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今年三月八日在洛杉磯市中心舉行的L.A. Marathon馬拉松比賽,這是一場三萬人參加的活動,儘管之前有很多的民眾打電話到市政府去請求取消,仍然不能阻止熱情的參賽者和觀眾。不到一個星期,所有的公立學校為了避免新冠疫情擴散宣布關閉,不到兩個星期,加州實施居家令。全民進入經濟蕭條,內心惶恐,自我封閉的狀態,電視裏除了疫情相關的新聞,沒有任何新鮮的內容,這是嚴肅的時刻,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各有說法,連民眾要如何保護自我都花了好長的一段時間才有共同的決策。整個過程中,強國強勢的姿態沒有改變,彷彿自信心是最好的免疫工具。
居家令實施兩個月後,民眾習慣了保守的生活方式,人民的公僕也學會了謹慎地避免疫情的擴散,盡力保護人民的健康,對於復工一步一步地不敢大意。卻在危機暫緩之時,又爆發了公職執法過當,無辜生命在所有人的媒體面前被犧牲了,這使2020年的寒冬更加的漫長了。看見被賦予權力的人漠視弱者的基本尊嚴,一幕一幕刺痛了這一片土地上多少有過共同經驗的人的原始良知,走上街頭不只是聲討公義,更是讓自己的良知學會表達,讓整個社會重新的反思和學習最基本的憲法精神。遺憾的是許許多多無辜的業主為了這個過程付出了不必要的代價,從疫情到暴動抗議,他們連做了兩個好長的噩夢。
強國強勢的文化不知不覺地也反應在社會的許多角落裏了,讓平等的精神和感受漸漸地消失了,人們不願意放棄地繼續尋找,在種族差異裏尋找,在社會階層裏尋找,在貧富不均中尋找,在性別定位中尋找,最後發現現實和理想是不會一樣的,公義變得遙不可及,到底是要讓自己的心麻痺還是擁抱最後的希望?如何面對世界的醜陋?耶穌曾經面對政治的追殺,鄰舍的歧視,宗教的迫害,他親身的活在強權之下面對強權,他知道他是誰,他的使命,沒有動搖,也不會改變,所以他的態度一如平常,用憐憫同理對待弱者,用真誠友好和同伴相處,用堅強正直面對不公義,他就像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卻結出許多子粒來,成就了終極的公義(約12:24;羅3:21-24)。
我們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共同經歷了兩次的社會危機,我們發現危機考驗我們的人性,危機暴露我們的缺陷。這樣一個自豪(pride)的國度,卻一再地因為內心的優越感(prideful)讓社會受到傷害,這兩種態度就在一線之間,一步之差就可能選錯邊了。自豪讓我們有自信,肯定自己的價值和成就;優越感讓我們以為自己比別人好,看不見自己真正的樣子,前者讓我們有健康的自我形象,後者讓我們漸漸地爬上了一個無形的階梯,站在一個架空的位置上,隨意地對待從自我中心的階梯上往下看見的人,是可悲的,更可惜的是錯失了來到耶穌面前領受恩典的機會,因為優越感讓我們自以為滿足,不以為缺乏(路18:9-14)。在我們尋求社會公義的時候,我們可以脫去我們過去所擁抱的優越感,那個已經和我們的身分價值結合太久的優越感,我們可能會害怕沒有優越感以後,我的安全感在哪裡?沒有優越感的保護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耶穌離你很近,他接納你的眼神帶給你極大的安全感,無形的階梯才會真正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