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陪伴您共度疫情 

在居家防疫的非常時期,正道自3月30日至5月11日每週一推出「面對疫情系列」webinar網路研討會,從神學、聖經、關顧輔導、靈修、家庭事工、教牧多方面進行探討與分享,與正道之友共勉。以下是最近六期webinar的信息摘要。3月30日第一篇信息「聖經中的瘟疫與今天」的內容,請見上一期院訊。 

苦罪問題

陳愛光牧師 / 系統神學副教授 

點選收看陳愛光牧師視頻

信息摘要:

苦罪是自古以來都在探討的問題,也是基督教信仰中最大的難題之一,而許多不信者也基於此對基督教信仰提出挑戰。 

一、苦罪問題的本質 

苦罪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問,以下是邏輯推論的方式:全能的神必定能夠防止和除去所有的苦罪;而全愛的神必定會這麼做;但我們依然看到苦罪存在。這三句話如果都成立,可能的原因包括:(1)神不是全能的;或(2)神不是全愛的;或(3)兩樣都不是;或(4)根本沒有神。從邏輯角度看,這是正確的推論,然而這不是基督徒所能接受的,難題便產生了。 

二、歷代基督徒的回答 

為何全能全愛的神允許惡的存在?以下是歷世歷代基督徒提出的解釋: 

1. 沒有惡。惡的存在只是幻覺。這個答案沒有太多正統基督徒接受。關鍵問題:如果惡是幻覺,神為甚麼讓人有這種幻覺?幻覺不也是一種惡嗎? 

2. 完美的虧損。惡不能脫離善獨自存在(沒有善就沒有惡),惡不是實體的東西,不是萬有之一,因此不是神所創造的。這是奧古斯丁提出的著名回答。關鍵問題:完美的東西為甚麼會虧損? 

3. 不可知。神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了祂的榮耀;神不需要向我們負責,也不需要我們替祂辯護;苦罪是一個奧秘,我們不明白。關鍵問題:沒有解決問題。 

4. 自由意志辯護+更高的善。這是最有說服力的一種解釋,雖然並非完美。苦的來源是罪,罪的來源是人錯用了自由意志。那為甚麼神不創造一個有自由意志但不會犯罪的世界呢?其實,這樣的世界是存在的,就是我們將來在永恆裡的那個世界。那為甚麼神不馬上把我們放在如同永恆的那個世界呢?這就涉及到更高的善。神是全善的,這個有苦罪的世界是達到更高善的必要途徑。也許有人又會問:為甚麼苦罪是更高的善所必要的?為甚麼神不可以一開始就創造一個最高的善?因為,一個有惡、但最終勝過惡的世界可能比一個從來沒有惡的世界好;一個從來沒有惡的世界會缺少一些更高的德行,比如:勇氣、堅忍、犧牲的愛;一個從來沒有惡的世界不會知道最高的善有多高。 

三、教牧考量 

聖經有許多關於苦難好處的教導。基督徒應當正視苦難,因為我們跟隨著的是一位受苦的主。 

苦難中的力量

羅羚博士 / 新約研究助理教授

點選收看羅羚教授視頻

信息摘要:

苦難是一個相當大的議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新約聖經對苦難中教會的鼓勵和教導,期待從神的話語中學習,並鼓勵自己以及會友,在疫情中、在任何苦難中都有力量,且持守信心。 

新約聖經中遭遇苦難的教會如下: 

馬可福音讀者:一般認為受眾是羅馬受逼迫的教會,寫作目的是告訴這些教會:苦難是通往榮耀的必經之路。該福音書前8章說耶穌是誰,後8章說祂為甚麼死。耶穌是神的兒子,擁有醫治和赦罪的大能,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大能者,卻看似軟弱和羞辱地死在了十字架上。但是,死亡不是最後結局,祂最終會在榮耀中再臨。 

帖撒羅尼迦教會:該教會由保羅建立的,在大患難中信主。當保羅寫後書時,患難加重。在帖前後中,保羅常常用主再來這個榮耀的盼望,提醒患難中的信徒。保羅也常常為信徒禱告,求神保守信徒在苦難中不僅持守信心,也過討主喜悅的生活。在後書中,面對更嚴重的逼迫,保羅為他們的禱告也更多了,在短短三章中有五次禱告。 

腓立比教會:當保羅寫腓立比書時,該教會已經歷了十年的苦難,出頭之日卻遙遙無期。並且,他們親愛的弟兄保羅在羅馬監獄,教會內部又有錯誤教導,可謂內憂外患。在這封信中,保羅先為他們對福音的齊心合力感恩,患難是必然的,重要的是將眼前的苦難轉移到主再來的盼望上。在苦難中,主就在他們旁邊。 

希伯來書讀者:他們因信主而受到大逼迫,現在依然有苦難,導致有些人想要回歸猶太教。該書作者從各個角度談及耶穌基督的超越,這完全的拯救是藉著主受死的苦難來完成的。來3:6說:「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到底」,這盼望就是榮耀、安息、永遠的產業、更美長存的家業、拯救、天上更美的家鄉、不能震動的國。 

雅各書讀者:信徒因司提反事件遭到逼迫,無法留在耶路撒冷而寄居到其他地方,飽受貧窮和各種苦難。雅各說:「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雅1:2~3)。而忍耐的動力則是將來的盼望,「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1:12),這是主的應許。 

彼得前書讀者:這裡的信徒同樣受到試煉和逼迫。和雅各一樣,彼得也強調,基督徒受苦是不可避免的,但苦難是暫時的,將來的榮耀則是永恆的。他們如今被不信的人所藐視,但是在主再來時,這些藐視和欺負都會被主的稱讚與榮耀所取代。彼得也多次以主受苦難為榜樣,提醒信徒他們擁有的尊貴身份。 

士每拿教會和非拉鐵非教會(啟示錄中沒有受責備的兩個教會):主耶穌知道他們現在有患難,將來還有苦難,但這些都是短暫的;這裡,我們再次看到短暫與永恆的對比。雖然有患難,但主接納他們,主都知道,主必快來! 

