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在網上,千里同感恩—正道三十一週年感恩慶典
程嫣正道直擊報導
去年正道三十週年慶的歡樂場面依然歷歷在目,轉眼間,我們迎來了學院三十一週年慶典。與往年「面對面、手握手、肩並肩」不同,在疫情影響下,我們首次透過網路平台舉行這一年度盛大感恩慶典。9月26日當天,超過700個鏈接點的觀眾透過正道網頁、YouTube、Zoom等不同平台收看慶典,共襄盛舉,同頌主恩。
此次慶典由拓展處主任愼勇牧師擔任司儀,他率先向線上的、身處五湖四海不同時區的參與者們表示歡迎和問候。在正道敬拜團隊的帶領下,大家一起用詩歌讚美神。學務長劉仁欽牧師作開場禱告,董事長干首書長老致辭感恩和勉勵。教務長謝挺教授分享了教務發展的三個A:Accessible(跨越地理)、Adaptable(跨越時間)、Affordable(跨越金錢)。林國亮院長分享學院展望;他指出,學院將在發展網路教學的同時,積極推動發揮實境校園的特質與優點。劉富理牧師藉著大衛與神親密的關係,勉勵大家當效仿大衛,不是完成自己的雄心壯志,而是讓神的旨意成就。
在學生見證和畢業生獻禮的環節中,在校生和畢業生們分享了蒙召、學習和服事的經歷,表達對正道的感謝。其中,王智和以諾都是正道校友,二人在學院相識相知,後走入婚姻,如今神又帶領王智回到正道繼續就讀教牧學博士科。感謝神美好的帶領!(畢業生介紹請見本期院訊)
本次慶典並邀請了兩組牧者的孩子(P.K.)獻詩與分享。正道同工洪理牧師和白芳師母的女兒Melody獻唱原創歌曲《Night Like a Canvas》;校友胡明智牧師的一雙兒女家鈞和家禎獻上詩歌《成為我異象》。感謝神不僅賜福正道的師生同工,我們的後代也同樣蒙福。
慶典上還播放了許多其他精彩的影片。「正道介紹短片」帶領大家回顧學院歷史,數算神的恩典;「疫情中的學生生活」、「疫情中的正道」,讓睽違已久的正道家人們透過影片看到彼此的近況,在心裡為彼此禱告。
網路慶典的另一個特色是,參與者們踴躍地透過各大社群媒體發表即時留言,表達對神的感恩、對正道的祝福。以下是部分留言摘要:
疫情讓我們分散在各地,神卻使用網路讓我們「心手相連」—相約在網上,千里同感恩!慶典影片已上網:https://youtu.be/UOqmyzKTP4w,歡迎觀看並轉發分享!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
(太13:8)
前言:影響文化,一石二鳥
當我們談到教會的社會參與,其中包括三方面:社會服務(social service)、政治參與(political involvement)、社會臨在(social presence)。「文化宣教」是屬於社會臨在的範圍。社會臨在就是讓社會感受到教會的存在,讓社會看見基督信仰的價值,最終讓社會的文化發展被聖經真理推動。「文化宣教」就是針對這最終的目標,在文化中爭取發言權。
文化是福音的土壤,福音的種子撒在好土中比較容易生根發芽。文化也是社會的動力,以真理為本的文化帶來健康的社會。如此,文化宣教可說是「一石二鳥」,成就了教會兩個對外的使命:領人歸主和造福社會。一方面耕耘使人歸主的土壤,另一方面以神所啟示的真理推動、造福社會文化。
文化宣教被教會忽視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很少看見文化宣教在教會裡被推動?可能是因為教會看不見文化宣教對教會的發展有什麼直接的好處。教會大多注重目前所面對的需要,文化宣教的果效太遙遠,教會不覺得這是值得投資精神、時間與資源的事工。然而,這是一種短視和狹隘的心態,不重視文化最終是叫教會在世上的使命受虧損。
教會不注重,甚至抗拒文化宣教的另一個原因,是認為文化宣教的策略太「世俗」,也太「危險」。文化宣教的本質就是要把人差派到世俗的社會中,影響它的文化。如此,「文化宣教士」必須具備世俗社會所重視的品質與能力,這很容易被認為是貪愛世俗的舉動,而且有很大的危險會被世俗「污染」。
文化宣教必須具備的態度
教會要策動文化宣教,有一些先決條件。
首先,要有遠見,不要期待短期的果效。文化宣教好比土壤的耕耘,沒有捷徑,完全是為未來。第二,要有國度的心胸,不要只為自己教會眼見的發展。誠如所有宣教的活動一樣,主要不是要滿足教會自身的需要,而是為了神國度的發展,為了完成神交付給教會的使命。第三,要明白社會的文化動向,要知道哪些地方是文化的命脈,有策略地對這些地方產生影響力。最後,要刻意栽培,成全下一代。文化宣教不能只是順其自然,被差遣到世俗文化中的人,必須是靈命成熟、有使命感的人,否則真的會有危險。而且文化宣教是長遠的投資,所以栽培的對象應當是年青的一代。教會裡中年或以上的領袖要特別注意成全下一代,進入文化宣教的陣營中。
文化宣教的策略
如上文所提,文化宣教的策略必須始於培養成熟、信仰堅定、有使命感的信徒。特別是第二代年青人的門徒訓練更是重要。換言之,教會的屬靈基礎必定要非常堅固,才能對社會文化作有力的影響。反之,如果教會的屬靈基礎貧乏,不單不能影響文化,反而容易被主流文化所影響。這樣看來,文化宣教與教會所有使命一樣,必須從建立基督的門徒開始,這豈不是對教會的健康有深遠的意義嗎?
