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聖牧師(Rev. Samuel Wu,1936年9月27日~2020年2月27日)生於台灣台南永康。家族從祖母開始,四代人完全奉獻給主使用,培養了18位傳道人。他排行老么,上有五位姐姐及兩位兄長,大姐秀惠是劉富理牧師的母親。1964年,吳牧師於台南神學院畢業,後分配到屏東地區開荒,從此開始了一生豐富的拓荒和宣教經歷。1968年,他到新興長老教會服事,在兩年間開拓了六間教會。1973年,吳牧師與師母周淑慧牧師來到加州Berkeley,於中華歸主教會牧會,又開拓了兩間教會;1981年轉到南灣台福教會牧會,開拓了柑縣台福教會;1982年,與其他4間台福教會合併成立了台福總會。1990年,吳牧師擔任傳道部部長,帶領台福增長到25間教會;1996年擔任第一任總幹事; 2000年帶領台福增長到51間教會 。2004年,吳牧師在牧會40年後退休。吳牧師並於1990年至2010年期間,擔任正道福音神學院的兼任教授,教導植堂法等課程。他也在普世豐盛生命服事。 2020年2月27日下午5時,吳牧師在家人陪伴下蒙主恩召歸天,享年84歲。

2020年1月,探望吳德聖牧師

最後的情人節 / 周淑慧牧師

2020年2月14日。今早知道是情人節,餵飯時,我特別告訴吳牧師:「今天是情人節,我去買花,你送給我,好嗎?」他說:「不要!」我問:「為甚麼不要呢 ?」 無言……我心裡想,他是否又想到要花錢呢?我說:「送我花,讓我高興,怎麼不要呢?何況這是最後有情人在身邊的情人節……  好了,我去買,你拿給我,算是你送的。」終於,他說:「好。」我再問:「送我花時,你會說甚麼話?」「不知道。」「怎麼會不知道呢?」我繼續說,「你以前很會説的那句,而且你的五百封情書,不是常說嗎?」 沒有回答……

我說:「我們結婚58年了,每年情人節,你都有特殊的表示方式,起初會去買花—漂亮的玫瑰,還有二十朵的花。後來不同了,有幾次是叫我啼笑皆非的表現。有三次是較特別的,你去後院剪了幾朵花,又用銀紙包起來,這算不錯了。又有一年,你去買了小盆的花,我記得是六毛九的;你說:『花太貴了,買不下,這種可以種,明年還可看。』我心中想,你的情人節算盤打得真不錯。還有一年,你買了一隻烤鷄,說:『我有去買花,還是太貴了;剛好店裡也賣烤鷄,很香,很好吃,我就買了烤鷄;但你還未下樓,我就先吃了,其餘都是你的了。』」 

可愛嗎?是的,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同。不是為你買昂貴禮物,愛就更多;而不為你買禮物的,愛就少了。對我來說,夫妻的愛是互相接納、瞭解,彼此為對方著想,且有一個崇高的目標。神把這人賜給我,是要我幫助他完成神交託的使命,發揮他的恩賜,且能彼此享受,共同成長,欣賞彼此之美,同心建立蒙福的後裔,讓神得到最高的崇敬。 

2014年,吳德聖周淑慧 牧師夫婦見證恩典改變一切(照片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懷念三舅 / 劉富理牧師

1975年10月,劉富裡牧師(前排中)就任洛福牧師。前排左起:吳德聖牧師、周淑慧牧師、劉王仁美師母
1975年,吳德聖牧師(左)與劉富理牧師合影於金門大橋。

親愛的三舅,記得小時候,每逢暑假,我們都會和三舅一起玩。 我們和佣人一起帶牛去吃草,在那裡玩耍,也趴在地上玩彈珠。記得有一年,您忽然說不想玩了,讓我覺得很納悶。再隔幾年,我也不玩了,原來長大時,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這件事叫我印象深刻。 

您上中學時,我們已經搬到台南神學院,您由永康坐車到台南長榮上學,常常需要帶著書包,又手拿一大瓶羊奶(二舅有養羊),下車還要走額外的路帶來給我們。您從不推辭,謝謝您的愛心和辛勞。您高二時,外祖母先回天家去了,媽媽就要您住在我們家,減少每天交通坐車的時間,媽媽作為大姊,也可以如同母親照顧您。 

1974年,我們來到美國時,除了大姊住在東部以外,您是唯一的親人。我們在長假期中常常到北加州您家去。謝謝您和三妗的愛心接待。也感謝您和三妗在1975年10月我就任洛杉磯台語福音教會牧師時,長途駕車來參加感恩禮拜,為我們禱告、鼓勵、打氣。 

台福教會開展植堂,我們邀請你們來配搭。你們尋求神的心意,清楚領受「一日作宣教士,永遠當宣教士」,來到南加州加入台福開拓的行列,使台福教會如虎添翼,積極展開植堂。台福總會成立後,您當宣教部長,後成為第一任總幹事,積極推動植堂及教會的聯繫關懷。台福教會今日有146個福音據點,我們特別懷念您,因為您曾一起勞苦、一起流淚、一起栽種、一起澆灌。 

在教會一間間的設立中,我們需要工人來牧養所建立的教會,您積極參與推動創立台福神學院,並親自教導植堂宣教,因著您生命的見證分享,許許多多的學生大得激勵。 

如今您息勞歸天,回到天家,相信除了主耶穌以外,還有外祖父母、曾祖母及先回天家的親人,其中有我爸爸媽媽及富誠、靜枝也都歡然迎接您。三舅,您安息吧!我們仍然繼續您愛主、愛教會、愛人、搶救靈魂的心志,期望至死忠心,直到那日,在天家與主相會,也與您相會。 


懷念三舅 / 劉王仁美師母

三舅,您真的走了,回到您一生所服事的主那裡去了。 

認識您是我們剛到美國不久,那時富理在Fuller 念書,最近的親人就是住在北加州的您和舅媽。1975年暑假,我們一家三人到你們家小住。舅媽煮飯手藝之好,動作又快,還為我們幾個月大的女兒做衣服,說她和像洋娃娃的衣服一樣可愛。附近的風景區留下了我們許多美好的足跡,在家中就談談牧會經歷及親人的消息。我們有這樣靈裡的長輩,真好!接著幾年,我們的假期都是在你們家度過的。 