應用:我們當鼓勵教導信徒——苦難的必然性、短暫性、有限性;將來榮耀的確實性、永恆性、無比性。因此,當用屬天的眼光、神的眼光來看今生,持守信心,忍耐到底,神一直與我們同在。 

宅在家,也可以關懷輔導

林慈敏博士 / 協談學副教授 

點選收看林慈敏教授視頻

信息摘要:

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是一種巨大的共同哀傷( Collective Grief)。每個人都有類似的情緒,會關注新聞,無法專心,哀傷心悶,睡不安穩,無力克服,恐懼未來,懷念過去。 

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情緒?輔導有三個步驟:(1)同理傾聽。(2)挑戰觀點,對極端負面的觀點進行挑戰與糾正,給予建議。(3)進入行動:思考我們可以做甚麼,並付諸行動。有時候,我們會太心急,比如,當聽到弟兄姊妹說「我身體很弱,很害怕得病」時,第一反應往往是:「你要有信心,多禱告」,這就是忽略了第一步「同理傾聽」。我們需要牢記,協談的焦點不是給予建議,而是主動的傾聽,可以使用「你是說……,這使你覺得……」、「我聽到你說……,這使你感到……」這樣的語言,當人講出其情緒並得到對方傾聽與同理心時,情緒就會開始降低。 

關懷的一些原則:(1)視訊比電話好,可以看到對方的表情。(2)採取主動關懷,因為目前沒有固定見面的聚會,必須採取主動以確保沒有人被遺忘。(3)要特別關顧平時就有憂鬱和焦慮的人。(4)關注在第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以及essential business的工作人員。 

在這特殊時期,我們也面對很多悖論(paradox):我們一方面對神有信心,另一方面必須遵守防疫原則;一方面維持傳統,另一方面運用新科技;一方面禱告疫情快過去,另一方面珍惜此時刻,看見神心意。 

讓我們在這趟人生旅程中學習共同哀傷 、全然接受的功課,一起擴張我們的境界!  

如何帶領線上靈修會

彭怡珍博士 / 基督教教育助理教授 

點選收看彭怡珍教授視頻

信息摘要:

使用線上靈修會是一種牧養的方式,引導有需要的人經歷靈性的進深。 

一、 關於線上靈修會的設計基本概念:(1)目的:靈性進深,生命的滋潤,針對與主的關係和自我狀態。(2) 除了信息和音樂,要配搭靈性操練,比如,用柔和的音樂作背景,錄一段深入禱詞,或用一些深刻的問題引導參與者思考並進入與主的交通。(3) 記得要生活化,時間設計具靈活性。不要提供太多內容讓人感到疲累,多不如精。 

二、 線上靈修會的一些實際操作方法:(1)發出邀請,鼓勵參加。可以使用email或社交媒體發出邀請,提供簡介、時程表等重要資訊;每次發出的訊息要配一張使人心情寧靜的圖片。(2)預備簡單的orientation video 。(3)分次提供靈修會內容。可以考慮只提供音頻而不用視頻,因為聆聽也是一種靈性操練;信息維持20~30分鐘,太多內容會讓人疲累,主要是引導對方在內心深處與主對話。 

疫情中生機蓬勃的家庭生活

彭淑鈴博士 / 家庭事工助理教授 

點選收看彭淑鈴教授視頻

信息摘要:

居家令這段特殊時期,不禁讓人聯想起挪亞和家人在方舟內的漫長日子。這段時間明察暗訪了一些家庭,也從社群媒體上看到許多創意湧現。比如,媽媽在家裡設計了很多小遊戲,讓小孩有事可做;針對大一點的孩子,父母則訓練他們協助家務,造就小幫手。以前大家都在趕時間,現在多了許多親子互動的時間;同時,許多校友也紛紛投入各個領域的服事,關心有需要的人。 

在webinar現場針對上線聽眾做的一個小調研中,大部分聽眾認為,疫情期間的家庭夫妻關係更加親密。正所謂患難夫妻情更濃,大家利用朝夕相處的機會強化夫妻、親子關係;而空巢期的父母與遠距離的孩子之間,也經歷到網路新關係的建立。 

不過,也有近五分之一的人認為,夫妻關係存在更多衝突。在這段非常時期,夫妻、親子關係也會面臨一定挑戰。兩個個性不同的人,差異會更凸顯;朝夕相處,對方的缺點容易被放大。據瞭解,亞裔寄養家庭機構近來特別忙碌,因為發生了不少家暴事件;而新聞中也不斷出現有關「 新冠離婚潮」的報導。 

疫情如同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的狀況——關係、情緒、靈命等方面;我們也必須建立與神、與人關係的「新常態」,持守美善的事情。 

疫情後的挑戰與因應

黃崇哲牧師 & 慎勇牧師 

點選收看黃崇哲牧師ㄝ慎勇牧師視頻

信息摘要:

疫情過後,眾教會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在政府實施居家令的初期,很多人或許認為,過幾週疫情結束、居家令解除後,一切都會恢復到從前,我們可以回到過去幸福快樂的日子。然而,事實證明,此次疫情已成為歷史性事件,其影響絕非短期,我們必須在心態上做出調整。 

一、教會在開放前的預備與佈局: (1)消毒與清潔:教會裡外要事先做全面性的消毒;預備足夠的口罩、消毒洗手液、衛生紙、肥皂及其他衛生用品;定期安排清潔消毒的時間和人員。(2)聚會場地課室的預備:保持6呎安全距離的座位安排,事先訂好位置座標;保證通風設備良好;盡量排除手觸摸門、窗的機會,事先就把門、窗打開。 

二、教會現有事工的挑戰與調整:(1)有心理預備:恢復是漸進式的,需要時間。(2)挑戰:出席率降低,同工人手不足,奉獻不達標準,事工難以恢復等。(3)調整:首先,必須精簡、調整崇拜的內容,比如,可以自取程序單,不傳奉獻袋,使用一次性聖餐杯,建議祟拜時間維持在1小時左右等。其次,仍需保留線上崇拜的供應,以兼顧不能來參加崇拜的肢體。還有,要簡化教會的事工和活動,比如,主日學、訓練課程均採取小班制或網路教學,暫停主日愛宴(供餐)和大型群體聚會,用電話關懷代替實質探訪等。 

每一期都有新的話題,請持續關注 ►Webinar 網路研討會

好消息:「正道教牧論壇」也於5月18日隆重推出,探討華人教會或福音機構時下所面對的議題或問題。首階段的論壇主題是《疫情過後華人教會的挑戰與應對之策》,定於每週一舉行。5月18日首播,講員為丁聖材牧師;5月26日講員林永健牧師 ,6月1日講員朱正中長老。詳細內容,請關注下一期(7/8月份)正道院訊。 


靈程心語:主的一句話 

劉富理牧師 / 榮譽院長 

因為勝敗不在乎你們,乃在乎神。
 For the battle is not yours, but God’s.  

