提供探索靈性深處的空間和環境,讓學員們可以寬廣地、自由地、深刻地去體會和發掘,享受耶穌的美好、豐富和深刻,在未來跟隨主的服事道路上持續擁有活潑的生命動力。

 


[1] 巴默爾,《未來在等待的教育:從創造生命的空間開始》,宋偉航譯(台北:校園書房,2015),99。
[2] 奇夫.安德遜,蘭迪.利斯,《師徒關係:屬靈路上拖與帶》,李興邦譯(香港:基道出版社,2004),89-91。

劉仁欽 牧師/學務長 Dean of Students

一步一腳印、走過恩典路


劉仁欽牧師 / 學務長

一步一腳印

過去30多年,筆者有機會在台美兩地的神學院受裝備,前後共修讀了四間神學院(台灣的南神、華神,美國的國際、正道),並完成基督教教育學士及聖經、道學、神學等碩士與教牧博士學位。之後也在台美兩地的神學院負責多年學務及授課。

回想29年前,筆者全家負笈由台赴美,在「台福神學院」(今「正道福音神學院」)進修道碩課程,1991年有幸成為台福第一屆也是第一位畢業生。畢業後,因著教會的需要,曾先後在北美台福教會、福音機構及洛杉磯聖迦谷羅省教會約有二十多年的事奉。五年前回台,在台灣正道神學院服事四年,後又因著北美正道的需要,於年初回到洛杉磯母校承擔學務長職。回顧三十年一路走來,確實經歷許多神恩典的同在與帶領!

走過恩典路

雖然承接學務事工對筆者算是「重操舊業」,非新手上陣,但其實今日的「正道」已非昔日的「台福」,學院事工這十幾年正不斷地與時俱進。

昔日的「台福神學院」:設立目標是以裝備服事北美台灣教會的傳道人為主,初期無專職的學務長,科系只有教牧博士、道學及基督教研究碩士、LTI等,全修生也不多。

今日的「正道福音神學院」:已從服事北美台灣教會擴展至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今年註冊修讀生約有二百多人,校友也即將超過七百人。學程方面,除增設神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數年前亦增設家庭事工、跨文化研究並實施網路碩士等學程。學務處現有兩位專員吳白芳及馬寧姐妹,分別負責行政活動及生活輔導等事務。

作祝福導管

事實上,神學院的學務事工在塑造「靈命、學術、事奉、生活」平衡的主工人上,承擔許多責任與使命。目前主要事工包括:安排每週學院崇拜、輔導小組、屬靈夥伴、宿舍禱告會等學生靈命之操練;並透過各樣不同的營會與活動,如退修會、夫妻營、文化智商營、弟兄/姐妹會、查經班、節期特會等,訓練學生的事奉技巧與領導能力,期能培育出具有國度觀及牧者心的主工人。

面對學院三十年的改變與成長,我們除了回顧過去,獻上感恩,也懇求神施恩的手引領扶持,繼續使用學務處成為學院及神學生們的祝福導管!


🔙 師長論壇
 

靈程心語:願您在我身上得著榮耀


劉富理牧師 / 榮譽院長

甚麼是神的榮耀?

耶穌和門徒遇見一位生來就瞎眼的人,門徒想到的是「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約9:2)在我心裡,往往也會很快做出這樣的論斷。然而主卻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9:3) 。

主啊!您的眼光、意念,都不是在論斷,而是看到這人,就想到在他身上如何顯出神的作為來。主啊!這讓我好好地省思及學習。主啊!您那一天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約9:6~7)。這個瞎子立刻去到西羅亞池去洗,就得醫治,眼睛明亮。是的,有神的作為,就有神的榮耀。

我又思想,神蹟(神的作為)怎麼會發生在這人身上? 是因為他的順從,他照著耶穌的吩咐去行,眼睛就明亮了。他也見證說:「我去一洗,就看見了」(約9:11、15)。

主啊!我渴望在我身上有您的作為,但由於還有許多的「自我」作祟,往往攔阻我依您的話語和吩咐去行,因此您不能在我身上有作為並得榮耀。求主赦免我。主啊!讓我單純地進入「主怎麼說,我就怎麼做」的心態中,好叫您在我身上得著榮耀。求主垂聽我的禱告,奉主基督耶穌的聖名,阿們!