有了成熟、信仰堅定、有使命感的人,就要栽培、鼓勵、支持他們進到影響文化的領域裡。影響文化最少有三個的策略性領域:學術、教育和媒體。文化的演變大多從這三個領域而來。
學術界是思想的領導者,很多思維方向在還沒有落實在主流文化之前,先會在學術界裡被討論,特別是在人文科目中(如: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學等),影響至大。
教育包括中小學教育和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把關者也是上述的學術界。而中小學教育對文化的影響也非常重要,我們需要更多基督徒參與在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中,尤其在公立教育的領域。
媒體在社會文化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媒體包括新聞、娛樂(音樂、影視等)和文藝(寫作、藝術等)。目前基督信仰在西方的主流媒體中大都被邊緣化,基督徒若不在這些領域中努力上進,我們的信仰就會漸漸消失在社會文化中,被一般人看為無關重要,失去在公眾領域中的發言權。
結論
西方教會從70年代開始的「文化戰爭」主要聚焦在政治參與上,雖然好像有些成果,但基督的信仰在文化裡是越來越被邊緣化。筆者相信,這是過去在策略上的錯誤,教會應當把注意力放在文化上。華人的文化也非常需要被耕耘。教會要有長遠寬闊的眼光,為神的道預備好的土壤。

過去幾個月,因新冠疫情嚴重,多數中小學宣佈秋季採用網路教學;許多大學生亦考慮是上網路課,還是利用空檔年計畫(Gap year)休學一年。近年來,網路教學成為廣泛使用且有效率的教學模式,許多中文神學院均提供網路課程,有的直接使用西方學者的課,並加上中文字幕;也有的則投資開發並嚴謹製作網路課程。雖然筆者並非網路教學專業,但教授輔導學已15年,從當初不相信可以在網上教授輔導學, 到現在累積了不少正面的感受和經驗,本身也成為網路教學的支持者 ! 今日,願與大家分享觀察和心得。
一、網路教學設計,增強三重互動
三重互動包括,學生和教學內容之間,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相對應的,網路教學設計也有如下三層考量:
1、學生跟教學內容有多感官互動。比如,在傳統的一邊聽課一邊看老師講義的基礎上,加入音樂、影像、遊戲或實作專題等元素,引導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華人通常比較熟悉認知性的學習, 也就是理性的學習。然而,網路教學可以提供感性層面、重視操作和以過程為導向的學習方式(Affective or Procedural Learning)。 比如,筆者曾安排一個自拍照的作業。同學需要表演兩類輔導員的姿態樣貌差別(有著適當且友善肢體語言的輔導員,以及不太友善的輔導員),並互相評論和反饋。不同感官的運用(Sense Modality)能夠強化同學善用多重感官與教學內容互動,以強化對學習內容的印象。 另外,教學內容難度的安排需由淺入深。 淺層次的課程包含列出並背誦觀點(例如:背誦某種神學觀的 3 種論點);而高層次的課程則需要學生分析或實際動手操作 (例如:分析每一種哲學論點的優缺點;製作角色扮演的影片,以展示有同理心的傾聽方法)。
2、學生之間有持續互動。學生間的互動可以幫助他們增加社交技巧,更多反思,辯論,檢討並擴展自己觀點,同時增進友誼的連結,有更高的向心力與投入度。互動可通過文字、音頻或視頻來進行,操練學生思考更縝密,表達更精煉。
3、師生之間有深入互動。學生獨自面對電腦學習,難免覺得孤單和困惑。這時,老師的反饋、鼓勵和引導非常重要。另外,學生在網路上自學課程, 有時會面對作業複雜且難以理解的困難。如果是非同步(Non-Synchronous)課程,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電子郵件或論壇(Discussion Board)發問求助。
二、網路教學設計,符合成果導向
近年來,成果為導向的教學(Outcome-based)成為主流,也就是,教學目標必須表現為可以被衡量的學生學習成效。各個大學與研究所都有相因應的部門來評估學校所定的教學目標是否符合標準。同樣的,網路教學也需接受相似的評估和考核;並且,認真辦學的教育系統都有所屬的認證機構(Accreditation Agency)定期監督其教學質量。 比如,正道福音神學院同時有ATS 和WSCUC認證,每隔幾年,這些認證機構就會派人考核學院的辦學是否達標,只有通過考核才會獲得認證,網路課程亦是考核的項目之一。
三、網路教學,有助於內向型學生
網路教學對內向、不擅發言的學生更為有利。事實上,課堂上喜歡發言的學生可能是少數,多數學生傾向於安靜地聽課。然而,筆者觀察到,或許因為網路課程有隱藏感,學生分享時能夠更加敞開、透明和投入,這進一步促使學生建立親密的友誼。
四、網路教學,造就更高參與度和「學習保持度」(Retention of Learning)
網路教學中,老師不再拘泥於漫長的講課,而是將課程內容改為短講、多元的遊戲或活動,使課程內容更加活潑,具吸引力。更棒的是,如果是非同步教學的課程,學生可隨時回去重複觀看上課內容,直到明白為止。這些,都幫助學生學得更好。
五、網路考試:跳脫單一知識層面
過去填鴨式的教育中,考試通常只能是閉卷,學生不能參考任何資料,也不得與其他學生討論。 由於網路教學不容易達到完全監考, 在考題的設計上,便需要讓學生整合並分析他們的答案,所以,更需要的是論述類或是分析類的題型。
結語
以上是筆者就過去如何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的簡要經驗分享。筆者本身就是藉由網路自學,加上有網路教育、電腦專業同工的幫助,成為了一個網路教學的受益者。感謝主,正道福音神學院這幾年在神智慧的帶領下「超前部署」,重視網路教學的發展,並且提供許多優良的網路教學資源和訓練。院內很多老師也持續進步並調整自己的教學。投入網路教學已是不能迴避的趨勢,而網路課程則是疫情中的一個美好的祝福!

今天在線上見面,提醒我們正處於普世疫情中。普世疫情是一種普世性苦難,一提到苦難,我們便會想起舊約的一卷書——約伯記。
在約伯的信仰之旅中,他從平常的日子(1:1~5)進入偏離平常的日子(1:6~37:24);當神向他顯現後,他進入更新平常的時期(38~42章)。在平常日子裡,約伯是一個完全、正直、遠離惡事的人。在偏離平常的日子裡,他與三友進行了三個循環的對話,最終沒有答案,直到神顯現才成為約伯記的一個高潮。針對約伯記38章,有相當兩極化的詮釋,一端強調神的超越,另一端則認為神的超越是一種神性欺壓(divine bullying)。
當神顯現時,祂帶著約伯去旅遊,上天下海下地;旅程結束後,約伯真正看見了神。可以說,神以言辭給約伯上了一堂神學課。今天,我會藉著約伯記38章來分享三點—神學教育之旅。
一、與神相遇(伯38:1~3):靈命塑造
約伯與三友對話,對神的稱呼用的是「全能者」(El shaddai),很少用「耶和華」。在38章中,作者用「耶和華」表達神臨在的形象。38:1 ,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對應了31:35約伯說「願全能者回答我」,神聽到約伯的話,並且在38~41章回答約伯。在先前三個回合的對話中,約伯找不到神。當神顯現時,祂形容約伯的言語是「無知的言語」(38:2),這體現了神聽見並且顧念約伯。38:3更好的翻譯是「請你如勇士束腰」,是溫和的語氣,神並沒有bully或想要壓倒約伯。
約伯生命的轉化是因為他遇見了神,在我們的神學教育之旅中,最重要的也是遇見神。靈命塑造是正道創校以來的核心,幫助我們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遇見神不是在高山,而是低谷。讀神學期間,我們或許會遇到很多低谷。我曾經作了11年的神學生,念M.Div.時,常常不知道下個月的房租能否交上。週末在教會服事,五、六、日三天無法碰書本,以致於畢業十幾年後還會作噩夢,夢見忘記註冊課,無法畢業。
生命中有低谷,在低谷中更能遇見神。如何遇見神,則需要屬靈的操練,在禱告、讀經、屬靈書寫中聆聽神對我們說的話。堅持寫靈程札記,會對我們的服事有很大幫助。
二、與神相識(伯38:4~24):學術課程
在神的言辭中,涉及神論、人論、動物論、宇宙論和創造論。 約伯曾不停地說話,當看到神的偉大後,只能「用手摀口」(伯40:4)。神對約伯使用了超過70個修辭性問句,神的問句是啟發性的。老師們在課堂上也應效法神對約伯的教育方式,不僅提供information,更要給予inspiration,啟發學生愛主愛人。
38:4~7指出,整個世界是神所建立的,祂立了大地的根基,世界如同神的聖殿。如果靈命塑造是與神相遇,那麼,建立根基則是與神相識的開始。
地基是基礎聖經與神學課程,系統神學、舊約神學、新約神學、聖經課程,幫助我們認識神和神的啟示;而教會歷史、宣教學、講道學、個人佈道,幫助我們知道如何回應神和神的啟示。我們也有房角石的課程,教牧協談、危機協談、教牧領導、家庭事工,幫助我們學習服事人的技巧,將愛人作為愛神的表現。
38:16~20,強調了神的全知全在。海源、深淵的隱密處,都是約伯去不到的地方,人是有限的,唯有神全知全在。讀神學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因為我們是有限的人。學無止境,與神相識是一生的過程。
三、與神相轉(伯38:25~41):事奉與生活
這裡的「轉」是主權的轉移,從自己轉向神;視角的轉移,從人的視角轉向神的視角;是自我翻轉和顛覆的過程。在讀神學前,我們有自己的世界觀,進入神學院後,神藉著各樣課程和經歷來翻轉我們。
38:25~27,神提到「無人」,顛覆約伯的人論。神的創造是非功能性的,非以人為中心的。約伯一直想要問神:「袮為甚麼逼迫我?」他的問題圍繞著「為甚麼」,但神的回答說的是「誰」,「你是誰」,「我是誰」。38:31~32,神顛覆約伯的神論。神以超越的形象顯現,但祂並沒有bully約伯。38:39~41,神顛覆約伯的創造論。神的言辭從38到41章,整整四章,其中三章都在講動物。神講野生動物時,也是在教導約伯。神的世界如同「野伊甸園」,每個動物都有價值與位份。獅子(39~40節)象徵動亂,烏鴉(41節)是不潔淨的吃死屍的動物,這裡如同末世論,不分潔淨和不潔淨,顛覆了律法的聖俗之分。
三個應用:(1)在神學教育之旅中,讓我們尋求遇見神。(2)神學教育是神邀請我們進入神的奇妙世界。(3)如果與神相遇是靈命,與神相識是學術,那麼與神相轉就要體現在事奉與生活上,靈命要在團體中得到塑造與成長。 在新學期中,期待大家共同經歷與神相遇,與神相識,與神相轉的神學教育之旅!