(代下20:15)

猶大王約沙法面對三國敵軍攻擊的時候,心中何等懼怕!他就定意尋求耶和華,在猶大全地宣告禁食;他就帶動猶大眾人,來到耶和華的殿前,呼求神的介入,他禱告說:「……因為我們無力抵檔這來攻擊我們的大軍,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我們的眼目單仰望你」(代下20:12)。當他帶領猶大眾人,如此尋求神的面時,也就在他們誠心哭求神時,神的靈臨到雅哈悉,向他們這樣宣告:「不要因這大軍恐懼驚惶;因為勝敗不在乎你們,乃在乎神(For the battle is not yours, but God’s)」(代下20:15);或譯為「這不是屬於你們的爭戰,而是屬於『神的爭戰。』」 

在這裡,我們看到,原來是約沙法面對「三國敵軍的爭戰」,因為他帶動猶大人禁食禱告哭求神時,竟然成為「神的爭戰」。若是成為「神的爭戰」,約沙法王就不懼怕了。既然是屬於「神的爭戰」,利未人都起來讚美神,第二天穿上聖潔禮服的敬拜團,走在軍隊前面讚美,表示對神完全的信靠。就在他們歌唱讚美的時候,神就派祂的「伏兵」(代下20:22)出去爭戰。神的伏兵一出來,敵人就崩潰了。 

面對如今這嚴峻的疫情,整個世界都被波及了,我們的心情何等沉重!這時,讓我們學約沙法的榜樣,來到主的面前,向主哭求:「我們無力抵檔這來攻擊我們的大軍,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我們的眼目單仰望你。」讓我們全心倚靠神,期盼這場面對疫情的爭戰,成為「神的爭戰」。讓我們誠心來到主前,謙卑,禱告,尋求主的面,轉離一切的惡行(參代下7:14)。接著,期待這爭戰成為「神的爭戰」,而我們也要經歷神差派「伏兵」帶來贏得完全的勝利。 


羅惠文牧師 (右) 伉儷

蒙恩之路 

羅惠文牧師 / 宿舍經理、正道校友 

去年參加正道30週年感恩聚會之後,收到林國亮院長一封電郵,詢問我是否願意考慮擔任宿舍經理一職。經過禱告、尋求並通過學院的審核面試,於今年2月份上任。在經歷了一個月忙碌的螞蟻搬家後,終於3月2日正式入住良牧之家。 

相隔十年,再次入住良牧之家,但身份已不同—從神學生變成了同工,也看見過去印象中的宿舍與眼前狀況相差許多,心中知道這個工作不容易。期待在主的幫助下,可以漸漸恢復印象中宿舍的美景,經歷復興。 

但當自己仍然在適應居住環境改變與工作內容挑戰之時,大環境卻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越來越嚴峻的境況。3月19日,加州政府宣佈從3月20日開始執行居家令,我也因此度過了人生第一個無法與家人在外聚餐慶生的生日;但與此同時,更感受到莫大的壓力,心裡有許多小劇場開始上演,有許多情緒開始奔騰…… 心想著,村子裡那麼多住戶,有大人有小孩,在小小的空間裡面,怎麼活動?若有人想要回國,有人想要入住,怎麼處理?大家的網路課程可以順利進行嗎?…… 經過一夜難眠的夜晚,早晨起來求告主:「主啊!怎麼辦?剛上任,剛入住宿舍,就遇到這百年難遇的危機與挑戰,主啊!請袮賜下話語!給我力量。」 

按著《活潑的生命》的次序,我來到3月20日的靈修進度,標題寫著「有神同在是最大的榮耀」,經文是哈該書2:1~9,整段經文都像是主在對我說話,特別是讀到第9節:「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抓著神的話語,哭喊著向主呼求:「主啊!這是袮的話,袮說:『在這地方袮必賜平安』,這是袮說的!求袮按著袮的話語,保守良牧之家所有的人都平安!」感謝主!祂話語的安慰並賜下的恩典,剛強了我心裡的力量,使我相信神的恩典一定夠用,也相信神的話語絕不徒然返回。 

從3月20日至今,已經超過兩個月,大家都在一個侷限的空間裡生活著。在此特別感謝村委會與所有村民,尤其是家裡有孩子的家庭,他們的全力支持與理解。這一切的不容易當中,有你們相伴,相信這條蒙恩之路,因著神的同在,我們將會一起經歷: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 

疫情中生活剪影

距離 和 隔離 都不再是問題:我在 Zoom上等你喝下午茶,Cheers!



