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spicuous in His Absence—
Studies in the Song of Songs and Esther
舊約研究教授 / 教務長 謝挺 教授 Dr. Chloe Sun
編按:本院舊約研究教授暨教務長謝挺博士的新書《Conspicuous in His Absence—Studies in the Song of Songs and Esther》於2月底正式發行。院訊編輯特此訪問了謝教授。
問1:謝老師,恭喜您的新書出版了。可否介紹一下新書內容和創作的心路歷程?
我一直以來對希伯來聖經的五聖卷情有獨鍾,早在2012年就與香港的出版社簽約寫雅歌和以斯帖記的註釋書。我是在2016年秋季安息年撰寫這本書的,當時剛寫完《雅歌:情牽永約》,想到自己在過往十年中的寫作都是中文,對英文世界似乎沒有學術貢獻,也因爲正道福音神學院處在北美,爲了要與西方更多交流,因此決定這次用英文來寫。感恩IVP Academic 接受這本書的寫作計劃,對一個華人學者及正道來説,這是對我們學術研究的肯定。
在所有聖經經卷中,雅歌和以斯帖記沒有神的名字,但卻是正典的一部分,它們的神學意義是什麽?如果沒有神的名字,如何做神學研究?這兩卷書如何與其他希伯來經卷對話?在舊約神學的領域中,這兩卷書的定位是什麽?當信徒經歷神隱藏時,我們應如何思想神?在這本書中我探討了以上問題。第一章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舊約中神的同在與隱藏的主題;第二章從智慧文學來看這兩卷書的特質,以及神隱藏的議題;第三章以文學的方式探討時間在這兩卷書的概念,並連結神隱藏的主題;第四章從空間(即聖殿和皇宮)的視角、用文本互涉的方法來詮釋兩書中神的隱藏;第五章從猶太人節慶的角度來,以接受史的方法來看兩書中神的隱藏;第六章從兩書中與希伯來正典的連結,共鳴與非共鳴的方式來看兩書的貢獻。最後總結兩書如何在信徒生活中的應用。此書不僅是學術研究,也包含靈性反思,旨在使讀者對神有更全面的認識。
問2:這是您第幾次出版英文的著作? 出版中文和英文著作,除了書寫語言不一樣,有沒有其他不同之處?
這是我第三本出版的英文書籍,第一本是我的博士論文《The Ethics of Violence in the Story of Aqhat》(Gorgias, 2008),第二本是為正道而寫的書《Attempt Great Things for God: Theological Education in Diaspora》(Eerdmans, 2020)。出版中文和英文著作除了語言不同之外,就是對象不同,英文世界的讀者比中文世界要廣,也包括第二代不懂中文的亞裔族群。此外,英文有分量的出版社都採用匿名評估的方式(Peer Review),讓兩位同行的學者先查閲作者的全稿,提出建議並確認合乎學術水準後,出版社才決定是否要出版。大部分中文出版社沒有如此嚴謹。此外,香港天道書樓已獲取翻譯《Conspicuous》一書的版權,將會翻譯成中文。較少中文著作會被翻譯成英文,但華人寫英文著作則可譯作中文,這也是寫英文的優勢之一。
問3:您期待這本書對主流學術有哪些貢獻?
這部分可以參考我博士論文的兩位指導教授對此書的評語: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books in the Bible that don’t mention God? In Conspicuous in His Absence you get the fruit of this reading. It’s easy to stay with the mainstream of scriptural teaching and ignore its more exotic byways, and professor Sun invites readers to profit from the margins without losing the mainstream.”
– John Goldingay,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We seek God’s presence, but sometimes we experience God’s absence. Chloe Sun moves the theme of the absence of God found in the book of Esther and the Song of Songs from the margins to the center to remind us that ‘experiencing divine absence is part of the faith journey. She masterfully employs a sensitive understanding of genre, intertextuality, close reading, and the canon to disrupt our stereotypical understanding of God to lead us to a more profound faith.”
– Tremper Longman III, Westmont College.
這兩位主流西方福音派的大師都提到「邊緣」(margin)。華人在英文學術界屬於邊緣,雅歌與以斯帖記在舊約屬於邊緣,華人福音派女性學者在主流西方以男性爲主的學術界屬於邊緣,但神就是藉著這多種層面的「邊緣身份」讓我深度思考雅歌和以斯帖記對神隱藏之主題的貢獻,使之成爲主流神學思考的一部分。
問4:能否分享您下一步的出書計劃?
教學和寫作是神給我不變的呼召。我身處中英文兩個世界,今後會繼續在這兩個世界貢獻自己的一小部分。現在正在撰寫詩歌智慧書的課本《聖經釋讀系列》(香港宣道出版社)。這幾年也受邀撰寫兩本英文書:《從華人散居的視角來看出埃及記》(Asia Bible Commentary Series, Langham, UK),以及耶利米哀歌和雅歌的註釋書(The Bible in God’s World Series, Wipf & Stock, Cascade Imprint)。隨後要完成以斯帖記的註釋書(香港:明道社)以及《頌於神(下)》(香港:天道書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