「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 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
(太10:40)
我們作主的門徒,奉主差遣去傳天國福音,我們的身份是何等尊貴;我們是主耶穌的使者、基督的代表,這是我們貴重的身份。
只是,這一句話讓我們省思,當人接待我們時,是因為要接待我們背後的主耶穌;所以,我們要小心,不能有一點驕傲或自誇,反倒要常常省思我們所傳講天國信息的內涵,是不是傳講了主耶穌的心意、主耶穌的信息;並且,我們的生活言行是否流露出主耶穌的生命,這是我們一點都不能馬虎的。若是我們的生活沒有與所傳的福音相稱,我們所傳講的信息就會被大打折扣,並且羞辱主耶穌的名。
這句話也告訴我們,我們今日就可以接待到主耶穌。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願意並且渴望接待到耶穌我們的主。當我們接待那一些奉主名來傳主耶穌福音的神僕,就是接待了主耶穌。這樣,我們就得到鼓勵,參與接待神差來傳神國福音的門徒,因為接待這些人,就是接待耶穌自己,也是接待我們的父神。
感謝神,因為我們接待神的僕人,神必要給我們賞賜。耶穌說:「人因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人因為義人的名接待義人,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太10:41)。祂也說:「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太10:42)。這樣,凡是接待主差遣之門徒的人,一定會得到主的賞賜。願我們都能從實踐這一句話中得到主的賞賜、主的祝福!
愛的進行式–2020年網路學前靈修營心得
正道校友/宿舍經理 羅惠文牧師

2020庚子年,一個充滿災難的一年。走筆至此,美國疫情仍未得到控制,種族的暴力衝突仍在進行,加州山火蔓延、灰燼滿天……2020,這個看似美好的數字卻和一系列挑戰連在一起,整個世界進入翻天覆地的攪動中,這些情形衝擊著每個領域,也包括神學院。
今年8月28至29日,正道福音神學院首次採用網路聚會模式舉行秋季學前靈修營,邀請聖地牙哥主恩堂的主任牧師林祥源牧師分享信息。
林牧師的分享真理與實際運用並進,敦敦教誨觸動人心,讓人深刻體會到神在他生命中的雕塑,如今也使用他成為多人的祝福。林牧師分享道:「你若開步,神就開路!」這提醒了我,不是坐等著神蹟發生,而是在信心的回應中等候。他又提到:「很多門關著,卻沒有鎖著!」這也提醒了我,不要憑著眼見的感受,而是親身嘗試後才會知道真實的情況;如果有神同行,就算關上了一扇門,祂也必定開啟另一扇窗。
林牧師也設計了主題分享後的討論問題。本來在確知要通過網路進行這次靈修營時,心中不免思想,網路上怎麼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呢?但是,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在分組討論時,驚喜地遇到了居住在外州和亞洲地區的學生。如果學院拘泥於舊有的模式,不願意跨出嘗試的一步,那麼這些同學將會因疫情或簽證的關係,被阻礙在當地無法參與肢體互動。但如今,藉著網路,大家超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最令人感動的是,這群弟兄姊妹雖然素昧生平,但因著在主裡的連結,可以透過網路暢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故事、軟弱、挑戰與掙扎。若不是主在我們當中,誰願意赤裸地展示自己不堪的一面呢?而這些看似軟弱、掙扎的生命分享,卻激勵著彼此的心,讓彼此更加感受到神的恩典與慈愛是如何豐富地充滿在祂的子民身上。
感謝神,在祂總有說不盡的恩典,因為在敵人的面前祂是為我們擺上宴席的神,而對於屬祂的百姓而言,2020年在祂掌權之下必會成為祝福的一年——因為深知神雖讓我們經過水火,卻必帶領我們到豐富之地。在神的手中,這次的學前靈修營,成為祂擴張學院服事疆界的祝福之一,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讓我們更加真實地經歷祂的無所不在。若是祂許可發生的事情,無論是甚麼,都是愛的進行式!

疫情中的屬靈夥伴
道學碩士科學生 陳雪超
屬靈夥伴計畫是我們正道神學生的小團契,這個事工開展至今已是第三個年頭了。通過這個事工,我們神學院的全時間同學、部分時間同學、線上同學,甚至家屬,都已經組成了兩到四個人的屬靈小組,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具體情況,每週碰面一次,透過我們所提供的「屬靈導引」,彼此敞開生命,互相扶持和代禱。
看今年春季負責人李麗姐的推介稿時,我覺得有兩句話是好的提醒。她說:「如果你把屬靈夥伴看成只是一個查經小組,沒有生命的交流,就可惜了;如果你們的聚會只是閒聊生活瑣事而沒有神話語的進入,也是遺憾了!」聽到這兩句話,我們大概也就明白屬靈夥伴每週聚會的重點是甚麼了。
今年真的是不同尋常的一年,我們到現在還生活在疫情的影響和改變中。很可能我們的小組不能像往常那樣,每次都實際聚在一起。但是我們有Zoom、Line這些軟體。我們祈求神,使我們的正道屬靈夥伴小組成為對抗疫情隔離、緩解學業壓力、砥礪靈命進深的港灣。這學期我們的口號依然是:「正道屬靈夥伴,同心同行,Better Together! 」
讓我們一起禱告,求神賜福屬靈夥伴小組,使我們在生命和真理上共同長進,成為榮耀主的美好見證。
以耶穌的心勝過一切
陳永昌牧師 / 芝加哥校區代理主任

幾個月來,因疫情蔓延,很多人居家上班,大部分時間全家人都待在一起。夫婦因意見不同發生爭執, 父母子女也無法與親戚朋友同學相聚。不少人因而閙情緒,打電話來詢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也有幾位弟兄因失業無收入,全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教會會友也因要不要恢復聚會等問題,產生意見分歧。據報導,得憂鬱症的人數,比以往增加了三倍。
腓立比書是保羅流露最多感謝、熱情以及喜樂的書信。在疫情的困境中,我們願意常常與同學分享,多讀腓立比書。 尤其是2:1~5,「所以,在基督裡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這是神對我們的教導,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彼此相愛相顧,因著享受在主裡合而爲一的喜樂而滿足。
在家庭、教會以及團契中,重要的是不要結黨而貪圖自己虛浮的榮耀, 爭取自己的好名聲。否則便會互相攻擊,自以爲是或自高自大,造成家庭、教會的紛爭,不歡而散。
所以,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念別人的事。如此,存心順服主,「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活出合一、謙卑、有愛心、與基督福音相稱的神兒女的樣式。我們有愛心、喜樂和盼望,就可以找到苦難中的慰藉,也能抓住上帝的應許來對抗憂鬱症以及其他因疫情而帶來的挑戰,用「耶穌的心」去勝過一切。
芝加哥校區地址&聯絡資料:
芝加哥校區網頁:https://www.les.edu/chicago/
631 State Route 83, 1st Floor, Bensenville, IL 60106
Tel / Fax : 630-595-9188
劉富理 牧師 提供
主啊!你怎麼說,我就怎麼作。
主啊!凡你所不喜悅的,我就不想、不看、不聽、不說也不作、(也不作)。
主啊!我沒有任何堅持,是你不能改變的。
主啊!我立定志向,要得著你的喜悅。
主啊!我要時刻清除心中的「內在垃圾」,使黑暗的勢力,在我身上,找不到破口,找不到掛勾。
培育中心 LTI
?????