洪理牧師(右) 伉儷

疫情下的教學科技創新

洪理牧師 / 網路教學暨媒體資訊中心主任 

因著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隨著各級學校宣佈關閉校園,正道也在春假的最後一天3月13日(週五)立即決定並宣佈從3月16日(週一)起全院課程改為線上進行,非必要到校的教職員全部改為在家上班。這一宣佈,讓長期倚賴並重視傳統在校面對面學習價值的神學院,頓時必須從實體校園的運作全部轉到虛擬的網路校園。 

為應對這樣的緊急需求,我們僅用了有限的幾個小時的時間,迅速並有效地將所有在校課程設置成同步或非同步的網路課程,同時提供所有老師必要的線上教學訓練資料與相關幫助。為了讓所有教職員能夠順利在家上班,我們也進行了電話系統的設置與轉接安排,並提供虛擬專用網路(Virtual Private Network)以及遠端桌面登入(Remote Desktop Connection)的服務。此外,學院的週三崇拜除了原本就有的線上直播服務,我們更進一步提供所有崇拜內容的預錄和製作,並開始新的全院線上禱告會以及網路輔導小組。所有日常的大小會議也都以網路會議來進行。在此疫情期間,我們更提供了「約伯記研讀」課的同步網路課程,大大地祝福並鼓勵了百餘位參與網路課的學員。 

在這波又快又急的疫情肆虐下,我們之所以能夠看似慶幸地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這都要感謝神的保守與恩典,並歸功於我們過去十多年來不斷在資訊與通訊科技的規劃、投資與建設、近年完成的兩期校園整建,以及十多年來豐富的同步與非同步網路課程的設計與教學經驗的成果。當然,更要感謝眾多奉獻夥伴長期的代禱與支持,使得這些計畫與設施得以完成,這些不受疫情影響的教學成果與使命得以實現。 

在學院新的使命宣言指導以及疫情迫使學院改成網路授課的契機之下,我們將更進一步更新整個學程及課程設計,擴大到學院所強調的靈命、學術、事奉、生活四大層面,以期能塑造整全的神國工人以至轉化全球。面對前面極具挑戰與充滿未知的國度需要,盼望有更多有遠見的神學院夥伴能與學院一同投資未來,並於下一波挑戰到來之前的此時此刻積極預備自己,成為轉化全球的變革推動者。 


惠鈴姊妹(右) 全家福,於Lake Tahoe

危難中,當求告主—經歷害命絕症卻蒙主的醫治

程惠鈴姐妹 / 正道夥伴

2018年1月份,我和我弟兄江佛樹帶著歡喜快樂的心回到自己生長的地方,與91歲的母親一起過新年。距離年節尚有些日子,就安排去醫院做全身健康檢查。MRI檢查完畢後,發現我的頸椎問題嚴重。遵照醫囑,我儘快去約診神經外科專家。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去見醫生,他診斷出我的頸椎C2~C7得了一種很新的病,簡稱OPLL(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中文學名是「後蹤韌帶骨化」,也就是在我的頸椎管內的韌帶退化,變成粗大的骨頭了。這種病以亞洲人居多,又以日本人居冠,俗稱「日本人的國民病」。造成的原因有可能是基因或者曾經受過傷害,沒有藥物或者物理治療可以改善病情,唯有開刀。如果不開刀,隨時都有癱瘓的風險;若要開刀處理病症,則需要從頸椎處拿掉一節椎體,手術刀才有可能進入頸椎管內刮除骨化的韌帶。但這風險非常大且困難,因為中樞神經就在骨化的韌帶旁邊,醫生的手精準度若不夠,抖一下,我就會從此癱瘓。當時我頓覺晴天霹靂,心情跌到谷底,不住地發抖起來。箴言17:22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要,憂傷的靈使骨枯乾。」醫生說的「必須把頸椎體拿掉一節」,這話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讓我茶飯不思,無法入眠,使我真正的體會到「憂傷的靈使我的骨頭枯乾」 。 

在那段焦慮的時期,非常感謝我弟兄陪我度過,他時時安慰鼓勵我,在這個突然臨到的風暴中,使我們信靠神的心更加堅定。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們一同跪下求神帶領。這個患難,增進了我們夫妻間的感情,也增加了我們依靠神的心。有一天, 神用以賽亞書43:1~5的話語大大安慰我。感謝神,在我最軟弱無助的時候,賜下平安的確據安定我心。 

我們回到美國後,就開始積極找醫生。感謝我的媳婦Gwen,她為我上網在全美國找評價高的醫生,把MRI的片子寄去評估。每位看到片子的醫生都很訝異我四肢的靈活度,不像片子上所呈現的一般嚴重。甚至有一位醫生要求我同意他拿我的片子去做醫學研究,因為我的中樞神經已經被那根退化韌帶骨頭壓得扁扁的,應該是痛苦不堪,甚至以輪椅代步了。這些話讓我深深體會到, 神是何等恩待保守看顧我,不僅過去幾十年來我都安然無恙,直到現在還讓我有充裕的時間去尋找最適合的醫生。在經過了14個月的尋醫及9個醫生的約診, 神的手一步步帶領,為我開路。祂賜給我一位有耐心、有愛心、又超級細心的基督徒醫生,並確定在2019年4月15日開刀。那天,在進入開刀房的前後,我一點都不感到驚慌或害怕,因為我深知神必帶領醫生的手為我操刀。10幾個小時的手術,過程雖然艱難,但神的大能遮蔽著我。醒來後,醫生要我試試四肢是否聽使喚,確認沒有癱瘓,他才鬆了一口氣說:「感謝主!」手術成功了,幾小時後我即轉入普通病房。醫生不讓我躺下休息,要我在病房裡走路,直到天黑。感謝神賜我夠用的體力,可以配合醫生的指示。 

手術後的第一次回診,醫生告訴我,他本來不想為我開刀,因為我的病況是他執醫以來碰到的患者中名列前五的嚴重者。他足足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天天研究我的片子,思考如何為我拿捏精準的刀法。在手術房裡,他就像在雕刻一件作品一樣,精雕細琢。要刮除最嚴重的第3節及第5節,在他身旁的住院醫師看了都直冒冷汗,勸他是否可以住手了,他說:「炸彈尚未拆除,怎麼可以住手?」感謝神與我們同在,帶領我經過了死蔭的幽谷也不會遭害。手術後的復原狀況超好,超出我所求所想。「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以依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5)。感謝主! 

在我患病期間,得到了許多關心與代禱。特別感謝聖光台福教會、奧蘭多台福教會、台中關愛教會、正道福音神學院,以及劉富理牧師、周淑慧牧師、徐忠昌牧師、蔡茂堂牧師和許多未被提到名的兄姐、朋友們。神讓我們經歷了祂的大能,帶領我跨越艱難,而且還得勝有餘。感謝讚美主,將一切榮耀歸與神! 