李道基 牧師 / 正道芝加哥校區主任

🔙 芝加哥校區園地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李道基牧師 / 芝加哥校區主任

 

中西部位於美國的中心,先入住美國中西部的人是開荒者,他們勇敢地面對惡劣的天氣,辛苦地工作,並單獨應對挑戰。從早年到如今,這樣的環境並沒有改變。同樣的,正道芝加哥校區的學生也是很有「勁兒」。芝加哥的學生們幾乎都有全時間的工作,大部分學生還在照顧家庭,他們在各自的教會也有很多服事。從接受呼召起,芝加哥的學生們就「硬著頭皮」努力讀書、上課、寫作業,認真地學習神的話語:「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

芝加哥校區的大部分課程都以密集課的方式進行授課,這樣學生們幾乎都必須半工半讀。我們用兩個週末完成課堂內的授課,因此,學生們整個週末必須在課堂內上課18.5個小時。 作業的遞交日期則是在每一堂課的前後。芝加哥的學生們很有決心,就像保羅所寫的一樣——「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3~14)。

中西部的學生們真是開拓者!因爲這裡三分之一的華人教會都沒有牧師。因此,學生們要做很多牧養工作,如講道、教導、帶領小組、關懷會友等。我們的服事區域也很大,除了伊利諾伊州以外,包括紐約州、印第安那州、俄亥俄州、維斯康辛州、北達科他州、密歇根州和喬治亞州。


🔙 校友&學生分享
 

屬靈夥伴


王高遠/道學碩士學生

在《把握時機》課程的宣傳單張上有一句應該是來自非洲的諺語:「如果想走得快,一個人走;如果想走得遠,一起走。」

我們都知道,跟隨耶穌的道路必定是一條需要走得更遠的道路,因為這是一生的道路。我們也都會同意,跟隨耶穌的道路必定是一條充滿風雨的道路,在奔走天路的旅程中,如有一兩位特別知心的屬靈夥伴,在這條一生的道路上,可以在自己憂愁的時候,靠著主安慰我們;可以在自己軟弱的時候,靠著主扶持我們;可以在自己驕傲的時候,靠著主提醒我們;可以在自己孤獨的時候,靠著主陪伴我們,這實在是從神而來的祝福。

2017年8月份,我剛剛入學正道的時候,神藉著劉王仁美師母的課程提醒我們: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一位屬靈夥伴,於是我就開始為神為我預備的屬靈夥伴禱告。後來我找到了奇恩。那時神的帶領很奇妙,奇恩也在為這事禱告,而且他也正想找我作屬靈夥伴。那種感覺實在很奇妙,後來我還跟別人分享,我竟然有一種談戀愛的感覺。當然,這是在主裡面的兄弟情誼。後來我和奇恩一起找到了光益,從此我們三個人一起走過了一年的時間。

在那一年的時間裡,我們每週三上午聚集一小時至一個半小時。我們會一起唱詩歌敬拜神,會一起分享我們在過去的一週裡從神得到的話語,也會一起分享生活中的軟弱、快樂、憂愁、挑戰。後來我們慢慢建立關係以後,形成了一個約定:每次我們坐下來,我們便問彼此:在過去的一週的時間裡,有沒有做任何得罪神的事情。我們約定,只要有聖靈提醒,凡是我們想到的事情,我們就如實說,我們會一起擔當彼此的過犯。我們也約定,我們彼此之間的分享就留在我們三個人中間,其他任何人都不講,包括我們的太太。在我們最後結束之前,我們也制定接下來一週共同有感動要操練的事項。

回想那段時間,主實在是非常恩待我。主使用奇恩和光益給我許多的安慰,尤其是在我一段特別孤單的時間裡,他們的傾聽和回應給了我許多的鼓勵。

我從蒙召到現在,神給我的負擔一直都很明確,就是清楚準確地傳講神要我們神的兒女今生在祂的熬煉中成為甚麼樣的人。這涉及到一些敏感的話題,比如不再犯罪,如何成聖等等。當我剛剛開始嬰兒學步的時候,難免會使用一些不準確的話語來描述我從神那裡來的領受,於是就會常常聽到一些否定和批評的聲音。當然,這些聲音都是出於對我的愛,但是對於那時的我,實在是巨大的挑戰。感謝神,神使用奇恩和光益給了我許多的幫助,在我特別沮喪的時候繼續鼓勵我。我在那段時間也常常請他們為我代禱,求神幫助我不要走偏,也不要不敢走。神的確聽了這樣的禱告,神的恩典的確夠我們用。後來奇恩進入正道學生會,於是學生會開始在全校範圍內推動屬靈夥伴計劃。那時奇恩提議,我們小組拆開,各自進入不同的小組以陪伴其他的弟兄。於是我們就歡喜求神使用。雖然小組拆開了,但是我們已經建立非常深厚的感情,雖然我們沒有再每週固定地聚集,但是哪怕在一個學期中只有一次站在圖書館門口交通,我也依然感受到神透過他們深深地祝福我。