第14屆ABC基督徒教育大會已於9月19日在雲端和來自全球一千四百名會眾相見。在三個月籌備期間,主辦單位正道福音神學院和南加7個協辦教會、機構,盡心竭力為所有參加者擺設這場豐美的屬靈盛宴。大會當天,神允許我們在真實的「虛擬」挑戰中經歷不完美,大大考驗了台前幕後的跨教派事奉團隊於先前多次 「戰備訓練」中所培養的信任與同心。感謝主帶領我們至終通過考驗,贏得許多與會者的肯定和鼓勵。我們為神的憐憫、恩慈和基督肢體的包容、接納,深深感恩,惟將一切榮耀全歸給神!
2020年秋季課訊:
- 培育中心今年最後一季仍有許多精彩壓軸的好課陸續上線。同步課程包括:五彩繽紛五聖卷(謝挺教授主講,10/23-25週末密集班)、Kairos《把握時機》(正道導師團隊,11/5-15半密集班)、利未記研讀(張秀斌牧師,11/6-8週末密集班)、贏在扭轉力(下)—卓越領導者篇 (孔毅老師,11/20-22週末密集班)、TEE基督生平第二冊(12/4-6週末密集班)以及TEE基督生平第六冊(12/11-13週末密集班)。e-Campus 非同步課程:e-靈命造就、e-家庭輔導技巧與實務、e-教會歷史總論、e-原文讀經好處多、e-傳道書查經,以上均自10/12開始上線。
培育中心詳細課程及報名請上網:les.edu/LTI,或洽: 626-571-5111,lti@les.edu。歡迎有意願邀請正道協助量身規劃同工裝備課程的教會來信聯繫:sandra@les.edu。
學院動態
【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師長行蹤以及其他近期活動都有可能延期、取消或改為網路進行。具體情況請關注正道官網les.edu。】
師長行蹤
林國亮院長:
- 11/15,於國際大使命教會主日證道。
- 11/27-29,於北加州基督徒會堂冬令退修會擔任主題講員。
陳敦康牧師:
- 9/27,於和平台福基督教會帶領「正道神學主日」。
教務處
- 感謝主,2020 秋季學期共開課40門課,包括2門哲學博士/神學碩士課程、3門芝加哥校區同步課程及8門網路課程。註冊總人數185位。
- 教牧學博士科2020秋季課程,校本部共開4門課,註冊人數共32位。
- 2020年秋季學期學術座談會由本院新約研究助理教授羅羚博士主講。主題為「智慧還是愚昧?林前1:18~2:5中的經文互涉」。時間: 11月11日(週三)下午2時45分至4時。歡迎透過同步視訊參與座談會。詳情查詢: https://www.les.edu/academics-zh/colloquium/。
- 2021年1月份開始的春季學期,道學碩士科、基督教研究碩士科、家庭事工碩士科、跨文化研究碩士科的入學申請截止日期為2020年 10月15日 (國際學生);11月15日(美國公民或居民)。
- 教牧學博士科2021冬季課程註冊時間為2020年10月1日至31日。課程表可上網下載。註冊事宜請洽registration@les.edu.。
- 學院現提供免費網路課程體驗,有興趣者可至以下網頁申請:https://www.les.edu/ecampus/。
學務處
- 學務處於2020 秋季疫情期間展開全面「網路新生訓練」,以幫助新生更快熟悉正道生活,瞭解課程安排。感謝神!最後有49位新生在線上觀看視頻並通過小測試;8月24日下午4至5時(洛杉磯時間)並有網路生Q&A與老師們會面互動。
- 自2020秋季開始,學生崇拜出席及宿舍禱告會分別採用了MS Teams 和BlueJeans軟體,使得宿舍禱告會更有互動性,也鼓勵更多師生參與聚會。感謝神!
- 8月25~27日,學務處為新生舉行了三天全網路的「傳道人自我成長營」,本次課程仍由劉王仁美師母擔任講員,計有42位學生及家屬參加,均獲美好教導和成長。
- 2020年全網路「學前靈修營」於8月28~29日順利完成,今年共有204位師生同工及校友參加,由林祥源牧師擔任主題講員,會中並安排有「新生介紹」及「疫情期間師生同工生活點滴」等精彩節目。有意聆聽林祥源牧師三場專題及林國亮院長兩場信息者,可至學院官網,點擊「學生生活」(學前靈修營)觀看。
- 2021春季學期碩士班舊生助學金申請截止日為10月1日。另學院為鼓勵道碩新生就讀,本學期新設立了「道碩新生獎學金」,歡迎符合資格的道碩新生上學院官網查詢。
拓展處
- 正道31週年感恩慶典(校慶)網路直播於9月26日上午順利平安舉行,當天超過700個鏈接點的觀眾透過正道網頁、YouTube和Zoom收看,與我們共享溫馨、喜樂和感恩的時光。
- 感謝主,帶領拓展處在短時間内合理使用有限的資源,精心策劃並製作精彩的正道31週年感恩慶典,得到很多正面的肯定和鼓勵。歡迎您進入正道官網les.edu觀看校慶的視頻重播,並推薦給朋友。
- 網路「正道教牧論壇」是特別為服務各地教牧同工、正道校友們設立的,已經舉辦了11期,得到衆多教牧同工的積極參與和肯定。若您是教會或機構的教牧同工,但從未收到過我們的邀請,請您發送email與我們聯絡:adv-event@les.edu,謝謝。
- 2021年「正道神學主日」正在籌劃中,若貴教會可以開放某個主日崇拜給正道的老師或牧者分享信息,並且介紹神學教育事工,懇請隨時與我們聯絡adv-event@les.edu,或致電:626-571-5110轉分機157。
- 今年正道的經常費募款目標是210萬,謝謝弟兄姐妹們持續奉獻支持。若您有任何相關奉獻事宜,請與我們聯絡:626-571-5110轉分機118,或電郵:adv-donation@les.edu。謝謝!