張錦通牧師全家福

一次終生難忘的美國之行

張錦通牧師 / 教牧學博士科生

我要訴說神在我身上奇妙醫治的經歷,也是我事奉主28年來前所未有的一次經歷。因著修讀教牧學博士課程的需要,1月13日我從國內到美國,2月1日修完課程,稍微輕鬆了幾天,竟突然生病了,症狀是扁桃體發炎、喉嚨腫痛。因爲我本身有慢性咽炎,平常偶然也會發作,只要吃一點抗生素藥物配一些中成藥,就可以解決,所以不當一回事。 

我於2月7日晚上發病,起初只是喉嚨有一點刺痛,後來越來越嚴重。在病痛期間,我曾經懷疑自己是不是被傳染了新冠病毒,後來用網上教的方法自我評估,兩次的結果都一樣:需要看醫生,但不是新冠病毒。另外,到美國已整整26天,要發病也不至於到現在,並且沒有發燒,沒有鼻塞,沒有咳嗽,只是喉嚨痛。我也服用了以前常用的一些藥,根據往常的經驗,只要吃了這些藥,病情馬上就能緩解。然而,事實是,情況雖然有了明顯好轉,但喉嚨還是很痛。我感覺到,這一次的生病與往常似乎不同,是不是神要藉著這個病痛讓我學習功課,深入反省? 

接下來的幾個晚上,情況更糟糕,徹夜難眠,胡思亂想,累了稍微睡會兒,又驚醒。每次咽口水,就像一把尖刀插入喉嚨那樣痛。而且,總覺得口中有一些痰,但咳不出來。我經歷了從未有過的不舒服,不能吃飯,連喝水都費勁。在這期間,我做了許多的求神醫治的禱告,但結果都是一樣。此時此刻,我的內心極其複雜:本來這個時間我已經回國了,現在因為新冠病毒而被迫留在此地。於是,我就開始把這些懷疑、委屈、苦水、無助感,都在靈程札記上寫出來。真的,有時候「寫」比「說」更容易。 

其實,從前幾天開始,我就在每天的靈程札記裡面,把我近幾年的服事作了詳細、深度的反思。我知道這次的病痛, 神一定有美好的旨意。我將過去事奉中的一些逃避、垃圾、黑暗的角落、內心過不去的坎,都用文字寫出來,向主訴說。但好幾次因爲喉嚨極其痛,都沒有寫完,也無法用心去寫。幾天下來,該吃的藥都吃完了,該做的禱告也都做了,但是,病還沒好,疼痛還沒有消失。 

 感謝神!在發病後的第六天,我經歷了主耶穌的醫治。當時,我坐在沙發上做了一個很簡單的禱告,大概的內容是說:「主啊!救我!我極其痛苦,只有你能幫我!也只有你有能力幫我。」此刻,我突然感覺身上有一股特別的能力出來,然後開始咳痰,越咳越多,似乎把隱藏在喉嚨下面所有的痰都咳了出來,我突然感覺到輕鬆很多。但是,喉嚨還有一點痛,我就去試試喝水。雖然比以前好一點,還是有點費勁。那時,我心裡即刻想到,這是神的醫治;但是心裡有另外一個聲音卻在懷疑。最終,我想,如果是神的醫治,我應該喉嚨一點也不痛。於是,我把剛才的經歷寫進了靈程札記,繼續完成我之前對事奉的反思,也提到求神給我完全的醫治。前後不到十分鐘,我感覺到喉嚨的狀況越來越好,身體開始出汗,整個頭與頸椎也輕鬆了,喝水也不痛,甚至還感覺到餓了,自己煮了一碗麵條吃下。原來,我真的得到醫治,完全平安了!哈利路亞,榮耀歸主! 

六天的病痛雖然是極其痛苦的經歷,卻非常難忘。病痛已經散去,心靈的領受卻扎根到心底。是的,如果沒有洪水泛濫,我們怎能經驗祂是那位平靜風浪的主?如果沒有洪水泛濫,我們怎能經歷祂仍然是坐著為王的神?非常感謝主,讓我經歷了這次的病痛,使我學會了順服,且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與軟弱無能;我也重新反思人生的下半場。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唯有在耶穌基督裡,生命才有真的價值,為祂而活、事奉祂,才是人生最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感謝主! 


如何面對疫情並克服其影響

陳永昌牧師 / 芝加哥校區代理主任

因CORONAVIRUS在美國各地肆虐而實行居家令之時,有不少親友及學生因失業、失和、失望、恐慌、不知所措而造成生理、心理、靈性的問題,他們都送e-mail或是打電話來,希望我能做一些排解、安慰、勸勉來幫助他們。我便禱告,求神給他們智慧去面對、解決問題,也為我自己禱告,看神如何帶領,賜給我最好的話語、信息來幫他們走出困境。 

我在讀經時看到雅各書1:2~12的經文,因而錄製了一篇講道信息與他們分享,他們都得到激勵,再次用喜樂的心堅持忍耐,去面對試煉和疫情。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各書1:2~4)。如果我們深信神愛我們,深信祂掌權,我們就相信能在疫情之中尋求改進、調整、轉變,並促使自己更加成長,更加成熟。因此,我們得以靠主喜樂而接受這個化了妝的祝福。5~8節提醒我們:不要心懷二意,要憑著信心求。神會給我們智慧、力量與信心,走在祂的路上去克服疫情的困擾。9~12節要我們以超越的眼光,去看輕今世的名利、地位、財富,並用神的眼光定睛於永恆的價值,來看透地上暫時的成敗、疾病及生老病死。我們只求在短暫的人生中儘全力為主而活,從而活出最好的自己,來與主有份,彰顯神的榮耀並得到神所賜的生命冠冕。 

以上信息的視頻可上網觀看:https://youtu.be/EeBKyQPwCxs。 

我們感謝神,在疫情中仍然有60位學生參加LTI「兒童事工的願景與實踐」課程,我們也會盡力推動6月26至28日的「拆毀中間隔斷的牆」課程(林國亮院長授課)。 

最後,以三句話一起共勉:

TRUST THE HIGHEST,
PRAY THE MOST,
DO OUR BEST。

芝加哥校區地址&聯絡資料:
631 State Route 83, 1st Floor,
Bensenville, IL 60106
Tel / Fax : 630-595-9188


恭賀本書入圍 [靈修讀物類] 香港第九屆金書獎!