1981你們移居洛杉磯,加入台福教會的行列,我們又是親人,又是同工,常有機會相聚。在神學院又修了您的植堂學,聽了您講不完的見證, 神藉著您行了許多的大事。這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也激勵了我們的信心及愛主的心志。 

您雖然是做國度大事的人,但是待人隨和,容易親近,我們都沒把您當長輩看,而是像大哥哥一樣。您風趣幽默,常帶笑容,最愛秀您年輕時的相片, 確實英俊瀟灑。您雖是「大」牧師,也不恥下問,常打電話來問關於講道的內容,或是有甚麼感動的例子。與您在一起,不會有冷場,您總是滔滔不絕,笑話一個接一個。您認為有益的事,就大力地推動,不只是神國大事,生活細節也是一樣—要大家吃牧草, 要大家每天大笑五百次。您自己身體力行,也到處推動。您最熱心幫人做媒,被您促成的佳偶不知有多少對?! 

八年多的抗癌生涯,您一直有信心,說全世界有多少人在為您禱告。神確實恩待了您。幾個月前聽說您躺在床上無力起來, 真是不敢相信。富理聯絡了弟妹們趕到家裡探望,看到您無力地躺在床上,心中很是不捨。我們唱詩歌給您聽,您也跟著我們一起唱。第一次,您還起來與我們一起吃中飯,以後兩次,您就躺在床上,起不來了。但是您還會背唱「在花園裡」等好幾首詩歌,我都幫您錄影,傳給親人。 

神知道祂的老僕人累了,抱您回永遠的天家安息。 舅舅,您一生蒙神揀選,為主所用,神的恩典何等大。我們向神敬拜!我們會永遠記得您,也會追隨您的腳步,忠心服事到見主面。 

吳德聖牧師、周淑慧牧師夫婦(前排)與劉富理牧師、劉王仁美師母(後排)合影

牧人雖已逝 典型在夙昔 / 林國亮院長 

吳德聖牧師牧師於2月底安息主懷,心中對他有許多的思念。在我眼中,吳牧師的衝勁、幽默和赤子之心,使得他成為一位“one of a kind”—非常獨特的牧師。他早年在海邊學習用國語講道來牧養教會,這樣的毅力令人動容。他和癌症共存多年,活潑地見證了他的信仰。有的人講笑話,聽的人一點不覺得好笑,但吳牧師的笑話,即使聽過幾十遍,只要他一開口,仍然「笑」果十足!吳牧師也是屬於有話直說的人,有時難免會得罪一些和他不熟的人。但只要多認識他,就能體會他沒有惡意,且話中多有值得思考之處。 

令我個人最難忘的,是他對後進的鼓勵。許多年前,當我還未擔任院長之前,他就給我取了一個綽號,多少顯示出他對我的期望。每逢見到我,不管旁邊有沒有別人,他都用那個綽號叫我,常讓我不知道往哪裡躲才好。然而,今年年初,當我去探望他的時候,他的身體已經相當虛弱,但頭腦仍非常清楚,一見到我,立刻用那個只有他會用的綽號叫我,令我心中非常激動。 

我等候將來在主耶穌那裡見到他,那時,能夠再聽到他用那個只有他會用的綽號叫我。 


忠僕良牧,亦師亦友—緬懷心中的「帥牧師」吳德聖老師 / 慎勇牧師 拓展處主任、正道校友 

認識吳德聖牧師是在2001年春天,當時,我剛剛進入台福神學院(正道前身)修讀道碩學位。雖未修他的課,但常在校園遇見他,身材高大、華語很台、聲音洪亮、滿臉笑容,讓我印象頗深。後來,才知道他是台福教會的總幹事,是周淑慧牧師的丈夫。 

修讀道碩期間,我先後在2003和2004年春季修讀吳牧師教授的「植堂法」和「台語讀經」。同學們都很喜歡上他的課,因爲他會講很多故事。雖然當時身患癌症,但他從來都不像是一個病人。有一段時間,他特別喜歡一種飲食療法—喫牧草,甚至還會帶上牧草和榨汁機到學校來,為同學們親手製作牧草汁。我和大部分同學都敬而遠之,微笑著躲開或婉言謝絕。後來,他又帶了一些柳丁(橙子)到課堂,鼓勵我們連皮帶肉一齊喫,並且親自示範。雖然還是無人響應,但他總是樂此不疲,常常換一些新鮮的食法。有一次,我跟他開玩笑,問道:「吳牧師,下次你要不要給我們示範喫帶皮的鳳梨呀?」他看著我愣住幾秒鐘,然後緩緩地回應說:「那個東西太硬了,不好消化啦。」大家都笑成一團,他卻沒有生氣。多麽和藹可親的牧者! 

2003年畢業生晚會上,同學們編了一個短劇,讓我飾演吳牧師,我在劇中穿插了許多大家熟悉的故事和細節。真實情節的演繹和略帶誇張的表演,頗具「笑」果。晚會結束後,吳牧師主動走到我面前,笑著拍我的肩膀,用依然很台的華語說:「嗯,你演的很像我。但是,我哪有像你說的那樣……」 話還沒有講完,他便大笑不止。多麽率直可愛的牧者! 

課堂上,吳牧師會有意無意地秀出年輕時的照片,真是個大帥哥!同學便不斷追問,當初他與周牧師是誰先追的誰?吳牧師總是老神在在地說:「當然是周牧師先追的我,因爲是她先給我寫的字條。」後來,我們向周牧師求證,得知確有字條,但内容與情話無關。然而,吳牧師依然堅持他的觀點:「不管是寫甚麼啦,反正第一張字條是她寫給我的。」吳牧師得意的、甜美的表情至今歷歷在目,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周牧師的一往情深。多麽重情可敬的牧者!後來,每次見到他,我都會稱他為「帥牧師」。他則是微笑著對我說:「你比較帥啦。」而我總是回應說:「你是第一帥,我是第二帥。」 

親愛的「帥牧師」,將來我們在天家重逢的時候,再聽您講故事!   

