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院動態

牧者的必要裝備:憂鬱症 & 自殺的預防


【本刊訊】

正道第二次Webinar於10月29日(週一)下午洛杉磯時間5時通過網路傳遞給校友們。林慈敏博士以「牧者的必要裝備:憂鬱症 & 自殺的預防」為主題,帶給牧者同工符合聖經的教導和實際的應用。

以下是講座摘要:

在牧會關懷中遇到很多弟兄姊妹在情緒抑鬱中,我們的立場是明白神有特殊啟示——透過聖經傳遞,但同時也給我們一般啟示——包括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但因為人是有罪、有限的,因此我們對一般啟示的觀察也有限。神學院以聖經為基礎,加上學習其他資訊,幫助完整地瞭解人是誰。

憂鬱症症狀:如何分辨是一般的情緒低落,還是得了憂鬱症?憂鬱症主要有以下症狀:

  • 對日常的事物提不起興趣和喜悅感;
  • 情緒感覺低落、無助感;
  • 睡眠、飲食不正常;
  • 感覺疲累,注意力不能集中,自覺無價值等;有些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想要傷害自己的念頭。

憂鬱症原因:在教會,常常會聽見這樣說法:因為缺乏信心,才會得憂鬱症。其實並非如此,憂鬱症是多方面的因素所導致的:

  • 生理因素:包括家庭遺傳,腦分泌不平衡等;
  • 社會因素:現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心敗壞,讓人常常處於黑暗時期;
  • 心理因素:包括成長過程中的不順利,缺乏安全感;
  • 屬靈層面:當人遠離神,就可能有痛苦。這四個因素加在一起,才更完整。

預防憂鬱症:

  • 適當飲食、睡眠、運動;
  • 學習放鬆,學習適當界線;
  • 尋求益友、家人的幫助;
  • 將重要決定推遲到情緒好轉後才做:
  • 幫助別人;
  • 轉化負面思想:比如,從「這聚會不成功我就完了」這種負面思想,轉化成「聚會結果在神手裡,我在過程中有很多學習」這種中立、正面的思想;
  • 從信仰角度思考,就如詩篇的作者一樣,從生命的orientation,到dis-orientation,再到re-orientation。

基督徒是否可以吃抗憂鬱症的藥?

牧者不宜提供醫學、心理學的專業建議,最好讓患者接受雙管齊下的關懷和治療:禱告/關懷醫生/專業心理治療

我們無法否認,很多時候,神是藉著醫生、輔導員來讓人得醫治,但是神也能藉著基督徒固定的信仰生活,如敬拜、讀經、禱告,來醫治、調整我們的心。此外,關懷者不要說教,而是要鼓勵從價值觀、信仰角度的正面思考,同時擁有傾聽的耳朵;另外也要關懷精神疾病者的家人。在關懷過程中不應該說類似以下的話:「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就是愛鑽牛角尖」,「我問題比你還多」等等,如同約伯的三個朋友一樣。

憂鬱症導致自殺:美國亞裔年輕人的自殺率遠遠高於白人和拉丁裔。2015年研究顯示,20-24歲的亞裔死亡人口中,有多達1/3是自殺身亡。我們從中看到了警訊。以下人士都屬於自殺高危險群:抑鬱症與其他精神疾病者、有自殺歷史者、有壓力/人際關係問題者、重病者、認為沒有人關懷自己的人、有親友自殺的人。

如何幫助自殺高危險群?該群體又分為三個階段:

  • 輕微:想要以消失來逃避現實,關懷者可以團隊式地陪伴他們,傾聽、幫助解決他們生命中的問題。
  • 中度:有想過自殺,甚至想過怎麼做,關懷者可以轉介他們去看專業心理專業人員。
  • 嚴重:已經想到自殺的具體方法,並且立刻就要去實施,關懷者可以將他們送去精神中心或急診室做及時的評估與治療。

最後,對於已經自殺的人,悲劇已發生,不是談論、辯論神學、倫理學的時候,需要給自殺者家人更多的擁抱和關心,不強加怪罪,也不過度詢問細節。詩 34:18提到:「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求神幫助我們, 也學習靠近、扶持傷心的人,在這黑暗的世代,帶給人在耶穌裡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