【教授出版品】

  • 書 名:靈性操練入門:從心跟隨耶穌─馬可福音靈修信息
  • 作 者:彭怡珍 教授
  • 出版日期:2020年3月
  • 編 號:BS1123
  • 頁 數:200頁

【內容簡介】

這書幫助基督徒建立與神連結,與人建立健康關係。在靈性成長的過程中,必須先認識自我的內在狀態,越深刻的發現,將會帶來越深刻的生命體驗。

全書除了強調誦讀和默想聖經的重要外,也交錯運用十一種方式,包括:獨處(Solitude)、呼吸式禱告(Breath Prayer)、定心的禱告(Centering Prayer)、屬靈閱讀或禱讀(Lectio Divina,divine reading的拉丁文)、默觀(Contemplation)、醒思的默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反思的繪畫(Reflective Drawing)、反思的雜記(Reflective Journaling)、肢體的連結(Face-to-face Connection)、聆聽(Listening)及安息(Sabbath),設計靈修操練,幫助信徒三十天親近天父。讀者學會運用這些技巧,並善加運用,在不知不覺中,就奠定了靈命活潑成長的基礎。

這書適合小組、屬靈同伴或是個人靈性操練,為的是讓你在內心留下空間,可以更真實地遇見自己,向耶穌敞開,從心跟隨耶穌。馬可福音的經文採用《環球聖經譯本》,這是最新的中文聖經譯本,準確易懂。

【作者簡介】

彭怡珍博士來自台灣台南,初中時和家人移民至美國南加州,先後獲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心理學學士、正道神學院道學碩士及百歐拉大學塔伯爾神學院教育博士。曾參與宣教、牧會及福音機構的服侍,現從事神學教育,於美國正道神學院任教,教授教育研究和靈修課程。彭博士喜歡探索心理學、神學、教育及靈修學。她結婚十四年,育有兩名孩子,分別初中和小學。


【作者序】

這是一本幫助基督徒建立與神連結親密關係的書籍。基督徒靈性的成長的過程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其中不外乎吸收神的話語,參加屬靈群體的生活,聖靈工作等,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個人私下的屬靈操練。每一位信徒的屬靈成長過程不盡相同,只有很少人可以走捷徑,因為靈性的成長是一點一滴、一步一腳印,不是累積分數,計算著已經得到了多少,達到總分就完成了;也不是屬靈操練越多,就會換來更多的屬靈冠冕。靈性成長是一個追求靈魂的經歷,一種內心深處的體驗。任何深刻的人際關係的建立,都有一個過程,甚至需要一些經營,刻意的維繫,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了一些默契,維持下去,很自然,很享受。與主的關係亦然,需要有意識地去追求和體會,雅各書四章8節說:「你們應當親近神,神就親近你們。」屬靈追求的過程必會感受到聖靈的工作,漸漸的與主的生命有份,從裡到外更像主耶穌自己。 

坊間大多數的靈修書籍,是將每天的靈修內容詳細排列出來,有經文,有信息,有思想的題目,還有禱告等等,幫助處於靈程中任何階段的弟兄姊妹按時取糧,另外也有很多牧者透過社群媒體定時以類似的模式分送靈糧給羊群。這本書的特色,在於除了以上所說的內容之外,還增加了一些教會歷史裡個人或是群體的傳統屬靈操練,旨在幫助信徒在追求與主建立美好的關係過程中看見自己。靈性的發展需要聖靈的工作和人的努力,在靈性成長的過程中,必須先認識到自我的內在狀態,越深刻的發現將會帶來越深刻的生命體驗,有些人稱這種內心狀態為真正的自我或真實的自我。靈性成長是建立在一個人的心靈、思想及靈魂裡,靈性成熟的進展需要深入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意識。很多靈性操練的導師都認為獨處和默觀的實踐,是人在靈性上成長的關鍵操練,因為這些操練幫助人深入的發現自我,且在與神相遇之後開始覺醒,這也是這本書的寫作目的;藉著每天所排列的屬靈操練,幫助有心追求靈性成長的你與神有更深更真實的相交。 

這書的開首是馬可福音的簡介,說明為甚麼筆者選用馬可福音作為靈性操練入門的基礎,接著有三十天完成馬可福音閱讀的進度表,幫助你預先熟悉馬可福音的內容和結構。接著有十一種靈性操練的介紹,這十一種靈性操練將會以漸進式的方式分別在三十天的靈修信息後讓讀者進行操練。內文選用《聖經新譯本》,每篇簡短的信息是筆者從馬可福音的經文所領受的,附帶的小故事有助讀者領受經文的信息,另外每七天就特別設計比較長的靈性操練活動,目標是期望達到靈性上的更新復甦。 

這是一本適合小組、屬靈同伴或是個人靈性操練的書籍,建議不一定按照每一天的進度進行,可以按著個人的生活節奏調整,兩天一篇或是三天一篇都可以;小組則可以嘗試一週兩次或是三次,目的不是要完成任務,累積分數,而是讓你可以在內心留下一個空間,可以更真實的遇見自己,向耶穌敞開,從心跟隨耶穌。

【推介文】

基督徒的靈命是需要操練,這操練就是如何更認識耶穌,並跟隨耶穌。彭怡珍博士有紮實和穩健的基督徒生活操練及經歷,曾參與宣教、教會牧養、福音機構的服侍及在神學院教學,也曾作屬靈導師幫助個別信徒的靈性成長,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俱備。本書以馬可福音的經文,引領讀者從神的話語中,進入靈命成長的操練。其中有彭博士個人獨特的默想心得和教導,配上許多現實生活的見證,加上具體實用的操練方法,把所領受聖經的真理落實在生活中。
劉富理牧師 / 正道福音神學院靈命塑造教席教授