吳牧師(左)和慎勇牧師合影

「得勝」的牧師! / 金善輝弟兄 行政處同工

吳德聖牧師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位在台福教會界頗有成就、頗受尊敬、且在植堂事工很有成績的牧者。2011年底,我有幸因為成為正道同工,而與吳牧師有過一些近距離的接觸,值得回味。當時他已經不在神學院中任教,但偶爾會與在正道授課的師母周淑慧牧師一併前來,每次都駐足與我們寒暄。他的偶然到訪,也成為我心中所期待的一件事,因為他是一位沒有架子而又有親和力的牧者。有次,他在當時的學生活動中心(餐廳)講了許多具台灣風味的笑話,引得同工們開懷大笑,其樂融融。

後來得知他不幸罹患癌症,我心中甚感焦急與惋惜,但他樂觀的態度激勵了我。提到他所吃的藥物十分昂貴,痊癒不易時,他絲毫沒有沮喪,仍然滿有從主而來的盼望。見到他,我常用的開場白就是「『得勝』的牧師又來啦!」 (「得勝」與「德聖」同音)

2015年的一個主日,完成 Orange County Marathon後,我拜訪了愛恩(EFC-Irvine)教會,午餐時在大食堂見到吳牧師,與他寒暄,再次感受他十足的親和力。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甚憾。求神安慰師母周牧師與吳牧師的家族。也感謝神賜予我機會與吳牧師相遇。  


— 前宿舍經理黃媽媽(Irine)

吳牧師敬畏神、愛神愛人,樂觀、風趣,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懷念他,期待將來在天父那裡再相見。求主保守賜福安慰周牧師和兒孫們!


憶吳德聖牧師專輯二:校友緬懷

吳德聖牧師
敬畏神、愛神愛人,樂觀、風趣,是我們的好榜樣!

2010 我在正道就讀時,選了吳牧師的「植堂法」,他在課堂上舉了許多自己植堂的實例。我當時學期專題報告的題目就是「吳德聖牧師的植堂精神」。吳牧師從1964年於屏東海豐教會當傳道開始,後來到高雄新興教會,接著來到美國,後到東歐、中亞及俄羅斯,最後全身投入台宣。1997年在台中開拓教會時,為了省錢在辦公室地板上睡了一個多月,當時他已是60多歲的人了。他一生吃苦耐勞,為了給多少小費,常與周淑慧牧師爭執。他一生參與植堂的有近百間教會,但他只是淡定地對學生説:「完全被主使用,人才能活出真正的價值」,絲毫沒有視之為自己的成就。
—校友會會長 李開穠傳道

吳牧師在正道chapel講道

1997年我剛進神學院,當時的圖書館長秀玉姐知我大學讀園藝,盼我能開闢一個南瓜園,然我想開闢成菜園。但是荒蕪的土地如何整治,是一大問題。吳牧師默默地找了幾個老墨,自掏腰包讓他們鬆土、整地,開成一畦一畦的田土。以後好幾個同學一起來種菜,給緊張忙碌的生活增添了無比的趣味!吳牧師說:「傳道人都要會種菜!」我真的還在種菜耶!天堂有了吳牧師,一定格外有趣。想念他!
—校友 符濟珍傳道

這張照片我認得,因為是我拍的。吳牧師推廣喝牧草汁,在學校的餐廳現場打汁,分享給大家。這張照片是週三敬拜後,大家散場出來,吳牧師到圖書館後面採了牧草,現場示範,嚼了起來。看看旁邊同學的笑容就知道師生相處得多麼愉快!
—校友 陳雅慧 攝/文,校友 羅一強提供照片

親切、幽默、可愛,與學生打成一片的吳牧師,深深懷念您!
—校友 羅一強牧師

R.I.P. 叫人懷念的吳牧師,人如其名。當年台福剛買下伯特利祈禱園時,他一鋤一鋤地敲開那蠻荒之地……他娓娓道來,聽得我們目瞪口呆,實在是牧者中少見的典範。 他的幽默使得「植堂法」的課堂中充滿笑聲,不講究教學法,但是,植堂從他的口傳講出來,是如此吸引人。安息吧,吳牧師,神會記念您為祂所做的一切。 謝謝您以身作則的植堂典範。We All Love You
—校友 Jocye Kuo

吳牧師七十大壽時,在正道接受祝福與禱告

啓示錄14:13「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願神記念吳牧師、周牧師過去的教導,以及為學生按牧的用心。
—校友 涂昔枝牧師

吳牧師七十大壽時,在正道與師生同工一同歡慶

懷念敬愛的吳牧師,一生忠誠盡職,熱情愛人,栽培門徒,牧養群羊,建立教會,拓荒植堂;為人幽默風趣,所到之處令人如沐春風,桃李滿天下,是所有神僕、使女美好的榜樣!他雖息了地上的勞苦,卻因信仍舊說話,點點滴滴都在每一個與他接觸的人心中,活畫出基督生命的形象。吳牧師一生為神所喜悅,為人所稱許;蒙上帝所尊榮,足享長壽,堪稱牧者典範。願神親自安慰周牧師和家人!
—校友 劉港木牧師和師母淑玫


憶吳德聖牧師專輯一:牧人典範

作無愧的工人

林國亮牧師 / 院長 


今年,學院以「作無愧的工人」作為年度主題。保羅在他為主殉道前的最後一封書信中勸勉提摩太:當竭盡所能地在神面前作一個經得起考驗、蒙稱許的、無愧的工人,按着正意,正確地講解真理的話(參提後2:15)。對保羅而言,我們這些奉獻全職服事主的人,不但是主工人,也是基督的精兵(2:3),是屬神的(3:17),無薪資可言的主的僕人/奴隷(2:24)。 

一、與主聯結 

我們可以把提摩太後書分成兩大段。第一段(1:6~2:13)講到身為主的工人,當靠著所賜的聖靈(1:6、14)流露出能力(power)、仁愛(love)與謹守/自律(self-discipline)的靈命,i 進而預備為福音受苦(1:8、10、12,2:3、9,3:11~12)。這顯示主工人需要時時與主同行、同在,離了祂我們真的不能做甚麼(約15:5)。有健康的靈命誠然是作主無愧工人的首要條件。而為主、為福音受苦,可以說是常態—不但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和靈裡面的;不但是內在的煎熬,也是外來的逼迫。 

二、持守真理 

第二段(2:14~4:8)主要提到要持守真理。保羅在本書信中,用各種的詞句來描述真理:純正話語的規模(1:13)、善道(1:14)、真理的道(2:15)、真道(2:18、4:4)、聖經(3:15、16)、道(4:2)、純正的道理(4:3)。這一切都凸顯了對神話語精確的掌握,是作無愧工人的必備條件! 