按照聖靈感動,在神的帶領下,我們領受的祝福才是最大最美的。因為神要為我們預備的,也許不僅僅是一兩年的屬靈夥伴,或許是一生的屬靈夥伴。願神賜福大家!

➠ 小組照片集

🔙 校友園地
 

校友分享:吉爾吉斯坦短宣


歐陽紅 / 2011屆校友

2018聖誕節前,很感恩我能和母會橙縣中華福音教會的3名隊友一起到吉爾吉斯坦短宣。這次短宣的主要任務就是參加座落在托克馬克市的興亞國際大學(IUCA)舉行的 TWTS (The Way to Success)營會,並探訪當地一所殘障學校和兩所小學,與他們共度聖誕。

TWTS課程是美國CEO Global的教材,內容以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理念為基礎,培養以誠信為本的僕人式領袖。普世豐盛生命中心在2017年正式接手吉爾吉斯IUCA大學事工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終於在2018年第一次在穆斯林國家大學引進了TWTS課程。我們短宣隊的任務是作為小組輔導,帶領大學生們一起探討課程中提出的各種人生問題。在三整天的TWTS活動中,我深深經歷到聖靈的同在。

TWTS營會是以課程教導、討論為主,中間穿插許多的敬拜讚美、遊戲活動。其中敬拜讚美是營會很重要的部分。由於不能太宗教化,我們的敬拜名稱從Worship改為Sing along,而且在選擇敬拜詩歌時非常謹慎,既要表達出我們對神的敬拜,又不能讓同學們感覺不適,我們為此長久禱告。

我所在第五小組有3位女學生,她們都在傳統的穆斯林家庭長大。A同學是典型的吉爾吉斯族人,聰明伶俐,英語流利。在第一天開始前,我們安排了15分鐘的敬拜,感覺同學們非常不適應,據當地宣教士講,敬拜讚美也是一場屬靈爭戰。在穆斯林信仰中沒有敬拜讚美的概念,他們的神很嚴厲,不可能面對面地歌頌,也許這就是第一天大部分同學都是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的原因。A同學當然也很不適應,甚至感到緊張害怕。

隨著課程、分享、遊戲的進行,大家對敬拜讚美好像比較適應一些,到了第二天早上,有些同學開始跟著唱,但A同學還是拘謹地站在敬拜人群的最後面,似乎仍有抵觸。我記得在商量24日平安夜小組才藝表演時,大家提議分別用中文、俄文和英文唱一首聖誕歌,A同學剛開始很贊同,但是當她看到俄文版耶穌誕生的歌詞時,馬上拒絕,希望選她們自己喜歡的新年歌。可是第三天的敬拜,我看到A同學變化很大,她連唱帶跳,融入大家,盡情敞開。也許第二天下午的社區服務活動和晚上的深度分享深深觸動她,讓她打開了心門。

TWTS社區服務環節的意義是要培養同學們服務社會的僕人式意識。這次我所在的第五小組和第四小組聯合,準備為社區貧困家庭買一些食物,送溫暖到他們家裡。後來我建議能否用報佳音的方式去探訪10個貧困家庭,大家一致同意。報佳音的效果出乎意外的好,當我們敲門時,他們都很驚訝,但聖靈的工作讓10個家庭都很高興地接受了我們的祝福。有個老奶奶還很激動地告訴我們,這是她這一生第一次有人專門彈琴為她歌唱。A同學看起來對貧困人群很有同情心,我們在隨機敲門報佳音送禮物的過程中,她都非常積極熱情。

