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全家在家待著已經整整六個月了,這是之前做夢都不能想像的生活方式。早上起來給祖孫三代預備不同口味的早餐,爐頭、烤箱、電飯煲、加上咖啡壺,全部都為我效力,只要在上班上課的時辰前完成就可以過關。三個小時的工作、會議、或是授課之後再回到廚房,又是和幾個爐頭一起並肩作戰一番,為了給家人補充能量,好各自回到自己的固定位置繼續努力,幾個小時後再接再勵。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就這樣不知不覺轉了六個月,更沒有想到的是,除了生活方式,我徹底地變了。
我曾經是一個凡事講究效率的人,從來不願意多花時間在廚房裡,菜譜永遠選那最簡單最快速完成的,買菜都選半成品,圖的就是簡便。沒想到疫情中被迫減少外出,外食更是不容易,全家人每天的基本需求逼得我硬著頭皮走進廚房,開始找尋我的歸屬感,因為在家時間多了,開始嘗試了多種從來不敢嘗試的手藝,吐司、披薩、布丁、發糕、巧克力餅乾都讓家人和我開心不已,也對丈夫向來的烹飪樂趣開始有了共鳴,了解體會了他過去在廚房裡的各種情緒。我發現許多事情是需要花時間讓自己浸泡在當中(immerse),充分的體驗和碰撞,方能進入享受的階段,與主的關係又何嘗不是?禱告也好,靜默也好,默觀也好,與主同行從來不能匆匆而行(unhurried)。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喜歡待在廚房,我會願意待在廚房,享受在廚房裡為家人服事,過去內心裡有一個角落是與家人分離的(detached),在廚房裡似乎連結起來了(connected),主耶穌讓我在廚房裡耐心地活出了一部分被忽略的我,我很感恩。
六個月的時間足以養成一個習慣,我終於養成了一個定點定時的習慣,就是游泳。為了陪孩子,為了脊椎健康,每天傍晚我必定出現在泳池裡一陣子,說不上喜歡,但是起碼也算是一個不無聊的活動,這在疫情中顯得分外的可貴。同樣的事情一直做,做出了滋味,便喜歡上了。喜歡游泳涼爽的感受,讓腦子清醒了;喜歡游泳在水裡自由的伸展,感覺靈魂都釋放了;喜歡在水裡沒有聲音的寧靜,感覺與主特別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期待每天跳進泳池的那一刻,是一種紓壓,是一種釋放,是一種享受,便成了我生活裡不能少的規律(rhythm),在那裏有屬於我的空間(space),在那個空間裡受益的是我的全人健康,我的身、心、靈,都領受主的恩典。
許多人說疫情給人們放下了一個休止符,確實如此,但是有很多的人仍然忙碌,忙著線上會議、線上教育,我的工作也沒有暫停,但是似乎不一樣了。因為在家工作,有一定的自由和靈活度,甚至有一點距離感,這個距離讓自己比較冷靜,能夠在內心裡產生一些分辨力(notice),能夠有空間去默觀許多事情(contemplation)。非常喜歡工作的我,從來都是只希望工作多一些,挑戰多一點,不習慣空閒下來,卻沒有想到待在家這麼長一段日子以後,面對幾個工作的邀約時我居然沒有接受,我發現過去我所需要的存在感似乎變得不在意了,主在我的心裡讓我感受到祂給我的價值,祂給我的空間,祂給我的方向,我的眼光少了一些疑惑,我的心裡少了一些不確定,我的頭能夠抬起來,看見霧霾已經散去,雲彩又出現在藍天裡,我所在意的是與主那親密深刻的連結(deeper intimacy),那種內心的感動和激動,是我生命的力量。
回頭看,主用這一段不算短的平淡(ordinary)日子教會了我許多不平凡(extraordinary)的功課,就如同Alan Fadling的書“Live an Unhurried Life: Following Jesus’ Work and Rest”,我終於明白在生活中放慢腳步反而能夠感受到主耶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