我過去多年於學生團契和查經班中事奉,在牧者身邊耳濡目染,當開始全職從事家庭事工時,就定意深入瞭解聖經對婚姻與家庭的教導。2001年加入正道大家庭後,我陸續教導教牧協談、聖經與家庭、雅歌、婚前輔導、婚姻家庭協談和婚姻教育等課程,都儘量與聖經的教導緊密結合。而這許多年來,我從社會科學的調查研究得到有關婚姻與家庭的結論,更堅定我對「天地要廢去,神的話卻不能廢去」 
(太5:18、24:35;可13:31;路21:33)的信念。 

不但如此,保羅在他的臨終贈言中,也對如何「持守」真理多有描述:要緊緊持守(1:13)、牢牢維護(1:14)、要正確、有效、溫和且耐心地教導講解(2:15、24~26,3:15~17,4:2),要交託給能教導的人(2:2)。 

當然,保羅如此強調對真理的持守,有其時代背景。唐書禮提到,在第一世紀的以弗所教會,外有以大女神亞底米(徒19章)為主的偶像崇拜,和對羅馬皇帝的崇拜;內部不但有偏離真道的假教師的威脅,更有基督論、救恩論和末世論等基本教義的神學爭議,以及禁慾主義、婚姻制度、兩性關係和婦女角色等文化的挑戰。ii約兩千年後的現今,我們同樣面對許多挑戰。無神、多神、唯物、後現代、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的價值觀充斥這個世界。iii巴拿機構(Barna Group)在「You Lost Me」一書中調查年輕基督徒大幅離開教會的原因,包括教會似乎和科學敵對,對性的教導過於簡化和武斷,基督信仰具排他性,教會對懷疑者不友善等,這些值得我們深思。iv主工人當本著以聖經為根基的整全信仰,主動疏導與化解,進而「拆毀所有為抵擋神的知識而樹立起來的高牆;又擄獲各樣的心意(thought),達到屬基督的順從」(林後10:5,新譯本)。 

三、生命/生活見證 

作為一個無愧的主工人,保羅見證自己是用清潔的良心來事奉神(1:3)。他也勉勵提摩太當立志作合乎主用的器皿,藉著自潔、離開不義、逃避少年人的私慾,並積極地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2:19~23),成為神家中貴重的金器銀器。在人際關係上,保羅特別囑咐提摩太,不爭競、溫溫和和待眾人,並存心忍耐,用溫柔勸誡那抵擋的人(2:24~25)。他更以自己的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和忍耐來作為提摩太的榜樣(3:10)。  

巴不得全體正道師生,善用每一個在教室、校園、家庭和教會中的經歷,藉著彼此的守望與鼓勵,效法保羅,如同他效法基督一般。 

結語:正道的使命與異象 

去(2019)年,正道在紀念建校三十週年之際,提出新的異象與使命宣言:「塑造神國使命僕人,轉化全球基督教會。」謹與本院教學和行政同仁共勉,培養神家裡無愧的工人,需要我們的靈命保持與主親密的關係,藉著劉富理榮譽院長的具體建議來自潔:「凡是主所不喜悅的,我就不想(頭)、不看(眼)、不聽(耳)、不說(口)、也不做(手與腳)。主啊!我沒有甚麼堅持,是連祢也改變不了的」。又如保羅在以弗所書4:1~3所勸勉我們的「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和平彼此聯繫,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唯有如此,正道才能培養在神國度中無愧的、帶著宣教使命的工人,進而轉化普世屬基督的教會。求主成全關乎正道的事,阿們!

 

i.Towner, P. (1994), 1–2 Timothy & Titus (Vol. 14, 2 Ti 1:6),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ii.唐書禮 (Philip H. Towner),《提摩太與提多書信註釋》(上冊),美國麥種傳道會,52-71頁。
iii.「支持使用科學技術來增強精神、體力、能力和資質,並用來克服人類狀態不需要或不必要的方面,比如殘疾、疾病、痛苦、老化和偶然死亡。」 
iv.參考PDF

🔙 師長論壇

敬畏神,發展潛能 

陳敦康牧師 / 舊約研究助理教授  


(蔡欣芯譯)

我是出生在台灣台北市的美國公民,從小就讀於台北的美國學校,之後回到美國念大學。1993年,我在加州做財務分析師時,成為了基督徒。我的歸信完全改變了我的生命,並且信心持續成長。1997年,神呼召我離開商業界的工作轉而進入全職事奉,於是我申請了Talbot School of Theology的道學碩士和神學碩士。也是在那裡,我遇見了來自南韓的妻子So-Young(教育學博士)。2005年,我在行道會(Evangelical Covenant Church)按立為牧師,在加州牧會7年之後,神帶領我前往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攻讀舊約神學博士。 

在神學院讀書期間,我發現聖經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是:成聖的教導,一個對我們活出公義聖潔生命的呼召。在以賽亞書中,神呼召他的子民:「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賽1:16~17)。我在信仰早期就學到了這個原則,並瞭解神在尋求能夠於這個罪惡的世界宣揚祂國度公義和公平的僕人。作為一個教授及牧師,我常提醒我們的學生,神對我們這個簡單的要求:「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6:8)。 

獲得博士學位後,我和妻子得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到台灣高雄的聖光神學院任教3年。在這個神學院,我有了一個更深的確信,就是要正確地訓練神的僕人,讓他們以信實和卓越的方式執行神國的工作。 