行政服務處
- 兩位資深卓越的同工顏惠玲姐妹與林溫惠姐妹(年資分別為30年與23年)於6月底退休,完成在正道美好的服事生涯。她們兩位於6月24日的線上教職同工禱告會中分享,並接受同工的感謝與祝禱。願主保守今後她們身心靈健康以及事奉與生活!(詳細報導請見第5~7頁)
芝加哥校區
- 8月15日,芝加哥校區舉辦網路新生訓練營。
財務報告
2020 年度奉獻目標 210萬
實際奉獻$$953,970.- 達45.43% (9/30/2020 資料)
2020年1-9月 累積財務報告
洛杉磯校本部 經常費
Income: 2,682,347.-
Expense: 3,115,258.-
Balance: (432,911)
芝加哥校區
Expense: 142,955.-
Balance: 201,776.-
三十一週年感恩慶典
相約在網上,千里同感恩—正道三十一週年感恩慶典
程嫣正道直擊報導
去年正道三十週年慶的歡樂場面依然歷歷在目,轉眼間,我們迎來了學院三十一週年慶典。與往年「面對面、手握手、肩並肩」不同,在疫情影響下,我們首次透過網路平台舉行這一年度盛大感恩慶典。9月26日當天,超過700個鏈接點的觀眾透過正道網頁、YouTube、Zoom等不同平台收看慶典,共襄盛舉,同頌主恩。
此次慶典由拓展處主任愼勇牧師擔任司儀,他率先向線上的、身處五湖四海不同時區的參與者們表示歡迎和問候。在正道敬拜團隊的帶領下,大家一起用詩歌讚美神。學務長劉仁欽牧師作開場禱告,董事長干首書長老致辭感恩和勉勵。教務長謝挺教授分享了教務發展的三個A:Accessible(跨越地理)、Adaptable(跨越時間)、Affordable(跨越金錢)。林國亮院長分享學院展望;他指出,學院將在發展網路教學的同時,積極推動發揮實境校園的特質與優點。劉富理牧師藉著大衛與神親密的關係,勉勵大家當效仿大衛,不是完成自己的雄心壯志,而是讓神的旨意成就。
在學生見證和畢業生獻禮的環節中,在校生和畢業生們分享了蒙召、學習和服事的經歷,表達對正道的感謝。其中,王智和以諾都是正道校友,二人在學院相識相知,後走入婚姻,如今神又帶領王智回到正道繼續就讀教牧學博士科。感謝神美好的帶領!(畢業生介紹請見本期院訊)
本次慶典並邀請了兩組牧者的孩子(P.K.)獻詩與分享。正道同工洪理牧師和白芳師母的女兒Melody獻唱原創歌曲《Night Like a Canvas》;校友胡明智牧師的一雙兒女家鈞和家禎獻上詩歌《成為我異象》。感謝神不僅賜福正道的師生同工,我們的後代也同樣蒙福。
慶典上還播放了許多其他精彩的影片。「正道介紹短片」帶領大家回顧學院歷史,數算神的恩典;「疫情中的學生生活」、「疫情中的正道」,讓睽違已久的正道家人們透過影片看到彼此的近況,在心裡為彼此禱告。
網路慶典的另一個特色是,參與者們踴躍地透過各大社群媒體發表即時留言,表達對神的感恩、對正道的祝福。以下是部分留言摘要:
疫情讓我們分散在各地,神卻使用網路讓我們「心手相連」—相約在網上,千里同感恩!慶典影片已上網:https://youtu.be/UOqmyzKTP4w,歡迎觀看並轉發分享!
一石二鳥:文化宣教的重要性與策略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
(太13:8)
前言:影響文化,一石二鳥
當我們談到教會的社會參與,其中包括三方面:社會服務(social service)、政治參與(political involvement)、社會臨在(social presence)。「文化宣教」是屬於社會臨在的範圍。社會臨在就是讓社會感受到教會的存在,讓社會看見基督信仰的價值,最終讓社會的文化發展被聖經真理推動。「文化宣教」就是針對這最終的目標,在文化中爭取發言權。
文化是福音的土壤,福音的種子撒在好土中比較容易生根發芽。文化也是社會的動力,以真理為本的文化帶來健康的社會。如此,文化宣教可說是「一石二鳥」,成就了教會兩個對外的使命:領人歸主和造福社會。一方面耕耘使人歸主的土壤,另一方面以神所啟示的真理推動、造福社會文化。
文化宣教被教會忽視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很少看見文化宣教在教會裡被推動?可能是因為教會看不見文化宣教對教會的發展有什麼直接的好處。教會大多注重目前所面對的需要,文化宣教的果效太遙遠,教會不覺得這是值得投資精神、時間與資源的事工。然而,這是一種短視和狹隘的心態,不重視文化最終是叫教會在世上的使命受虧損。
教會不注重,甚至抗拒文化宣教的另一個原因,是認為文化宣教的策略太「世俗」,也太「危險」。文化宣教的本質就是要把人差派到世俗的社會中,影響它的文化。如此,「文化宣教士」必須具備世俗社會所重視的品質與能力,這很容易被認為是貪愛世俗的舉動,而且有很大的危險會被世俗「污染」。
文化宣教必須具備的態度
教會要策動文化宣教,有一些先決條件。
首先,要有遠見,不要期待短期的果效。文化宣教好比土壤的耕耘,沒有捷徑,完全是為未來。第二,要有國度的心胸,不要只為自己教會眼見的發展。誠如所有宣教的活動一樣,主要不是要滿足教會自身的需要,而是為了神國度的發展,為了完成神交付給教會的使命。第三,要明白社會的文化動向,要知道哪些地方是文化的命脈,有策略地對這些地方產生影響力。最後,要刻意栽培,成全下一代。文化宣教不能只是順其自然,被差遣到世俗文化中的人,必須是靈命成熟、有使命感的人,否則真的會有危險。而且文化宣教是長遠的投資,所以栽培的對象應當是年青的一代。教會裡中年或以上的領袖要特別注意成全下一代,進入文化宣教的陣營中。
文化宣教的策略
如上文所提,文化宣教的策略必須始於培養成熟、信仰堅定、有使命感的信徒。特別是第二代年青人的門徒訓練更是重要。換言之,教會的屬靈基礎必定要非常堅固,才能對社會文化作有力的影響。反之,如果教會的屬靈基礎貧乏,不單不能影響文化,反而容易被主流文化所影響。這樣看來,文化宣教與教會所有使命一樣,必須從建立基督的門徒開始,這豈不是對教會的健康有深遠的意義嗎?
