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種,澆灌,生長
林國亮牧師/前任院長,家庭事工教授
「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我們是與神同工的……」(林前3:6、9a)
上帝帶領我於2001年1月加入正道福音(原台福)神學院服事,一晃就是22年。在退休前夕,願以感恩的心與弟兄姊妹分享三件事:

一、作牧師的好幫手
原先我是帶著一個教書、研究、寫作和關懷學生的心態到學校來的。上任前不久,時任教務長的詹正義牧師告訴我,我們是小學校,所以每一個老師都要負點行政責任。我就單純地以「理當盡諸般的義」(太3:15)的心態,接下「牧育處主任」(即現今學務長)的職責。沒想到後來陸續接了培育中心主任、台灣正道福音神學院執行長和院長、芝加哥校區主任、拓展處代理主任、候任院長、院長等行政職務。雖然我沒有行政的恩賜,上帝總是賜給我如院長室主任Kathleen一般勝任的同工幫助我完成任務。也在我交接時,有合適的同工前來接棒。
這些日子,我常回想起1974年秋天。那時,東海大學校牧劉富理牧師已前來美國進修—他在1971年帶我決志信主,為我施洗,並在1989年為我按牧。在一次團契聚會裡,他的一位屬靈長輩告訴我們:「當牧師很孤單,常會被人誤會。」當時的我,剛剛才清楚重生得救,不久前才把自己的一生全然奉獻。聽到這位長輩的話,我就認真向神禱告說,我不配,也不敢作牧師,但我立志將來作牧師的好幫手。
上帝聽了我一個很簡短而認真的禱告,然而祂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祂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賽55:8~9)。祂後來還是呼召、揀選我當牧師,也實質地讓我用22年的時光,在正道不但教書,也透過不同的行政責任來幫助劉牧師。我俯伏向信實的神敬拜!
二、你們有多少餅(可6:38,8:5)
2013年春天,學院有感於圖書館空間有限和網路教室缺乏等因素限制了學院進一步的發展,於是決定整建四棟校園建築中的三棟。我自當年7月開始擔任候任院長,劉院長把大部分負責整建的責任交給我和時任行政主任的干首書長老。我們起初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現有的建築物更新、整修一下,並邀請了頗有土地開發經驗的建築師嚴匡漢弟兄作我們的顧問。他費了不少心血,高規格地建議校方把當時的辦公園區整建為一個有校園氛圍的園區。這個校園新藍圖實在是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是所需經費也遠超過同工的想像。最後,在董事會的支持下,學院還是憑著信心,開始了第一期的整建。
然而就在整建奉獻不足且逐漸停滯的時候,上帝非常奇妙地帶領我接觸一群有能力、有負擔但「不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太6:3)的弟兄姊妹,樂意為我們的整建奉獻,以至於不但第一期整建沒有欠缺,連第二期整建都可提前進行且順利完工。這叫我想起,主耶穌當年在行五餅二魚和七個餅、幾條小魚的神蹟時,兩次都問門徒們同一個問題:「你們有多少餅」(可6:38,8:5)。2013年春,當我在四十天禱告尋求是否接任院長一職時,就是這相同的問題,使得當時自以為只有「一餅半魚」的我,戰兢地回應主的呼召,甘心背十字架來跟隨祂。客觀而言,在校園整建這個事工上,我個人所擺上的,連「一餅半魚」都不足,上帝卻用它來成就祂對校園整建階段性大任務的神蹟。我俯伏向信實的神敬拜!
三、創啟地區的神學教育
2015年我邀請校友慎勇牧師返校負責實習教育。在交通的過程中,我得知慎牧師特別有負擔與經驗在資源匱乏的創啟地區中,支持當地的神學教育。他建議正道將過往20多年的辦學經驗與這些地區的一些神學院分享,在「錢不進去.錢不出來」的原則上,短期內提供師資支援,同時長期培養當地的師資,使他們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根、茁壯、成長,達到能被亞洲神學協會(ATA)認可的程度。感謝主,讓正道的董事會和領導團隊一同領受這樣的託付。如今,正道不但在該地區已結出美好的果子,更運用相似的原則來幫助遠在歐洲的一所華人神學院。這讓我想起2019年學院慶祝三十週年之際,在董事會的帶領下,重新思考學院的使命,上帝把「塑造神國使命僕人.轉化全球基督教會」的使命託付給正道。我深信,主若許,正道在創啟地區所低調從事的神學教育事工,會在我們落實使命宣言的過程中,扮演一個極重要的角色。我俯伏向信實的神敬拜!
回顧正道自1989年建校以來的歷史,「劉富理牧師栽種了,我澆灌了,惟有神叫它生長。…… 我們誠然是與神同工的」(林前3:6、9a)。感謝神,因祂有說不盡的恩賜!(林後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