現在,身為正道福音神學院的教授及一位牧師,我將致力於幫助學生親近神,並學習「敬畏神」是甚麼意思,因為這是一切真正的知識和智慧的開端(參箴1:7,9:10)。瞭解神的真理,並且在每天的生活挑戰中都運用神的智慧,這可以幫助學生成為真正喜樂成功的領導者,建立未來職業生涯所需的無愧人格。我相信,與神的親密關係,能使人完全發展他們的潛能,把事工做得完備並且過正直的生活。我渴望我們的學生能夠接受卓越的聖經教導,過討神喜悅的生活,尋求祂的恩寵,有信心於神對他們未來的計畫。在服事他們所在的世界之前,學生應該先建立對神的敬畏感,才能對所有人類有適切的尊重。他們對社會、教會、家庭的責任和服事都必須植根於福音的真理。我渴望能夠培養、強化學生的信仰,幫助他們相信福音轉化人生命的大能。所以,我的熱情在於能夠清楚講解神的話,宣揚基督的榮耀及福音的真理,讓聽的人有真正的盼望並在真實的信仰中成熟 (參西1:27~28)。我尋求讓學生瞭解並喜愛舊約聖經,盼望能夠啟發他們獲得新的洞見,品嚐學習神學的樂趣,獲得學習後的興奮感,並更多考察聖經。最後,因為基督徒事工應該有全面性,我相信,我們的敬虔生活對會眾有重要的影響。作為未來事工的僕人領袖,我們在人前的生活應該和我們的私人生活擁有一致性。因此我們需要努力謙卑度日,在個人生活中追求信實和純潔。 

2016年完成了在台灣的教導任務之後,我們全家(包括我很傑出的兒子Joshua,現為高中12年級學生)一起回到了美國羅德島,我在那裡擔任代理牧師的職務。2020年1月份,我加入了正道福音神學院,為這一個新季節的事奉感到無比興奮。如果可以,我也請求,當我們一起服事基督的國度時,也讓我們一起熱忱地為彼此禱告。謝謝大家,願神豐富的恩惠和平安與你們同在! 

🔙 師長論壇

聖經中的瘟疫與今天

謝挺教授 / 舊約研究教授 


編按:疫情肆虐,全球恐慌。在3月30日下午舉行的 webinar 網絡研討會 中,謝挺博士以詩篇90、91篇為例分享信息,幫助牧者更多認識聖經中的瘟疫議題,從而使牧者在講台上能夠按正義分解神的道。以下是信息摘要:

舊約和新約中的「瘟疫」 

在舊約聖經中,瘟疫通常是神懲罰、審判人的罪的方式之一。摩西時代,瘟疫是出埃及記時的十災之一(出9:3);曠野漂流時,報惡信的十個探子遭瘟疫而死(民14:36~38);可拉黨事件和巴力毗珥事件中都爆發瘟疫(民16:46~50,25:9);以色列人背約的後果之一也是遭瘟疫(申28:21)。王朝時期,因大衛數點軍兵導致神的憤怒,瘟疫臨到,隨後因百姓祈求,神才止住它(撒下24:15~25);所羅門獻殿禱告中,將瘟疫放入代求(王上8:36~9)。先知書中也常常提到神用「刀劍、飢荒、瘟疫」來作審判(例:耶14:11~12,21:7,27:8;結5:12)。 

新約僅3次提及「瘟疫」(路21:11;徒24:5~6;啟6:8)。今天的普世性瘟疫似乎應驗了路21:11,但我們應當避免根據一節經文作出太過簡化的結論 — 今天是否經文中所說的末世,沒有明確的答案。另外,啟6:8描述第四印,瘟疫(原文「死亡」)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並非反映今天的處境。 

詩篇9091 

在詩篇中,5次提及瘟疫,第78和106篇回顧以色列人的歷史,只有91篇提及與瘟疫有關的應許。詩篇分為五卷,90篇是卷四的開始,在編輯上是被擄後時期——偏離根源的混亂階段(disorientation)。編輯將這篇早期摩西禱告放在卷首,為要提醒百姓回到王朝前的光景。 

90篇提及神的永恆性、人的有限性和神的怒氣。12節是中心,「數算」(manah)一詞不僅是清點數目,而是含有「活出意義」( make your days count )的內涵——當人在神的命定和安排下過每一天,日子才是「算數」的。13~17節是摩西的禱告,他求神三件事情:轉回,慈愛,喜樂。91篇的內容包括:神應許保護(1~7節),不要試探神(8~13節),神應許搭救(14~16節)。 

結論:一、在舊約,瘟疫是神審判人罪的方式之一,但不表示今天神仍使用這方式,卻也不能否定該可能性。無論如何,神都在瘟疫中掌權。人若為罪悔改,神會改變心意(例:拿3:10)。二、我們不要太果斷說今天的瘟疫就是神的審判。講道時可以使用「誰知道」、「或許」、「有可能」等啟發性用語,提出可能性。三、在疫情中,我們當以神為避難所,抓住神的應許卻不試探神,反思人生意義,同時把握傳福音的機會。 

聖經中的瘟疫與今天(視頻)
webinar 網絡研討會 

🔙 師長論壇

「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劉富理牧師 / 榮譽院長


靈程心語:主的一句話

這三個月來,新冠病毒傳染日趨嚴重,大家有目共睹。美國多個州進入緊急狀態,實行「在家更安全」禁令,以降低新冠病毒傳播。在這個危難的時刻,我們基督徒當如何回應呢? 

讓我們抓住神的話:「我若使天閉塞不下雨,或使蝗蟲吃這地的出產,或使瘟疫流行在我民中,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我必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代下7:13~15)。經文告訴我們,神的百姓在遭遇旱災、蝗蟲之災、瘟疫之時,當如何面對;其實,就是「自卑、禱告,尋求神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這樣,神就必施恩,祂應許說:「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我們身為祂的子民,讓我們抓住這應許來禱告——自卑、禱告、尋求神的面,進而轉離我們的惡行,除去神所不喜悅的一切事,調整和神生命的關係。這是我們要做的部分,當我們這樣做時,神應許:「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也就是,神答應了:祂會垂聽我們的禱告,會赦免我們的罪,而且會醫治我們的地。 

現在,正是基督徒應當率先站起來的時候,是我們悔改歸向神的時候!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以及煌災,讓我們願意按照神的要求而行,以至於神所應許的祝福能夠兌現——也就是,垂聽我們的禱告,醫治我們的地。我們也將要成為世人的祝福。阿們! 