你想更親近神嗎?你願意靈性有更新嗎?彭怡珍博士藉著馬可福音的默想,幫助讀者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神。靈性成長並非自然就產生的,而是需要平時日積月累的操練。本書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彭博士介紹十一種靈性操練的方式,分別在三十天領受靈修信息後讓讀者和信仰群體加以操練。全書內容豐富、感性及實用,深信可成為每位願意在靈性成長的信徒的幫助和祝福。
謝挺博士 / 正道福音神學院舊約教授

合神心意並重視聖經權威的靈性操練,是主對基督徒的心意。本書在聖經解經根基上有闡釋陳述,加上生動具體生活例證的反思,有助信徒渴慕進深認識神和自己,這是本書的特色和貢獻。開卷有益,非但入門且可登堂。
呂紹昌牧師 / 基督工人神學院院長暨舊約副教授

正道社群媒體,期待您的支持

Curtis Lo / 社群媒體暨拓展專員

Curtis Lo 弟兄

今年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打亂了許多人日常生活的節奏。在政府的居家令要求下,許多公司和機構紛紛關閉實體業務,轉為網上服務。所幸的是,雖然大家不能出門,但依然可以透過手機與電腦連線上網,與遠方的同事和家人親友視訊聯絡,並搜尋需要的資訊。大家也進一步體會到網路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連結。 

在此特殊的時刻,正道福音神學院看到了大家在疫情中對網路資訊的需求,因此,拓展處近幾個月以來積極推動社群媒體(Social Media)事工。Facebook 在社群媒體中的影響力無遠弗屆。早在疫情發生以前,正道就已經深耕正道粉絲頁(LOGOS Evangelical Seminary),多年來透過圖文並茂的文章、活動剪影、節慶日經文賀卡、Chapel講道錄影等,讓大眾從各個方面瞭解正道的事工與進展。 

期待將影響力更加深入到年輕基督徒群體中,正道又開拓了Instagram帳號(Logos_Seminary),分享精采的活動照片、短片,並精心設計的經文圖片。同時也開拓Twitter帳號(LogosSeminary),即時發佈正道動態新聞。如此,通過不同的社群媒體來接觸各個年齡層的基督徒,方便大家無論在何地都能藉著社群媒體來認識正道。 

因應疫情期間大家需要更多福音信息,我們也增加了每週貼文的數量,並提高了更新頻率。 

目前社群媒體發文頻率和內容如下 

  • 週一 劉富理牧師「靈程心語:主的一句話」專欄 
  • 週二 正道老師時光:「希希之約」(希伯來文和希臘文)以及「心靈咖啡館」 
  • 週三 疫情專輯分享 
  • 週四 Webinar和「正道教牧論壇」等錄影回放 
  • 週五 週三崇拜錄影回放 
  • 週六 聖經經文圖片 

當許多社會團體與機構積極運用網路來傳播他們的理念與想法時,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也需要善用神所賞賜的每一項工具。使用社群媒體便於傳播訊息並且與他人連結,這將幫助我們基督徒更有效地將福音這一大好消息傳播出去。 

衷心期待大家前來 follow並Like 正道粉絲頁 FaceBook正道 Twitter正道 Instagram,您將在第一時間獲得正道的訊息,也請將這些訊息分享出去給身邊的弟兄姊妹和親朋好友。懇請多多支持,在此拜謝! 


培育中心 LTI


????? 挑旺熱火等級5 史無前例的《把握時機》雲端培訓,Kairos Online 6月精彩上線,吸引了超額的學員,感謝主賜給正道一個超級強棒導師團隊,九位充滿使命熱忱的導師,幕前幕後不計代價同心事奉,只為傳遞宣教的上帝祂的使命和呼召。感謝神帥領我們同心擊出一支精彩的滿壘全壘打:一壘精彩動員,二壘精彩團隊,三壘精彩教材,直奔本壘「精彩國度聯結動員」Home Run !回應呼聲,Kairos Online 《把握時機》雲端培訓第二梯次(七月)美國境外7月10日截止報名,Click Kairos

???? 挑旺熱火等級4 感謝主重新啟動培育中心的「職場GPS」課程,孔毅老師一系列卓越領導管理和職場課程,讓許多職場人如獲甘泉。6月底、8月開新課Click GPS

2020年暑期課訊: 

  • 拆毀中間隔斷的牆基督徒親密關係中的衝突、預防與化解/林國亮牧師(6/26-28週末密集班,美中時間)。第一與唯一(下)/孔毅老師(6/26-28週末密集班,美西時間)。自我的認識與成長/劉王仁美師母(7/9-8/20每週四晚,美東時間)。出埃及記研讀/謝挺博士(7/11, 7/25-26週末密集班,美西時間)。FOCCUS Online《輔開思》婚前導引員線上培訓/林國亮牧師(7/17週五,美西時間)。贏在扭轉力(上)/孔毅老師(8/7-9週末密集班,美中時間)。傲慢與偏見基督徒心理輔導的誤失/唐曾元慧博士(8/21-23週末密集班,上課地點:蒙愛羅省教會義橡園堂,美東時間)。原生家庭探索/林國亮牧師(9/1-10/27每週二晚,美東時間)。以賽亞書研讀/陳敦康牧師(9/2-11/11每週三晚,美東時間)。從人力資源看牧養與門訓/黃雲英師母(9/8-10/27每週二晚,美西時間)。 
  • e-Campus課程:e-協輔III-心意更新變化、e-聖經與家庭、e-實用講道法、e-關係佈道、e-神學精華,以上均自7/13開始上課。線上報名請至les.edu/LTI     

培育中心詳細課程及報名請上網:les.edu/LTI,或洽: 626-571-5111,lti@les.edu

正道人事消息

 

正道徵求同工 (Employment)

    • Faculty Position of New Testament (新約教授)
    • Graphic Design and Digital Specialist (平面設計及數位媒體專員)
    • Faculty Position of Systematic Theology (系統神學師資)

 


教會招聘平台:Post Jobs for Free!