普世豐盛差派到吉爾吉斯的女宣教士帶領營會的經驗很豐富,這次營會所有的遊戲活動都由她設計並主持,每一個遊戲都加深同學們互相關愛、團隊合作的意識。當天晚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深度分享」環節。開始之前,每一個同學都蒙上雙層眼罩,手牽手在黑暗中上下樓,還要經過許多障礙物;經過15分鐘在黑暗中的探索,才被帶到指定的小教室坐下,打開眼罩開始分享。在這個環節,A同學居然願意第一個打開心門,分享了深埋在她心底的故事。真是感謝主!在聆聽了每位同學的分享後,我也分享了信主前後面對兩段逆境的不同心態,讓她們體會信主後我生命的改變,我們中福團隊最年輕的小姊妹Isabel也分享了她的見證,她們聽了似乎都很受觸動。最後聖靈感動我要奉耶穌基督之名為她們祝福禱告,她們竟然都答應了。

三整天的TWTS活動,除了看到A同學的變化,其他的同學在營會中也不同程度經歷到生命的改變,這給了短宣隊很大的激勵。雖然這些穆斯林大學生短時間內還沒有機會聽到完整的福音,還不明白基督的真理;但是透過這次營會,他們感受到了神的愛,誠信的僕人式領導理念會影響他們今後人生的方向,成為改變吉爾吉斯社會腐敗風氣的堅定力量。
(本文作者歐陽紅是正道2011年基督教研究碩士畢業生,現於普世豐盛生命中心多媒體事工部服事。)


🔙 校友園地
 

再次蒙神拯救


黃信佑 / 2014屆校友

十二年前,我開始出現鼻咽癌的症狀時,在美國看了三個醫生都沒有診斷出來,醫生們以為這些症狀只是發炎引起,紛紛用消炎藥醫治我,因而我的症狀延續了十個多月沒有改善,而我一點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走在死亡的邊緣。此時神用非常奇妙的方法告訴我:「這些症狀是鼻咽癌,趕快告訴醫生!」經過醫生切片檢查之後,果然確定此事。在作化療和放射治療之前,神又透過聖經的話語告訴我,祂會留住我的生命,讓我在經歷六個月極痛苦的醫療時沒有一天喪失信心。

去年5月,我再次經歷神拯救我的生命。當天早上我在家裡換魚箱的水時,不慎把地板淋濕了,因我沒有注意到地板濕了所以滑倒,後腦直接撞擊地板,瞬間失去了意識。

那天剛好是星期六,我的兒子在外面晨跑,當他回到家看到我昏倒在地上,地板上有血,就趕快叫醒媽媽一起扶我起來。因我當時一直嘔吐,他們就趕快開車送我去急診室。醫生診斷我是腦震盪引發腦出血,需要由腦神經外科醫生作手術把腦內的出血抽出來,就趕快用救護車將我轉送到大醫院。當大醫院腦神經外科的醫生要為我作手術時,從我的病歷資料發現我服用抗血栓劑,因顧慮抗血栓劑會使手術後止血困難,造成生命危險,所以醫生不能為我手術,改用注射血小板幫助腦部止血,又為我注射降血壓藥、止痛藥、消腫藥、消炎藥、防癲癎藥…

因我從滑倒的瞬間就失去意識,所以我如何被送往醫院急診,醫院如何將我轉送,如何對我急救,我都不知道。當我醒來時是躺臥在加護病房裡,我的兩手插了好幾個針管,身上也接了好幾條管缐,太太和兒子在我床邊照顧我。護理人員每個小時進來巡診,測試我的意識反應、説話能力、手腳反應。醫生每天為我作CT掃描檢查我腦出血的狀況,就這樣我在加護病房躺了十天。由於藥物的副作用我一直沈睡,完全沒有吃東西,連牧長和弟兄姐妹來探訪也不知道。十天後醫生讓我出院回家療養,繼續服藥一個月。由於藥物的副作用,我在家裡又沈睡了一個月。

一個月後我回醫院複診,醫生先安排我作CT掃描。看了報告之後醫生說我的頭腦有1.8公分的傷口,流了很多血,但80%的血已經自行吸收,剩下的血也會慢慢吸收,所以不需再服藥。醫生說:「你很幸運!」因為腦出血很可能導致死亡或殘障,而我的反應都很正常。當醫生說:「你很幸運!」時,我深知這是神拯救我的生命 ! 是神憐憫我的家!因這件事發生得太突然,我來不及交待身後的事,如果我因此而離開世界或變成重殘,我的太太和兒子會措手不及,我的家將破碎。