🔙 師長論壇

路遙知馬力 事久見神心

陳永昌牧師 / 芝加哥校區代理主任


照片:與明州牧者合影於雙子城。左起:黄子犀牧師、許偉傳道、朱景良牧師、馬天嵐牧師、高其倬牧師、劉星牧師。 

耶和華是我四圍的盾牌,是我的榮耀,又是叫我抬起頭來的。我用我的聲音求告耶和華,他就從他的聖山上應允我。

(詩篇3:3~4)

當各界因爲疫情而面對許多突如其來的衝擊時,芝加哥校區正展開伊利諾州鄰近各州的拜訪和推廣事工,對於神學院課程的招生情形,内心雖有壓力,但感謝神,詩篇第3 篇成爲我的幫助和鼓勵我繼續向前的動力來源, 也是我最近在教會主日證道中引用的經文。 

感謝推廣同工許偉傳道,2月中到明尼蘇達以及密西根州推廣,帶回來許多令人鼓舞的好消息。許傳道在這趟推廣行程出發時就遇上伊利諾州下大雪,但蒙主保守平安到達目的地。神也親自預備好牧人黃子犀牧師陪同許傳道前往拜訪在明州雙子城的四位牧師,實在可以説是一趟恩典之旅! 

在事奉神的路上走了很多年,我從來沒有退縮或停止服事;因爲知道,越服事越經歷神的恩典,也越看見神的心意。我們能成爲神使用的器皿,被神看為寶貝,而得到靈裡的滿足與喜樂,實在是神大大的恩待與憐憫。我相信,這是常常與大牧者同工的正道師生們能夠體會和感受的。

芝加哥校區地址&聯絡資料:
631 State Route 83, 1st Floor,
Bensenville, IL 60106
Tel / Fax : 630-595-9188

🔙 學院動態

🔙 芝加哥校區園地

教會如何看待婚外同居

林國亮牧師 / 院長 


編按:在1月27日下午舉行的 webinar 網絡研討會 中,林國亮院長分享了主題為「教會如何看待婚外同居」的信息,主要從未婚同居的世界趨勢、同居對婚姻品質的影響、教會如何應對非婚同居議題三方面展開了精彩的分享。以下是信息摘要。 

一、未婚同居的世界趨勢 

據數據分析表明,在美國,年輕人普遍多同居,少結婚。在中國,婚前同居行為在年輕人中變得越來越普遍,三成以上的80後男女曾有過婚前同居行為。而在歐洲,已經非常世俗化,同居和結婚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先同居後有孩子後結婚的模式非常普遍。 

二、同居對婚姻品質的影響 

婚姻關係不穩定,易分開,對婚姻持有悲觀態度,認為遲早離婚不如不結。這些人就容易將同居作為他們的生活形態。越早發生婚前性行為,婚後滿意度越低,溝通越不良,也因此導致性生活品質越低,最終導致婚姻穩定性越低。相反,婚前沒有性行為,婚後滿意度、溝通度、性生活品質和婚姻穩定性都越高。多次同居者,結婚的可能性相對低,婚姻品質也相對差。同居父母所養育的孩子,會經歷與單親家庭相等的不穩定性。 

年輕人普遍用「買車先試車」的心態看待同居與結婚,試圖以此將同居合理化。然而,為試婚而同居可能是最壞的理由,過去同居往往僅維持2年或以下,鮮有維持5年以上的情況。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把同居當成一種生活形態的選擇,而不只是一個過渡階段,尤其對於低教育、低收入和原生家庭破碎者。 

三、教會如何應對同居議題 

鑒於同居人的比例會一直上升,在教會做婚姻輔導也發現同居問題,教會應該在同居議題上持定:同居是兩個人的事,高舉個人的隱私與自主;婚姻則是在群體、家族、社群、教會(基督肢體)的見證、歡慶與支持下開始。若婚姻失去這個群體的向度,與同居何異? 

同居現象日益增加,有如下可能原因:婚前性行為普遍,避孕和墮胎也為此提供了便利;現代人從13、14歲即開始早熟至28歲左右晚婚的「超長戰線」;當前社會普遍離婚率高,有經歷過親友離婚的人容易不相信婚姻,抱著試婚心理婚前同居。 

同居類別主要分為四類:(1)草率(Casual):為了方便或經濟因素不允許;(2)小心(Cautious):為了試婚;(3)委身(Committed):已委身,考量時機、費用,不急於結婚,出於工作因素或等候離婚手續等;(4)另類(Alternative):彼此委身但不相信婚姻制度。在此四類中,2與3的負面影響相較1和4低。 

在面對同居者時,教會應給與恩典和真理,一方面持守婚約的重要性,同時與同居者保持關係。在傾聽專家、學者聲音的同時,也應傾聽年輕人的聲音。 

有婚姻外性行為的聖經教導,參考經文包括帖前4:3~5、弗5:3、10~11。從聖經角度來看,透過上帝和以色列百姓的關係,我們瞭解婚姻是盟約。建議教會教導雅歌,因為雅歌很詳細地談及熱戀男女在婚前性行為的克制,性愛在婚姻中的美好,並且強調弟兄扮演的牧者(良人)角色在關係中的重要性,以及婚姻關係的美善。 

此外,還可以參考主耶穌與井旁婦人互動的模式:第一,建立關係,主耶穌說「請你給我水喝」,一開始的談話與罪無關。第二,面質罪行,後來主耶穌指出婦人「沒有丈夫」,並指出她以前有五個丈夫,現在有的並不是她的丈夫。第三,流露恩典,主耶穌向婦人啓示他自己,說那成為基督的彌賽亞就是他自己。 

最後,在同居議題上,教會應該看重事前的預防和教導勝於事後的治療和處置。以下是一些應用原則和建議: 

