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基本 ,與神連結
實習教育主任 胡翼權 牧師

「神啊,袮是我的神,我要切切的尋求袮,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袮,我的心切慕袮」。
(詩篇63:1)
在2020年秋季的輔導小組中,我和組員同學們一同討論學習靈命成長的基本操練——禱告。理智上,我們都知道並承認禱告的重要性,然而在實行上總是與理想有點差距。所以我們小組選用了Maxie Dunnam 的The Workbook of Living Prayer1 第一週的練習,用六次的討論來探討這個操練。我們一同學習,強化我們的禱告生活。
禱告是自然的
禱告就像吃飯一樣,我們都會吃飯,「吃」是自然而且必需的;也像喝水,「喝」也是自然且必需的。「禱告」對人性本身不是一件陌生的事,並且「禱告」大概就是人靈魂深處的動力。
有人問 Samuel Johnson:「為什麼我們要禱告?有什麼理由嗎?」他回答說:「我們找不到要禱告的理由。」他不是說,禱告不合理智,或我們找不到可說服人去禱告的理由;他是說,禱告是自然的,是普遍的。我們都禱告。我們禱告是因為,這是我們天賦的傾向。「禱告」於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探求,人際關係的渴慕,成長的需要,都有很重要的關係。
詩人也一而再地提醒我們,渴慕神是自然而且普遍的:「神啊,袮是我的神,我要切切的尋求袮,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袮,我的心切慕袮」(詩63:1)。 在登山寶訓中,主耶穌指出這種渴慕神的人的福氣,有這種饑渴的人是必得飽足的。「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6)。我們回想「饑餓」和「口渴」的經驗,我們是怎樣表達這種感受的呢?「渴慕神」,應該也有這種表達。
禱告不是容易事:有「禱告的傾向」,不等於我們也有「禱告的實行」。「禱告的傾向」是自然的,但「禱告的生命」卻需要委身和操練。我們怎樣叫「禱告的傾向」變成「禱告的生命」呢?馬可福音14:32~42記載主耶穌和門徒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經歷。主耶穌看見門徒身體的軟弱,就溫柔地提醒他們說:「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可14:38)。所以「操練」就是禱告生命的一部份。這「操練」的目的就是要叫禱告來得更自然。
我們回顧過去兩年的生命,用圖表顯示禱告生活的高與低。然後我們再回想我們禱告生活高低的因由,過去兩年發生過什麼事。我們要檢查我們禱告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嚐嚐神的美善
詩篇34:4~8說:「我曾尋求耶和華,祂就應允我,救我脫離一切的恐懼。凡仰望祂的,便有榮光;他們的臉,必不蒙羞。我這困苦人的呼求,耶和華便垂聽,救我脫離一切患難。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你們要嚐嚐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
我們用5分鐘時間來思想這一句話:「你們要嚐嚐主恩的滋味,你便知道祂是美善。」我們使用英文新國際譯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的翻譯:”Taste and see that the Lord is good.” 我們按著taste, see, Lord, is, good逐字默想,把整句話默想5次。
我們也用聖言誦讀(Lectio Divina)提議的步驟,來檢討我們對這句話引發的感受。我們向神禱告,祂是美善的。這是基督信仰的根基。我們以此建立禱告的生命!祂是怎樣美善的?馬太福音7:11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ἀγαθά)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ἀγαθά)東西給求祂的人嗎?」神把本質是好(ἀγαθά)的東西給我們。如果我們向神「哀求」,要祂為我們做什麼事,你想祂會怎樣回應?
我們的神是很平易近人的:既然我們知道神是美善的,祂要將好東西賜給祂的兒女們,我們就更想向祂禱告。所以我們的禱告有兩個先設:(1)祂將好東西賜給祂的兒女們;(2)與神溝通是可能的!在我們禱告之前,先讓這兩個先設在我們心中生根建立。在新約聖經中,神顯著的形象就是「父親」,神的本質就是「父親」。所以我們不必為身體的衣食住行來憂慮(參太6:25~26)。這個慈父捨不得我們!(參路15:11~32)
讓我們一同默想祂怎樣看顧我們,祂個別地看顧我(我的名字在祂心中)!這一位慈愛的天父的特色就是很願意與祂的兒女溝通的。你願意與祂溝通嗎?
禱告是個權利,不是任務
我們說「禱告」是一個操練(discipline),但這種的看法,可能會叫我們禱告很不自然。因為當我們看「禱告」為操練時,可能也會將「禱告」看作是一個任務,即我們必須做的事,這樣的話,我們就失去「選擇權」。
有人對我們說:「你應當禱告!」當我們不禱告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羞愧,內疚。這有什麼好處呢?讓我們轉變我們對「禱告」的看法:「禱告不是任務,乃是一個權利!」禱告的操練就變成一個「有創意的自由」(creative freedom),而不是一個「任務的綑綁」(bondage of duty)。禱告應該是「與神聯繫(bonding)的機會」,而不是「任務的綑綁(bondage)」。我們要bonding,不要bondage。
我們再讀詩篇63:1~8,來看看詩人怎樣渴慕神。我們禱告,是在使用我們的自由。不禱告的人,就是自我剝奪一個自由的權利了。
我們用5到10分鐘思想詩篇23篇,坐下來,閉上眼睛,想像基督在我們身旁,慢慢大聲朗讀詩篇23篇。我們感受詩篇23篇中的圖畫,有牧羊人帶領著我,草原,可安歇的水邊,靈魂甦醒過來,義路,死蔭的幽谷,安慰,膏抹的油,滿溢的杯。哪一個圖畫對我特別有意義呢?是怎樣的意義呢?我們感謝神與我們同在。我們可以隨時遇見神!
藉禱告來經驗神的真實
我們再回到詩篇63篇嘗試經歷神。詩63:1說:「神啊!袮是我的神!」我們可以誠實地把我們的感受寫下來。禱告的中心就是與神溝通,可以再讀詩篇63:1~8。
經常接觸的東西,在我們經歷中就會產生真實性。有人說:「我不禱告,是因為我不感到神的真實。」其實應該這樣說:「因為我不禱告,所以我不感到神的真實。」Harry Emerson Fosdick 描述得生動:「要經驗神的真實,而不只是在腦子中有觀念,禱告的實行是必需的。詩人將他的心表露出來:『神啊!袮是我的神!』(詩篇63:1)距離遠遠地說句『神啊』並不顯得困難;但要說:『神啊!袮是我的神!』卻是內心的追尋。」
神學 | 信仰 |
包括一些意見 | 包括生命經歷 |
可用思想得著 | 必需禱告達到 |
神仍遠離 | 經歷神的真實 |
凡在事奉中跟神的目標一致的,凡在歷史中看見神的工作,都經驗到神的真實。要經驗到神的真實,個人與神的溝通是必需的!要使神真實,我們一定要禱告。若我們沒有對神的渴慕來催逼我們禱告,我們就沒有真的學會禱告,也無法建立一個有紀律的禱告生活。你對神的渴慕有多深?
我們要用深切的心這樣禱告:
「神啊,我要袮做我的神!
我要經驗到袮的真實,
我知道我必需從禱告開始。所以,主啊,請教我禱告!」
你可以把你的禱告寫下來,每天在神面前禱告:「神啊!袮是我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