有了成熟、信仰堅定、有使命感的人,就要栽培、鼓勵、支持他們進到影響文化的領域裡。影響文化最少有三個的策略性領域:學術、教育和媒體。文化的演變大多從這三個領域而來。
學術界是思想的領導者,很多思維方向在還沒有落實在主流文化之前,先會在學術界裡被討論,特別是在人文科目中(如: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學等),影響至大。
教育包括中小學教育和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把關者也是上述的學術界。而中小學教育對文化的影響也非常重要,我們需要更多基督徒參與在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中,尤其在公立教育的領域。
媒體在社會文化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媒體包括新聞、娛樂(音樂、影視等)和文藝(寫作、藝術等)。目前基督信仰在西方的主流媒體中大都被邊緣化,基督徒若不在這些領域中努力上進,我們的信仰就會漸漸消失在社會文化中,被一般人看為無關重要,失去在公眾領域中的發言權。
結論
西方教會從70年代開始的「文化戰爭」主要聚焦在政治參與上,雖然好像有些成果,但基督的信仰在文化裡是越來越被邊緣化。筆者相信,這是過去在策略上的錯誤,教會應當把注意力放在文化上。華人的文化也非常需要被耕耘。教會要有長遠寬闊的眼光,為神的道預備好的土壤。
網路上課?不怕!網路新型教學法

過去幾個月,因新冠疫情嚴重,多數中小學宣佈秋季採用網路教學;許多大學生亦考慮是上網路課,還是利用空檔年計畫(Gap year)休學一年。近年來,網路教學成為廣泛使用且有效率的教學模式,許多中文神學院均提供網路課程,有的直接使用西方學者的課,並加上中文字幕;也有的則投資開發並嚴謹製作網路課程。雖然筆者並非網路教學專業,但教授輔導學已15年,從當初不相信可以在網上教授輔導學, 到現在累積了不少正面的感受和經驗,本身也成為網路教學的支持者 ! 今日,願與大家分享觀察和心得。
一、網路教學設計,增強三重互動
三重互動包括,學生和教學內容之間,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相對應的,網路教學設計也有如下三層考量:
1、學生跟教學內容有多感官互動。比如,在傳統的一邊聽課一邊看老師講義的基礎上,加入音樂、影像、遊戲或實作專題等元素,引導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華人通常比較熟悉認知性的學習, 也就是理性的學習。然而,網路教學可以提供感性層面、重視操作和以過程為導向的學習方式(Affective or Procedural Learning)。 比如,筆者曾安排一個自拍照的作業。同學需要表演兩類輔導員的姿態樣貌差別(有著適當且友善肢體語言的輔導員,以及不太友善的輔導員),並互相評論和反饋。不同感官的運用(Sense Modality)能夠強化同學善用多重感官與教學內容互動,以強化對學習內容的印象。 另外,教學內容難度的安排需由淺入深。 淺層次的課程包含列出並背誦觀點(例如:背誦某種神學觀的 3 種論點);而高層次的課程則需要學生分析或實際動手操作 (例如:分析每一種哲學論點的優缺點;製作角色扮演的影片,以展示有同理心的傾聽方法)。
2、學生之間有持續互動。學生間的互動可以幫助他們增加社交技巧,更多反思,辯論,檢討並擴展自己觀點,同時增進友誼的連結,有更高的向心力與投入度。互動可通過文字、音頻或視頻來進行,操練學生思考更縝密,表達更精煉。
3、師生之間有深入互動。學生獨自面對電腦學習,難免覺得孤單和困惑。這時,老師的反饋、鼓勵和引導非常重要。另外,學生在網路上自學課程, 有時會面對作業複雜且難以理解的困難。如果是非同步(Non-Synchronous)課程,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電子郵件或論壇(Discussion Board)發問求助。
二、網路教學設計,符合成果導向
近年來,成果為導向的教學(Outcome-based)成為主流,也就是,教學目標必須表現為可以被衡量的學生學習成效。各個大學與研究所都有相因應的部門來評估學校所定的教學目標是否符合標準。同樣的,網路教學也需接受相似的評估和考核;並且,認真辦學的教育系統都有所屬的認證機構(Accreditation Agency)定期監督其教學質量。 比如,正道福音神學院同時有ATS 和WSCUC認證,每隔幾年,這些認證機構就會派人考核學院的辦學是否達標,只有通過考核才會獲得認證,網路課程亦是考核的項目之一。
三、網路教學,有助於內向型學生
網路教學對內向、不擅發言的學生更為有利。事實上,課堂上喜歡發言的學生可能是少數,多數學生傾向於安靜地聽課。然而,筆者觀察到,或許因為網路課程有隱藏感,學生分享時能夠更加敞開、透明和投入,這進一步促使學生建立親密的友誼。
四、網路教學,造就更高參與度和「學習保持度」(Retention of Learning)
網路教學中,老師不再拘泥於漫長的講課,而是將課程內容改為短講、多元的遊戲或活動,使課程內容更加活潑,具吸引力。更棒的是,如果是非同步教學的課程,學生可隨時回去重複觀看上課內容,直到明白為止。這些,都幫助學生學得更好。
五、網路考試:跳脫單一知識層面
過去填鴨式的教育中,考試通常只能是閉卷,學生不能參考任何資料,也不得與其他學生討論。 由於網路教學不容易達到完全監考, 在考題的設計上,便需要讓學生整合並分析他們的答案,所以,更需要的是論述類或是分析類的題型。
結語
以上是筆者就過去如何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的簡要經驗分享。筆者本身就是藉由網路自學,加上有網路教育、電腦專業同工的幫助,成為了一個網路教學的受益者。感謝主,正道福音神學院這幾年在神智慧的帶領下「超前部署」,重視網路教學的發展,並且提供許多優良的網路教學資源和訓練。院內很多老師也持續進步並調整自己的教學。投入網路教學已是不能迴避的趨勢,而網路課程則是疫情中的一個美好的祝福!
神學教育之旅

今天在線上見面,提醒我們正處於普世疫情中。普世疫情是一種普世性苦難,一提到苦難,我們便會想起舊約的一卷書——約伯記。
在約伯的信仰之旅中,他從平常的日子(1:1~5)進入偏離平常的日子(1:6~37:24);當神向他顯現後,他進入更新平常的時期(38~42章)。在平常日子裡,約伯是一個完全、正直、遠離惡事的人。在偏離平常的日子裡,他與三友進行了三個循環的對話,最終沒有答案,直到神顯現才成為約伯記的一個高潮。針對約伯記38章,有相當兩極化的詮釋,一端強調神的超越,另一端則認為神的超越是一種神性欺壓(divine bullying)。
當神顯現時,祂帶著約伯去旅遊,上天下海下地;旅程結束後,約伯真正看見了神。可以說,神以言辭給約伯上了一堂神學課。今天,我會藉著約伯記38章來分享三點—神學教育之旅。
一、與神相遇(伯38:1~3):靈命塑造
約伯與三友對話,對神的稱呼用的是「全能者」(El shaddai),很少用「耶和華」。在38章中,作者用「耶和華」表達神臨在的形象。38:1 ,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對應了31:35約伯說「願全能者回答我」,神聽到約伯的話,並且在38~41章回答約伯。在先前三個回合的對話中,約伯找不到神。當神顯現時,祂形容約伯的言語是「無知的言語」(38:2),這體現了神聽見並且顧念約伯。38:3更好的翻譯是「請你如勇士束腰」,是溫和的語氣,神並沒有bully或想要壓倒約伯。
約伯生命的轉化是因為他遇見了神,在我們的神學教育之旅中,最重要的也是遇見神。靈命塑造是正道創校以來的核心,幫助我們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遇見神不是在高山,而是低谷。讀神學期間,我們或許會遇到很多低谷。我曾經作了11年的神學生,念M.Div.時,常常不知道下個月的房租能否交上。週末在教會服事,五、六、日三天無法碰書本,以致於畢業十幾年後還會作噩夢,夢見忘記註冊課,無法畢業。
生命中有低谷,在低谷中更能遇見神。如何遇見神,則需要屬靈的操練,在禱告、讀經、屬靈書寫中聆聽神對我們說的話。堅持寫靈程札記,會對我們的服事有很大幫助。
二、與神相識(伯38:4~24):學術課程
在神的言辭中,涉及神論、人論、動物論、宇宙論和創造論。 約伯曾不停地說話,當看到神的偉大後,只能「用手摀口」(伯40:4)。神對約伯使用了超過70個修辭性問句,神的問句是啟發性的。老師們在課堂上也應效法神對約伯的教育方式,不僅提供information,更要給予inspiration,啟發學生愛主愛人。
38:4~7指出,整個世界是神所建立的,祂立了大地的根基,世界如同神的聖殿。如果靈命塑造是與神相遇,那麼,建立根基則是與神相識的開始。
地基是基礎聖經與神學課程,系統神學、舊約神學、新約神學、聖經課程,幫助我們認識神和神的啟示;而教會歷史、宣教學、講道學、個人佈道,幫助我們知道如何回應神和神的啟示。我們也有房角石的課程,教牧協談、危機協談、教牧領導、家庭事工,幫助我們學習服事人的技巧,將愛人作為愛神的表現。
38:16~20,強調了神的全知全在。海源、深淵的隱密處,都是約伯去不到的地方,人是有限的,唯有神全知全在。讀神學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因為我們是有限的人。學無止境,與神相識是一生的過程。
三、與神相轉(伯38:25~41):事奉與生活
這裡的「轉」是主權的轉移,從自己轉向神;視角的轉移,從人的視角轉向神的視角;是自我翻轉和顛覆的過程。在讀神學前,我們有自己的世界觀,進入神學院後,神藉著各樣課程和經歷來翻轉我們。
38:25~27,神提到「無人」,顛覆約伯的人論。神的創造是非功能性的,非以人為中心的。約伯一直想要問神:「袮為甚麼逼迫我?」他的問題圍繞著「為甚麼」,但神的回答說的是「誰」,「你是誰」,「我是誰」。38:31~32,神顛覆約伯的神論。神以超越的形象顯現,但祂並沒有bully約伯。38:39~41,神顛覆約伯的創造論。神的言辭從38到41章,整整四章,其中三章都在講動物。神講野生動物時,也是在教導約伯。神的世界如同「野伊甸園」,每個動物都有價值與位份。獅子(39~40節)象徵動亂,烏鴉(41節)是不潔淨的吃死屍的動物,這裡如同末世論,不分潔淨和不潔淨,顛覆了律法的聖俗之分。
三個應用:(1)在神學教育之旅中,讓我們尋求遇見神。(2)神學教育是神邀請我們進入神的奇妙世界。(3)如果與神相遇是靈命,與神相識是學術,那麼與神相轉就要體現在事奉與生活上,靈命要在團體中得到塑造與成長。 在新學期中,期待大家共同經歷與神相遇,與神相識,與神相轉的神學教育之旅!