  1. 在考量是否讓一對同居伴侶成為會友或參與事奉以前,先和他們一起尋求神的心意:結婚或分開。在此需要傾聽他們彼此的看法並且教導他們聖經真理。 
  2. 若這對伴侶執意同居,則暫不考慮讓他們成為會友或參與事奉。 
  3. 若教會會友開始與人同居,應關懷、輔導,並暫停其事奉。 
  4. 若一對同居伴侶想在教會結婚,請他們即日起分開住,直到結婚。 
  5. 幫忙解決經濟和居住的問題。 

教會如何應對非婚同居問題(視頻)
webinar 網絡研討會 

🔙 師長論壇

屬靈夥伴事工推介 (2020春季)

李麗 / 基督教研究碩士科學生


屬靈夥伴

今年,當我從王高遠弟兄那裡接過這個事工時,曾一度惶恐不安。在禱告中,神藉著箴言16:3的經文告訴我,不是我可以做甚麼,乃是神在做。因爲軟弱,我們需要屬靈夥伴的提醒。這就是正道學生會設立屬靈夥伴事工的最重要的目的。 

傳道書4:12 的經文,大家都很熟悉:「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我們需要屬靈夥伴的提醒、支持與安慰,正如詩歌《同路人》所唱的:「只因為我們都是同路人,才會有同樣的經歷,只因為我們都是同路人,才會有同樣的追求」。感謝神讓我們在真道上相逢,成為同路人,心靈合一,相互理解。 

也許你會說,我已經參加很多小組了—教會的團契、學校的學生小組,還需要屬靈夥伴這個小組嗎?去年,是我在正道學習的第一年,難忘的事情很多,有一句話依然記得很清楚,這是老師們的叮嚀:「你們要在神學院的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保羅和提摩太。」你找到了嗎?今天,我也在想,除了保羅和提摩太,是不是還應該有巴拿巴呢?那一位可以安慰你、陪著你走一段路的同伴。 

我想和你們分享一個我在宣教日引上讀到的故事。在一次泰國舉行的宣教會議上,一天早晨,一位來自西方的宣教士和一位中國牧師一起出去跑步。中國牧師是近年來第一次跑步,後來,他告訴其他人:「說真的,其實我不太有把握自己能否堅持跑到最後。那天湯姆跑在我前面,他控制著自己的速度,好讓我一步一步緊跟著他跑。我專注盯著他的腳步,他往前我也跟著往前。一開始湯姆跑得很慢,我才跟得上;漸漸地,他加快了速度,此時我已經掌握到節奏,也可以跟得上他了。最終,我完成了一個超過自己想象的距離。」 

雖然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下一代中國宣教的模式,但同樣適用於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屬靈夥伴事工。這個事工是為每一位正道學生設立的,二至四位同學組成小組,選出組長,每週聚會45分鐘到1小時,一起敬拜,讀經分享,關鍵是有生命的交流。屬靈夥伴小組不僅僅是一個查經小組,也不只是閒聊生活瑣事而沒有神話語的進入,而是一個可以敞開生命、訴説軟弱、同歡笑同流淚的地方。願神賜福大家! 

🔙 學院動態

正道網路研討會-Webinar


因應疫情,每週一視頻

 

校友會夢想成真! 

李開穠傳道 / 校友會會長


感謝林院長和慎勇牧師的幫助,為校友會爭取到一個活動的空間。現在,校友會終於擁有自己的活動中心了,位於9350棟(Building A,進校門後右邊的建築)的二樓。校友會也希望在疫情過後,舉辦豐富的聯誼、演講以及藝文活動來服務校友,凝聚校友們對母校的向心力。 

盼望校友活動中心的設立,成為校友和學院的聯繫管道,也盼望更多校友得空就回娘家看看,在畢業之後仍然可以感受到母校對校友們的關懷與思念。 

校友活動中心擁有三個空間: 

一、 校友會辦公室 (Room 158A):校友會同工的辦公地點。同工主要負責校友會的日常工作,包括策劃、指導各類活動,存儲校友會的檔案資料,協調各地校友,與校內各部門合作,同時更新校友近況,為校友禱告。 

二、研討會教室(Room 159):開放給校友們舉辦研討會,分享各人不同的恩賜、呼召、專業、負擔和專長。通過研習會,有效地幫助其他校友。 

三、校友接待室(Room 158):接待返校的校友喝咖啡、聊天、休息、聯誼和諮商,鼓勵校友參加週三chapel以及之後的禱告會和聚餐。另外,校友會的顧問可以輔導有需要的校友。 

想要更多瞭解正道校友會,請上網:les.edu/alumni-network-zh/。若您對招生有負擔或對校友會任何事宜有興趣,可以聯繫我:georgiac@les.edu,我們或可以邊喝咖啡邊聊。

🔙 校友園地

孔毅老師線上同步課程41位學員「網路跨時空,彈指見同窗」

培育中心 LTI


培育中心2020 夏季課程開始線上報名,請至les.edu/LTI查閱詳細課訊,或電洽:626-571-5111,lti@les.edu。

  • 校本部課程:約伯記研讀—探索神的意念/陳敦康牧師(4/11,18週六全天;4/13,20 週一晚;4/30週四晚)。單親關懷與輔導/黃麗薰牧師(5/16,30,31 週六及週日密集班)。教會歷史總論/柯立天牧師(5/16-17、5/30-31、6/6-7週六及週日密集班)。教會「疾病」診療案例—哥林多前書解讀/羅羚博士(6/1-7/27每週一晚)。《第一與唯一》/孔毅老師(6/26-28週末密集班)。出埃及記研讀—從拯救到敬拜/謝挺教授(7/11,25,26週六及週日)。以上課程都可選擇同步視訊上課。
  • Kairos《把握時機》宣教生命門訓:校本部教牧密集班(5/11-15 週一至週五每天)。South Bay南灣台福班(7/18, 25, 8/8, 15四個週六)。
  • TEE課程:基督生平第四册師資班6/12-14;保羅生平和書信第二冊6/19-20。
  • e-Campus課程:e-聖經與輔導 I、e-歸納法查經、e- 新約神學與信息、e-教會教育事工、e-《FOCCUS 輔開思》,以上4/13開始上課。e-協談輔導 III、e-聖經與家庭、e-實用講道法、e-關係佈道、e-神學精華。以上7/13開始上課。線上報名請至les.edu/LTI
  • 芝加哥校區:兒童事工與願景/趙孝菁博士(4/24-26周末密集班),本課程全程線上上課,歡迎各地有興趣者上網報名:https://www.les.edu/chicago。