感謝主,「教會招聘平台」啟用至今已有56多個服事職位在上面招聘,服事的地區除了加州以外還有美國中西部教會,甚至還有台灣教會在此刊登聘牧。

您教會或機構可利用這個「教會招聘平台」 來免費刊登招聘消息,同時若您正在尋找服事機會,也可進入此平台查詢。

進入「教會招聘平台」程序 (如下圖示):

  1. 進入正道首頁 les.edu 點選➠資源專區
  2. 選單出現後點選➠教會招聘平台

或點選 web-link: les.edu/post-jobs


 

學院動態


【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師長行蹤以及其他近期活動都有可能延期、取消或改為網路進行。具體情況請關注正道官網les.edu。】

師長行蹤

林國亮院長

  • 7/19,於聖安台福基督教會主領「正道神學主日」。
  • 7/25,於聖地牙哥主恩堂帶領「輔開思」婚前導引員培訓。
  • 7/26,於聖地牙哥主恩堂帶領主日崇拜。
  • 8/23,於南灣台福基督教會主領「正道神學主日」。 

陳愛光牧師

  • 7/15-18,於恩福文化宣教使命團帶領退修會(用網絡方式舉行)。 

教務處

  • 感謝主!  我們在20205月共有32位畢業生(位道學碩士、5位基督教研究碩士、7位家庭事工碩士、1位道學碩士+家庭事工碩士、1位跨文化研究碩士、1位基督教研究證書科、1位神學碩士、7位教牧學博士),使我們創校以來的畢業總人次達到750位。  
  • 20192020 全學年上課總人數為244人,上一個學年註冊總人數251人。感謝主在疫情中保守所有上課的同學堅持學習。 
  • 2020 年暑期碩士科校本部共開8門同步課程,修課人數81人。2020年暑期教牧學博士科共開5門同步課程,修課人數33人。 
  • 2020年碩士科秋季學期入學申請已截止,歡迎申請2021年春季學期入學。道學碩士、基督教研究碩士、家庭事工碩士、跨文化研究碩士的申請截止日期為:2020 1015日(海外生);20201115日(本地生)。 
  • 教牧學博士科2021年冬季學期新生報名截止為2020930日。 
  • 2020年碩士科秋季學期上課時間為831日至1211日,歡迎註冊課程。課程表請上學院網頁les.edu查詢。 
  • 學院現提供免費網路課程體驗,有興趣者可至以下網頁申請免費體驗課程https://www.les.edu 

學務處

  • 暑假期間大部份宿舍同學因疫情緣故無法回國,求主保守他們和家人的安全並有美好的團契;禱告疫情能儘快過去,大家恢復正常生活。
  • 暑假期間教牧博士班崇拜仍以線上直播方式進行。崇拜時間:週三上午11至12時。講員安排如下:6/3,蘇文隆牧師;6/10,黃成培牧師;6/17,林國亮院長;6/24,玄云宏牧師;7/1,魏弘維同學。歡迎屆時至學院網站點擊「崇拜直播」參加。
  • 8月份學務處活動因疫情緣故將全部採用線上直播方式進行:8/24,網路新生訓練和Q&A;8/25-27,網路「自我成長營」;8/28-29,網路「全院學前靈修營」。
  • 恭喜神碩科學生楊爍弟兄經婚前輔導後,於5月20日在洛杉磯國語浸信會在鍾世豪牧師證婚下與王為艷姐妹完成婚禮。由於疫情的影響及社交的限制,婚禮無法邀請學校老師同工、教會會友及家人參加,只在教會牧師及輔導的見證下完成。恭喜楊爍弟兄佳偶天成,神賜良緣。

拓展處

  •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近期幾項重大活動和聚會需要重新規劃,請留意稍後的報告:(1)原定4月份舉行的神學裝備體驗營,預計在7月舉行,請留意稍後的邀請。(2)原定5月在紐約舉辦由謝挺教授主講的《詩篇中的信仰之旅》聖經專題講座,暫改期到9月份,請留意稍後的邀請。 
  • 為幫助大家更多瞭解正道,我們陸續在正道官網上增加了一些視頻短片,歡迎您到les.edu觀看,並關注正道的社群媒體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 疫情下,我們透過網路平臺繼續向教會弟兄姐妹和校友們提供更豐富和便利的服務。「正道教牧論壇」也在518日設立,就華人教會或福音機構時下面對的議題或問題,透過網路平臺展開不定期的專項研討會,旨在為各地教牧同工提供更好、更及時的服務。 
  • 雖然受到疫情嚴重的影響,但至5月份爲止,正道招收新生已達61位,感謝主!目前距離調整後的目標(本招生年度70位)還有一點差距,請為正道的招生代禱,並鼓勵和推薦有心接受神學裝備的弟兄姐妹申請正道。 
  • 謝謝您持續以金錢奉獻支持正道事工,今年奉獻目標為210萬。若您有任何相關事宜,歡迎與我們聯絡:626-571-5110118分機,或電郵:adv-donation@les.edu  

行政服務處

  • 感謝眾多義工2019年在許多方面對正道的鼎力協助。人力資源室4月份透過禮物卡對他們表示感謝,包括洛杉磯地區12位、芝加哥地區1位,加拿大1位。

芝加哥校區

  • 2020613日,透過ZOOM軟體舉辦第一次網上「中西部基督徒教育大會」。主辦單位:正道福音神學院芝加哥校區、芝加哥華人基督徒宣道團、UCCC芝加哥華人基督教聯會、MCCA中西部華人基督教聯會。協辦單位:活水福音教會、聽見基督教有聲出版社

財務報告


2020 年度奉獻目標 210萬

實際奉獻$310,273.- 達14.77%  (5/31/2020 資料)

2020年1-5月 累積財務報告

洛杉磯校本部 經常費

Income: 1,200,147.-
Expense: 1,761,978.-
Balance: (561,831)

芝加哥校區

Income: 22,327.-
Expense: 78,780.-
Balance: (56,453)

 

 

下載院訊


下載當期院訊  Download PDF file of Logos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