經歷這兩次死蔭的幽谷,我深深知道我的生命屬於神,我一生的年日在神的手中。我是一個服事不久的傳道人,有很多的服事還沒有做,我希望緊緊跟隨神,忠心地服事神的家。

(本文作者黃信佑傳道是正道2014年基督教研究碩士畢業生,現於橙縣中華福音教會服事。)


🔙 學院動態
 

教牧博士班相見歡


3月11日上午,正道校園充滿喜樂氣氛,二十餘位教牧博士班的在校生與畢業生在此相聚。在洛杉磯牧博聯誼會的召集下 ,大家以國度胸懷、視野、願景為主題,彼此連結;以專題報告、論文分享為內容,有美好的交誼。會後並有豐盛的午餐,將此次聚會的歡樂氣氛推至另一個高潮。


🔙 學院動態

2019年「三合一」晚會 師生同工歡聚一堂


2019年正道「三合一」晚會於2月10日晚在和平台福教會進行。這次晚會是歷屆以來報名人數最多的一次,達到160人。師生共濟一堂,歌聲、笑聲、琴聲繞樑不絕。

籌辦本次晚會的是正道村委的四位新生同工——喻書琴、郭冬健、倪斌、孫以利。他們在學務處白芳姊妹的熱情幫助下,同心協力為晚會做準備,包括製作晚會海報、考察場地設施、督促各組排演、購置茶水飲料、佈置節慶裝飾等。如何將所有參加人員合理平均分配,且在溫馨寬鬆的環境中按組同桌用餐,成為村委們多次討論的重中之重。他們特意丈量了場地尺寸和座椅尺寸,並設計了電腦座椅模型圖進行多次排列組合方案,最終決定分為兩個區域用餐。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採取Potluck方式聚餐,師生們自帶的菜餚也是天南海北的風味,令人大飽口福,大快朵頤。

本次晚會主持人為Rebecca和高翔,兩人配合默契。各小組的節目類型豐富多彩,有合唱、相聲、小品、啞劇、遊戲、以色列舞、土風舞,還有不同的器樂表演,且注重與台下觀眾的互動。其中,小品《年夜飯》展現了南腔北調的文化差異之爭,最終在基督的大愛中變「差異」為「合一」,大家在捧腹大笑之餘,也深受啟發。兩名青少年的相聲表演,四名青少年用小提琴、電吉他、長笛合奏的一曲《Ten thousand reasons》,都令人感受到青春的蓬勃氣息。而晚會壓軸戲,則是正道宿舍經理高慕源弟兄的鋸琴表演。鋸琴也稱為樂鋸,本是木匠鋸樹的工具,也是一種無鍵、無弦、無固定位置、更無定調的特殊樂器,因取材不易,演奏難度極高,迄今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未曾見過鋸琴演奏,而正道師生們卻有幸在當日一睹風采。高弟兄用不同的鋸琴拉了《You raise me up》和《主,我情願》兩首讚美詩,王奇恩弟兄以鋼琴伴奏,兩種琴藝如行雲流水般交錯,令聽者靜默、觀者動容。最後,全體人員一同起立,在《愛中相遇》的聖詩合唱中結束了當天的晚會。

本次晚會除師生同工出席外,還特邀董事長干首書長老,董事林張美如長老、李開穠傳道夫婦,以及台灣正道院長陳敏欽牧師等。晚會中,林國亮院長做開場禱告,劉富理牧師做結束禱告,學務處劉仁欽牧師向所有服事和參與人員表達深切的謝意。

➠ 精彩照片集

培育中心 LTI


 

正道培育中心快報:

  • 校本部課訊:亂世英雌 — 路得記&以斯帖記生命研經/鍾李英老師(4/18-6/13週四晚)。傲慢與偏見:理性與感性:輔導技巧的靈活運用/唐曾元惠博士(5/3-5週末密集班)。基督生平師資班(第四冊)(5/31-6/2 週末密集班)。贏在扭轉力(下)— 卓越領導者篇/孔毅老師(6/21-23 週末密集班)。
  • 芝加哥分校課訊:原生家庭探索/林國亮牧師(3/21-24週末密集班)。歷代志上下/羅達理牧師(5/3-5 週末密集班)。報名請洽:630-991-0431,reichiung@les.edu
  • 亞利桑那州:靈命造就/劉富理牧師(4/6-8 & 9/7-9雙週密集班,地點:鳳凰城華人基督教會)。
  • 春季e-Campus課程:e-關係佈道、e-新約神學與信息、e-全人醫治、e-教牧學、e-聖經與家庭。以上均4/15開始上課。
  • FOCCUS《輔開思》婚前協談導引員培訓/林國亮牧師主講,e-campus課程(4/15-5/4);紐西蘭恩慈台福 (5/25);馬來西亞吉隆坡(6/15);北加州主恩基督教會(6/29)。詳細時間及報名請上網:les.edu/foccus,額滿截止。
  • Kairos《把握時機》宣教門訓:印第安那州梯次4/26-28 & 5/3-5,地點:印城華人基督教會;南加州梯次 5/20-24,地點:正道神學院校本部;北加州梯次6/7-9, 14-16,地點:基督之家第一家。詳細時間及報名請上網:les.edu/kairos