靈程心語:主的一句話

「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 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
(太10:40)
我們作主的門徒,奉主差遣去傳天國福音,我們的身份是何等尊貴;我們是主耶穌的使者、基督的代表,這是我們貴重的身份。
只是,這一句話讓我們省思,當人接待我們時,是因為要接待我們背後的主耶穌;所以,我們要小心,不能有一點驕傲或自誇,反倒要常常省思我們所傳講天國信息的內涵,是不是傳講了主耶穌的心意、主耶穌的信息;並且,我們的生活言行是否流露出主耶穌的生命,這是我們一點都不能馬虎的。若是我們的生活沒有與所傳的福音相稱,我們所傳講的信息就會被大打折扣,並且羞辱主耶穌的名。
這句話也告訴我們,我們今日就可以接待到主耶穌。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願意並且渴望接待到耶穌我們的主。當我們接待那一些奉主名來傳主耶穌福音的神僕,就是接待了主耶穌。這樣,我們就得到鼓勵,參與接待神差來傳神國福音的門徒,因為接待這些人,就是接待耶穌自己,也是接待我們的父神。
感謝神,因為我們接待神的僕人,神必要給我們賞賜。耶穌說:「人因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人因為義人的名接待義人,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太10:41)。祂也說:「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太10:42)。這樣,凡是接待主差遣之門徒的人,一定會得到主的賞賜。願我們都能從實踐這一句話中得到主的賞賜、主的祝福!
學前靈修營心得
愛的進行式–2020年網路學前靈修營心得
正道校友/宿舍經理 羅惠文牧師

2020庚子年,一個充滿災難的一年。走筆至此,美國疫情仍未得到控制,種族的暴力衝突仍在進行,加州山火蔓延、灰燼滿天……2020,這個看似美好的數字卻和一系列挑戰連在一起,整個世界進入翻天覆地的攪動中,這些情形衝擊著每個領域,也包括神學院。
今年8月28至29日,正道福音神學院首次採用網路聚會模式舉行秋季學前靈修營,邀請聖地牙哥主恩堂的主任牧師林祥源牧師分享信息。
林牧師的分享真理與實際運用並進,敦敦教誨觸動人心,讓人深刻體會到神在他生命中的雕塑,如今也使用他成為多人的祝福。林牧師分享道:「你若開步,神就開路!」這提醒了我,不是坐等著神蹟發生,而是在信心的回應中等候。他又提到:「很多門關著,卻沒有鎖著!」這也提醒了我,不要憑著眼見的感受,而是親身嘗試後才會知道真實的情況;如果有神同行,就算關上了一扇門,祂也必定開啟另一扇窗。
林牧師也設計了主題分享後的討論問題。本來在確知要通過網路進行這次靈修營時,心中不免思想,網路上怎麼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呢?但是,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在分組討論時,驚喜地遇到了居住在外州和亞洲地區的學生。如果學院拘泥於舊有的模式,不願意跨出嘗試的一步,那麼這些同學將會因疫情或簽證的關係,被阻礙在當地無法參與肢體互動。但如今,藉著網路,大家超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最令人感動的是,這群弟兄姊妹雖然素昧生平,但因著在主裡的連結,可以透過網路暢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故事、軟弱、挑戰與掙扎。若不是主在我們當中,誰願意赤裸地展示自己不堪的一面呢?而這些看似軟弱、掙扎的生命分享,卻激勵著彼此的心,讓彼此更加感受到神的恩典與慈愛是如何豐富地充滿在祂的子民身上。
感謝神,在祂總有說不盡的恩典,因為在敵人的面前祂是為我們擺上宴席的神,而對於屬祂的百姓而言,2020年在祂掌權之下必會成為祝福的一年——因為深知神雖讓我們經過水火,卻必帶領我們到豐富之地。在神的手中,這次的學前靈修營,成為祂擴張學院服事疆界的祝福之一,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讓我們更加真實地經歷祂的無所不在。若是祂許可發生的事情,無論是甚麼,都是愛的進行式!
疫情中的屬靈夥伴

疫情中的屬靈夥伴
道學碩士科學生 陳雪超
屬靈夥伴計畫是我們正道神學生的小團契,這個事工開展至今已是第三個年頭了。通過這個事工,我們神學院的全時間同學、部分時間同學、線上同學,甚至家屬,都已經組成了兩到四個人的屬靈小組,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具體情況,每週碰面一次,透過我們所提供的「屬靈導引」,彼此敞開生命,互相扶持和代禱。
看今年春季負責人李麗姐的推介稿時,我覺得有兩句話是好的提醒。她說:「如果你把屬靈夥伴看成只是一個查經小組,沒有生命的交流,就可惜了;如果你們的聚會只是閒聊生活瑣事而沒有神話語的進入,也是遺憾了!」聽到這兩句話,我們大概也就明白屬靈夥伴每週聚會的重點是甚麼了。
今年真的是不同尋常的一年,我們到現在還生活在疫情的影響和改變中。很可能我們的小組不能像往常那樣,每次都實際聚在一起。但是我們有Zoom、Line這些軟體。我們祈求神,使我們的正道屬靈夥伴小組成為對抗疫情隔離、緩解學業壓力、砥礪靈命進深的港灣。這學期我們的口號依然是:「正道屬靈夥伴,同心同行,Better Together! 」
讓我們一起禱告,求神賜福屬靈夥伴小組,使我們在生命和真理上共同長進,成為榮耀主的美好見證。
芝加哥校區園地
以耶穌的心勝過一切
陳永昌牧師 / 芝加哥校區代理主任

幾個月來,因疫情蔓延,很多人居家上班,大部分時間全家人都待在一起。夫婦因意見不同發生爭執, 父母子女也無法與親戚朋友同學相聚。不少人因而閙情緒,打電話來詢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也有幾位弟兄因失業無收入,全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教會會友也因要不要恢復聚會等問題,產生意見分歧。據報導,得憂鬱症的人數,比以往增加了三倍。
腓立比書是保羅流露最多感謝、熱情以及喜樂的書信。在疫情的困境中,我們願意常常與同學分享,多讀腓立比書。 尤其是2:1~5,「所以,在基督裡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這是神對我們的教導,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彼此相愛相顧,因著享受在主裡合而爲一的喜樂而滿足。
在家庭、教會以及團契中,重要的是不要結黨而貪圖自己虛浮的榮耀, 爭取自己的好名聲。否則便會互相攻擊,自以爲是或自高自大,造成家庭、教會的紛爭,不歡而散。
所以,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念別人的事。如此,存心順服主,「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活出合一、謙卑、有愛心、與基督福音相稱的神兒女的樣式。我們有愛心、喜樂和盼望,就可以找到苦難中的慰藉,也能抓住上帝的應許來對抗憂鬱症以及其他因疫情而帶來的挑戰,用「耶穌的心」去勝過一切。
芝加哥校區地址&聯絡資料:
芝加哥校區網頁:https://www.les.edu/chicago/
631 State Route 83, 1st Floor, Bensenville, IL 60106
Tel / Fax : 630-595-9188
靈命塑造: 向主委身詩歌
劉富理 牧師 提供
主啊!你怎麼說,我就怎麼作。
主啊!凡你所不喜悅的,我就不想、不看、不聽、不說也不作、(也不作)。
主啊!我沒有任何堅持,是你不能改變的。
主啊!我立定志向,要得著你的喜悅。
主啊!我要時刻清除心中的「內在垃圾」,使黑暗的勢力,在我身上,找不到破口,找不到掛勾。
正道師生網路異地大合影
培育中心 LTI
培育中心 LTI
?????
