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家出發—三十三週年校慶暨家庭事工特會
程嫣 / 院訊報導
正道福音神學院三十三週年校慶暨「由家出發」家庭事工特會,於9月24日在院本部舉行。活動當日賓客雲集,由林國亮牧師分享主題信息,另有四場專題講座。
伴隨著「愛我們的家」詩歌敬拜,特會拉開了帷幕。培育中心經理張靜傳道擔任司儀。黃成培院長在歡迎詞中表示,從今年開始,我們定期舉辦「正道特會」,作為獻給弟兄姊妹們的屬靈大菜。3月份推出第一道大菜「靈命塑造特會」,這也是正道的招牌菜;今天,則隆重推出第二道大菜「家庭事工特會」。如今,普世家庭在夫妻和親子關係方面都面臨危機,而過去兩年多的新冠疫情更是加重了這樣的危機。神在世上設立了兩個機制,第一是家庭,第二是教會;家庭和教會亦是合為一體的。


林國亮牧師在「由家出發」主題信息中,分享了最近幾年世界各地的家庭實證調查研究結果,希望這些結果激起大家對家庭的負擔和使命感。信息摘要如下:
數據顯示,英國在2019年,有61%的兒童與已婚、再婚、同居或領養的父母住在一起;美國在2019年,只有不到50%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與只結一次婚的親生父母住在一地。今後,獨居、同居、同性婚姻、單親、年長婚姻的比率會大幅增加。穩定的家庭結構與關係對兒童的發展至關重要,由一對彼此委身的父母,在一個有足夠經濟資源、家庭生活穩定、沒有暴力、受父母歡迎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前途最為光明。在美國,這樣的家庭卻越來越少。
從2011年到2019年,憂鬱、自殘、自殺意圖等現象在美國青少年間顯著增加;世界其它地區亦有此傾向。社交媒體的氾濫,導致青少年面臨睡眠不足等問題,每天花五六個小時在社交媒體上的青少年比起不用社交媒體的人,得憂鬱症的機率高達兩倍。
美國晚婚、不婚的現象日趨普遍。2018年全美25至50歲適婚年齡的人口中,有3900萬人從未結婚;在不到20年間,這樣的人口比例增加了14%(從21%增至35%)。相對不婚者,已婚者比較健康(physical)、喜樂(emotional)、富裕(financial),而結婚者較多是有堅定宗教信仰的人;但可惜的是,此群體亦日漸減少。
同居關係普遍存在不穩定的現象。不管父母的教育程度如何,同居關係仍顯著地比婚姻關係更不穩定。即使同居關係享有與婚姻關係一樣的法律權益,且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它仍然比婚姻關係不穩定。福音派信徒,尤其是40歲以下的人,越來越多認為同居在道德上是可以接受的,大多數年輕的福音派信徒都在這樣做或預期會這樣做。CDC於2019年的調查發現,在第一次婚姻中的福音派信徒,有53%於合法結婚前已同居。不過,經常參加聚會或認為自己的信仰對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福音派信徒,則不大會計劃同居或實際同居。
根據2013年到2017年的調查,美國年齡介於18到22歲、自認為是福音派信徒的未婚年輕人中,約有三分之二(65%)已有婚前性行為。雖然比其他宗派或未信主的年輕人(75~80%)低很多,但這一數據仍然高得驚人。好消息是,進一步的分析發現,教會出席率比較高,且基督信仰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較重要角色的人,比較少出現婚前性行為,但仍然超過50%。
現在是教會向世界重新證明什麼是婚姻的時候了!我們有一個永恆、超越現世的婚姻動機。無論現況如何,我們對聖經的婚姻觀和家庭觀依然有絕對的信心。







此次特會還有四場專題講座,包括蘇文安牧師主講的「基督化家庭信仰傳承」、彭淑鈴教授和謝挺教授主講的「智慧家庭篇:持家與管教」、林慈敏教授主講的「當今青年的心理健康危機—父母與教會如何回應」,以及陳敦康教授和陳昭映博士主講的英語講座「Parenting and Marriage in Isaac’s Family」。
接著,由彭淑鈴教授介紹家庭事工碩士科(M.A.F.M.)申請事宜,黃成培院長致結束詞,劉富理榮譽院長作祝福禱告。當日的特會順利落幕,參與者依依惜別,互道珍重。






點擊下面小圖,可以觀看講座完整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