培育中心詳細課程及報名請上網:les.edu/LTI,或洽: 626-571-5111,lti@les.edu

正道人事消息

  • 2月起,羅惠文(Priscilla)牧師擔任本院宿舍經理,她也是正道校友。
  • 教務處同工方向青(Janet)姐妹升任拓展處及教育事工發展主任助理。
  • 培育中心同工姜怡如(Christine)姐妹升任該中心課程管理師。
  • 原培育中心同工吳佩芬(Diana)姐妹轉任行政服務處,擔任會計一職。

正道徵求同工 (Employment)

    • Faculty Position of New Testament (新約教授)
    • Graphic Design and Digital Specialist (平面設計及數位媒體專員)
    • Faculty Position of Systematic Theology (系統神學師資)

教會招聘平台:Post Jobs for Free!


感謝主,「教會招聘平台」啟用至今已有56多個服事職位在上面招聘,服事的地區除了加州以外還有美國中西部教會,甚至還有台灣教會在此刊登聘牧。

您教會或機構可利用這個「教會招聘平台」 來免費刊登招聘消息,同時若您正在尋找服事機會,也可進入此平台查詢。

進入「教會招聘平台」程序 (如下圖示):

  1. 進入正道首頁 les.edu 點選➠資源專區
  2. 選單出現後點選➠教會招聘平台

或點選 web-link: les.edu/post-jobs


 

學院動態


【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師長行蹤以及其他近期活動都有可能延期、取消或改為網路進行。具體情況請關注正道官網les.edu。】

師長行蹤

林國亮院長

  • 6/6 ,於北加基督神學院畢業典禮證道。
  • 6/21,於愛恩台福帶領「正道神學主日」。
  • 6/23-25,參加溫哥華美加神學協會(ATS)年會。

劉富理榮譽院長

  • 5/10 – 6/24,於台灣正道福音神學院教學:「靈命塑造與操練」(碩士科),「地方教會信徒的靈命塑造」(博士科)。
  • 5/14-25,師母於東京校區教導「自我認識與成長」。
  • 6/9-12,師母於台灣正道福音神學院教導「師母學」。

教務處

  • 2020年春季為謝挺教授及吳維和牧師安息年。
  • 感謝主! 希納博博士(Eckhard Schnabel)所教授的「羅馬書」(哲學博士科課程),以及蔡玉玲博士所教授的「申命記」(神學碩士科課程),使同學們受益良多。
  • 教牧學博士科2020夏季課程註冊時間為2020年3月1至31日。課程表可上網下載。註冊事宜請洽:registration@les.edu。
  • 因新冠肺炎日趨嚴峻,校方決定自3月16日(週一)起,凡到校本部上課的課程,都改為同步教學方式,通過BlueJeans傳送。

學務處

  • 2020春季「屬靈夥伴事工」目前計有15組32人參與,在校生們每週一次聚集、代禱及分享
  • 學務處自3月起開始進行碩士畢業生面談,預計4月初完成面談。
  • 學院自3月2日開始啟動「四十日受難節連鎖禁食禱告」,並於4月10日(週五)上午舉行受難節全校特別崇拜。
  • 因應新冠肺炎,自3月16日(週一)起,學生相關的活動都將通過網絡進行,包括週三崇拜以及學生活動。請各位同學務必為主保重身體,做好一切防範措施,相互扶持與代禱,經歷神的保守與看護。
  • 原定於5月9日舉行的畢業典禮,改爲今年的12月12日舉行;畢業歡送會於12月11日舉行。請留意進一步更新。

拓展處:

  •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近期幾項重大活動和聚會需要重新規劃,請留意稍後的報告:1、原計劃在加拿大溫哥華、聖地牙哥和達拉斯舉行的正道建校30週年巡迴感恩聚會改期。2、因應近期許多教會轉爲網上聚會,原定多個正道神學主日需要重新規劃。3、原定5月1~3日在紐約舉辦由謝挺教授主講的《詩篇中的信仰之旅》聖經專題講座改期。4、原定於4月18日舉行的正道神學裝備體驗營延期,另行通知。
  • 近年來,拓展處在積極開發社群媒體事工,邀請您加入關注正道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 正道2020年經常費募款目標仍是210萬,請您在禱告中記念,並繼續支持正道,一同參與建造神國僕人的偉業。
  • 謝謝您以金錢奉獻支持正道事工。若您在寄出奉獻三週後還沒有收到正道的感謝信函,或相關資料有錯漏,請您儘快與我們聯絡: 626-571-5110轉118分機,或電郵:adv-donation@les.edu。謝謝!

圖書館

  • 減免罰款:圖書舘關閉期間到期的書,一律不會被罰款。
  • 咨詢參考服務: 請多多使用線上咨詢服務,同工將引導您更有效地在網路上找資料。 請先電郵聯絡:shengchung@les.edu。
  • 書本掃描服務:同學可以上正道官網申請書本掃描服務。目錄掃描每次可提出三本;內容章節掃描,上限是每本書的10%。服務對象:註冊院本部校園課程、受「在家更安全」管制令影響的同學或老師。同工將按收到的先後順序,於辦公時間逐一審核處理。任何疑問,請於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至下午4時,致電626-571-5110 ext. 143。

芝加哥校區

  • 於2020年4月11日(週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2時30分舉行芝加哥校區體驗營,主題為「作無愧的工人」。

財務報告


2020 年度奉獻目標 210萬

實際奉獻$181,237.- 達8.63%  (3/31/2020 資料)

2020年1-3月 財務報告

洛杉磯校本部 經常費

Income: 610,311.-
Expense: 1,035,826.-
Balance: (425,515)

芝加哥校區

Income: 6,875.-
Expense: 50,584.-
Balance: (43,709)

 

 

下載院訊


下載當期院訊  Download PDF file of Logos Newsletter