培育中心春季課程速覽,詳細課訊及報名請上網:les.edu/LTI,或洽: 626-571-5111,lti@les.edu

招聘消息


 

教會招聘平台:Post Jobs for Free!

感謝主,「教會招聘平台」自從 2月中開始啟用至今已有27個服事職位在上面招聘,服事的地區除了加州以外還有美國中西部教會,甚至還有台灣教會在此刊登聘牧。感謝主,我們有機會服務華人教會肢體,真是我們的恩典。

您教會或機構可利用這個「教會招聘平台」 來免費刊登招聘消息,同時若您正在尋找服事機會,也可進入此平台查詢。

進入「教會招聘平台」程序 (如下圖示):

  1. 進入正道首頁 les.edu 點選➠資源專區
  2. 選單出現後點選➠教會招聘平台

或點選 web-link: les.edu/post-jobs


 

 

正道徵求同工 (Employment)

  • Digital Media Editor (數位媒體編輯)
  • IT System Administrator (資訊系統管理員)
  • Faculty Position of Practical Theology (實踐神學師資)
  • Faculty Position of Systematic Theology (系統神學師資)
  • Faculty Position of Old Testament (舊約師資)

 

學院動態


 

師長行蹤

林國亮院長:

  • 5/18 ,於正道芝加哥校區主領畢業典禮。
  • 5/19,於芝城三一福音教會主領「正道神學主日」。
  • 5/25 – 6/3,於紐西蘭奧克蘭主領「輔開思」婚前導引訓練,擔任ABC大會講員,進行授課,主日證道,主領感恩暨異象分享餐會。
  • 6/14 – 6/16,於馬來西亞吉隆坡主領「輔開思」婚前導引訓練,主日證道。
  • 6/28,於灣區環聖天道「教牧同工加油站」分享。
  • 6/29,於灣區主領「輔開思」婚前導引訓練。
  • 6/30,於北加山景城主恩基督教會的家庭主日證道。

劉富理榮譽院長:

  • 5/13-6/29,於台灣正道教授個人談道及全人醫治等課程。
  • 5/21-26,於香港參加正道校友會。
  • 5/25,於香港主講ABC主日學大會主題信息。
  • 6/1,主領新莊加恩堂佈道會。
  • 6/7-8,主領新莊區信義會聯合同工培靈會。
  • 6/21-23,主領新莊幸福行道會醫治特會。

陳愛光牧師:

  • 5/2-3,於匹茲堡參加 ATS董事會。
  • 6/3-14,於澳洲雪梨教授台灣正道課程。
  • 6/21-23,主領洛杉磯西區華語教會退修會。

林慈敏教授:

  • 5/11,於亞凱迪亞羅省基督教會主領母親節講座。
  • 5/12 ,於南灣台福教會主日證道。

彭怡珍教授:

  • 6/12-14,參加聖荷西工人神學院第四屆北美華人基督教教育研討會議並發表研究文章。

謝挺教授:

  • 5/4,於清泉谷基督教會主領約伯記講座。
  • 5/20-31,於西班牙巴塞隆納歐華神學院授課。
  • 6/14-16,於紐約中宣會的Expository Conference教授傳道書。
  • 6/28-7/1,於多倫多麥城華人浸信會主領退修會。

李道基牧師:

  • 5/24-27,於費城美國東岸台福教會退修會擔任講員。
  • 6/8-9,於Milwaukee米城福音教會主領佈道會。

教務處

  • 有興趣於2019年秋季學期(8月份開學)入學的進修者,神學碩士、道學碩士、基督教研究碩士、家庭事工碩士、跨文化研究碩士科的申請截止日為6月15日(美國公民或居民),5 月15日(國際學生)。哲學博士科的申請截止日為5月15日。
  • 恭賀彭怡珍教授通過論文口試,正式獲得Biola University教育博士的學位。
  • 今年第二十九屆畢業典禮將於5月11日(週六)上午10時在洛杉磯台福基督教會舉行,請預留時間參加。
  • 碩士科夏季課程和秋季課程將分別於4月8日和4月22日(各開放一週的時間)給舊生註冊選課,開課詳情請上網查看,les.edu
  • 舊約神學座談會將於4月17日(週三)2:40-3:50 pm(Pacific Standard Time)在學院B棟樓803室舉行,講員為本院舊約教授謝挺博士。題目為Evoking Sacred Space: The Persian Palace in the Book of Esther。此座談為將開放同步視訊,有意參加者可藉由以下連結按時登入:https://bluejeans.com/880189600

學務處

  • 「屬靈夥伴事工」:2019 春季目前計有21組65人(約95%全修生)參與,每週聚集一次,代禱並分享。
  • 學務處畢業生面談:自3月起開始進行碩士畢業生面談,預計於4月初完成面談,今年計有50位畢業生。
  • 學生會春遊:已於3月9日(週六)下午舉辦New Port Beach搭船賞鯨活動,總計57人參加。感謝神!一切平安順利。
  • 受難節活動:自3月10日學院開始啟動「四十日受難節連鎖禁食禱告」,並於4月19日(週五)上午舉行受難節全校特別崇拜。
  • 畢業系列活動:5月份相關活動包括:5月8日謝師宴、5月9日畢業生歡送會、5月10日畢業生與校友座談及5月11日畢業典禮。

拓展處

  • 2019年是正道成立30週年,學院將在北美及亞洲地區安排一系列巡迴感恩聚會及活動。除了已於1月6日在亞利桑那州舉辦的「正道30週年(鳳凰城站)感恩見證會」外,近期於3月31日在加拿大東部的「新生命台福基督教會」(EFC New Life Gospel Church)舉辦多倫多站感恩見證會;4月14日在北加州的「基督之家第五家」(The Home of Christ Church in Cupertino)舉辦北加Cupertino站感恩見證會。誠邀居住在聚會周邊地區的弟兄姐妹出席,報名請聯絡:Advancement@les.edu。其他已確定的30週年感恩見證聚會包括:5月21日在香港;6月2日在紐西蘭;7月21日在華盛頓特區;8月25日在芝加哥;9月28日在洛杉磯校本部等地區。敬請代禱、關注與支持。
  • 正道30週年紀念短片(5分鐘)已經製作完成,將於近期放在正道網頁les.edu。歡迎您瀏覽觀看,並推薦給弟兄姐妹。
  • 爲服務正道校友、眾教會及基督教機構,正道網頁最新設立了「教會聘牧服務平台」。各位校友、教會或基督教機構可以藉此平台刊登或瞭解聘牧及其他服事機會的訊息。
  • 從2018年7月開始,專爲正道校友設立了「網路研討會」Webinar,反應良好。下一次Webinar將於4月29日舉行,主題是「臨終關懷」,由劉仁欽牧師主講。屆時將預先發送郵件邀請校友,敬請關注您的電子郵箱,踴躍報名參加。
  • 第二十九屆畢業典禮將於5月11日舉行,拓展處正積極配合並參與各項籌備工作。在建校30週年之際,正道培養的畢業生即將突破700位,碩果纍纍。感謝主!
  • 2019年經常費目標是210萬,請為此代禱和奉獻,一同參與建造神國僕人的偉業。

芝加哥校區:

  • 芝加哥分校於2019年5月18日(週六)下午2時30分,在芝城三一福音教會舉行第七屆畢業典禮。地址9800 Crawford Avenue, Skokie, IL 60076。
  • 為答謝同工們的辛勞,芝加哥分校於4月13日(週六)午5時30分舉辦愛筵,邀請在各教會協助推廣課程的弟兄姊妹們參加。

財務報告


2019 年度奉獻目標 210萬

實際奉獻$161,835 達7.71%  (3/31/2019 資料)

2019年1-3月 財務報告

洛杉磯校本部 經常費

Income: 812,853
Expense: 1,043,878
Balance: (231,025)

芝加哥校區

Income: 15,740
Expense: 59,234
Balance: (43,494)

下載院訊


下載當期的院訊  Download PDF file of Logos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