第14屆ABC基督徒教育大會已於9月19日在雲端和來自全球一千四百名會眾相見。在三個月籌備期間,主辦單位正道福音神學院和南加7個協辦教會、機構,盡心竭力為所有參加者擺設這場豐美的屬靈盛宴。大會當天,神允許我們在真實的「虛擬」挑戰中經歷不完美,大大考驗了台前幕後的跨教派事奉團隊於先前多次 「戰備訓練」中所培養的信任與同心。感謝主帶領我們至終通過考驗,贏得許多與會者的肯定和鼓勵。我們為神的憐憫、恩慈和基督肢體的包容、接納,深深感恩,惟將一切榮耀全歸給神!
2020年秋季課訊:
- 培育中心今年最後一季仍有許多精彩壓軸的好課陸續上線。同步課程包括:五彩繽紛五聖卷(謝挺教授主講,10/23-25週末密集班)、Kairos《把握時機》(正道導師團隊,11/5-15半密集班)、利未記研讀(張秀斌牧師,11/6-8週末密集班)、贏在扭轉力(下)—卓越領導者篇 (孔毅老師,11/20-22週末密集班)、TEE基督生平第二冊(12/4-6週末密集班)以及TEE基督生平第六冊(12/11-13週末密集班)。e-Campus 非同步課程:e-靈命造就、e-家庭輔導技巧與實務、e-教會歷史總論、e-原文讀經好處多、e-傳道書查經,以上均自10/12開始上線。
培育中心詳細課程及報名請上網:les.edu/LTI,或洽: 626-571-5111,lti@les.edu。歡迎有意願邀請正道協助量身規劃同工裝備課程的教會來信聯繫:sandra@les.edu。
學院動態
學院動態
【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師長行蹤以及其他近期活動都有可能延期、取消或改為網路進行。具體情況請關注正道官網les.edu。】
師長行蹤
林國亮院長:
- 11/15,於國際大使命教會主日證道。
- 11/27-29,於北加州基督徒會堂冬令退修會擔任主題講員。
陳敦康牧師:
- 9/27,於和平台福基督教會帶領「正道神學主日」。
教務處
- 感謝主,2020 秋季學期共開課40門課,包括2門哲學博士/神學碩士課程、3門芝加哥校區同步課程及8門網路課程。註冊總人數185位。
- 教牧學博士科2020秋季課程,校本部共開4門課,註冊人數共32位。
- 2020年秋季學期學術座談會由本院新約研究助理教授羅羚博士主講。主題為「智慧還是愚昧?林前1:18~2:5中的經文互涉」。時間: 11月11日(週三)下午2時45分至4時。歡迎透過同步視訊參與座談會。詳情查詢: https://www.les.edu/academics-zh/colloquium/。
- 2021年1月份開始的春季學期,道學碩士科、基督教研究碩士科、家庭事工碩士科、跨文化研究碩士科的入學申請截止日期為2020年 10月15日 (國際學生);11月15日(美國公民或居民)。
- 教牧學博士科2021冬季課程註冊時間為2020年10月1日至31日。課程表可上網下載。註冊事宜請洽registration@les.edu.。
- 學院現提供免費網路課程體驗,有興趣者可至以下網頁申請:https://www.les.edu/ecampus/。
學務處
- 學務處於2020 秋季疫情期間展開全面「網路新生訓練」,以幫助新生更快熟悉正道生活,瞭解課程安排。感謝神!最後有49位新生在線上觀看視頻並通過小測試;8月24日下午4至5時(洛杉磯時間)並有網路生Q&A與老師們會面互動。
- 自2020秋季開始,學生崇拜出席及宿舍禱告會分別採用了MS Teams 和BlueJeans軟體,使得宿舍禱告會更有互動性,也鼓勵更多師生參與聚會。感謝神!
- 8月25~27日,學務處為新生舉行了三天全網路的「傳道人自我成長營」,本次課程仍由劉王仁美師母擔任講員,計有42位學生及家屬參加,均獲美好教導和成長。
- 2020年全網路「學前靈修營」於8月28~29日順利完成,今年共有204位師生同工及校友參加,由林祥源牧師擔任主題講員,會中並安排有「新生介紹」及「疫情期間師生同工生活點滴」等精彩節目。有意聆聽林祥源牧師三場專題及林國亮院長兩場信息者,可至學院官網,點擊「學生生活」(學前靈修營)觀看。
- 2021春季學期碩士班舊生助學金申請截止日為10月1日。另學院為鼓勵道碩新生就讀,本學期新設立了「道碩新生獎學金」,歡迎符合資格的道碩新生上學院官網查詢。
拓展處
- 正道31週年感恩慶典(校慶)網路直播於9月26日上午順利平安舉行,當天超過700個鏈接點的觀眾透過正道網頁、YouTube和Zoom收看,與我們共享溫馨、喜樂和感恩的時光。
- 感謝主,帶領拓展處在短時間内合理使用有限的資源,精心策劃並製作精彩的正道31週年感恩慶典,得到很多正面的肯定和鼓勵。歡迎您進入正道官網les.edu觀看校慶的視頻重播,並推薦給朋友。
- 網路「正道教牧論壇」是特別為服務各地教牧同工、正道校友們設立的,已經舉辦了11期,得到衆多教牧同工的積極參與和肯定。若您是教會或機構的教牧同工,但從未收到過我們的邀請,請您發送email與我們聯絡:adv-event@les.edu,謝謝。
- 2021年「正道神學主日」正在籌劃中,若貴教會可以開放某個主日崇拜給正道的老師或牧者分享信息,並且介紹神學教育事工,懇請隨時與我們聯絡adv-event@les.edu,或致電:626-571-5110轉分機157。
- 今年正道的經常費募款目標是210萬,謝謝弟兄姐妹們持續奉獻支持。若您有任何相關奉獻事宜,請與我們聯絡:626-571-5110轉分機118,或電郵:adv-donation@les.edu。謝謝!
行政服務處
- 兩位資深卓越的同工顏惠玲姐妹與林溫惠姐妹(年資分別為30年與23年)於6月底退休,完成在正道美好的服事生涯。她們兩位於6月24日的線上教職同工禱告會中分享,並接受同工的感謝與祝禱。願主保守今後她們身心靈健康以及事奉與生活!(詳細報導請見第5~7頁)
芝加哥校區
- 8月15日,芝加哥校區舉辦網路新生訓練營。
財務報告 &下載院訊
財務報告
2020 年度奉獻目標 210萬
實際奉獻$$953,970.- 達45.43% (9/30/2020 資料)
2020年1-9月 累積財務報告
洛杉磯校本部 經常費
Income: 2,682,347.-
Expense: 3,115,258.-
Balance: (432,911)
芝加哥校區
Expense: 142,955.-
Balance: 20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